《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 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理论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旷三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50079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国家重点学科“985第1期”建设项目“211工程第2期”项目广东省2004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持研究:本书内容包括:唯物史观的现代阐释、历史主体项论、交往关系论、知识生产力论、历史生成论、社会进步悖论等。

目录 1

导言:马克思创建“社会存在论”的思维方式——兼设一种唯物史观的现代假说 1

一 “理性存在论”的思维范式 1

二 “走出形而上学”:马克思对传统范式的批判和超越 4

三 “存在之谜”的解答:“理性存在”向“社会存在”的本体转换 10

四 马克思创建“社会存在论”的现代启示 17

第一章 唯物史观的现代阐释——从本体论谈起 23

一 唯物史观的本体论阐释 24

(一)对本体论自身的阐释 24

(二)对唯物史观与本体论关系的阐释 30

二 现当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启示 32

(一)科学主义与本体论 32

(二)语言转向与本体论 36

(三)人本主义与本体论 48

(四)生存实践与本体论 50

三 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反思 55

(一)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哲学——马克思哲学的 55

本体论论证 55

(二)问题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内涵 57

(三)唯物史观:传统本体论的解构与重建 58

(四)唯物史观: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 60

(五)本体论:唯物史观的立论根据 63

(六)本体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手段 65

四 人的社会存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转换 66

(一)人的社会生存转向——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范式的转变 66

(二)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变革 73

一 本体论论争 80

附: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80

(一)关于本体论含义的论争 81

(二)关于本体论发展的历史形态 82

二 唯物史观与本体论的关系论争 83

(一)唯物史观有无本体论基础 83

(二)唯物史观有什么样的本体论? 83

第二章 历史主体项论 91

一 历史主体的界定及历史的本质 91

二 现实的人的逻辑生成 100

三 对马克思哲学误解与误读:遮蔽历史主体的理解模式与遮蔽原因分析 104

四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碰撞:主体终结了吗 112

(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反主体观概览 112

(二)从现实的人出发透视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124

(三)结论和启示 137

附:主体项问题研究综述 139

一 主体概念的界定 140

二 主体的存在形态和类型 142

三 关于对主体的研究方式 143

四 热点问题中的主体问题 144

第三章 交往关系论 152

一 交往关系的本真与其历史谱系 152

二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交往关系 161

三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建生活世界 165

四 交往:新全球化语境中的哲学视域 173

五 交往关系实践观:共产主义与全球化 178

附:交往问题研究综述 186

一 交往问题研究兴起之缘由 186

二 交往范畴概念界定之争论 188

三 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191

四 哈贝马斯等西方哲学家的交往理论 192

五 交往与文化、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 196

六 交往实践观与全球化 197

七 关于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交往与异化 199

第四章 知识生产力论 202

一 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生产力 204

二 知识经济语境中:“知识就是力量” 209

三 知识经济与知识生产力:超越马克思的场域 214

之外 214

四 发展知识生产力的价值定位 224

五 知识分子的使命 230

六 中国背景下知识生产力的历史定位 236

第五章 历史生成论 243

一 马克思历史思维的存在论视域 244

二 索解历史的司芬克斯之谜 256

三 面向历史本身:历史生成论的思想内涵 273

附:历史生成论研究综述 287

一 历史生成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287

(一)历史的本质 287

(二)社会历史规律 287

(三)社会本体的生成 288

(四)生成本体论 290

(五)自然向人生成 290

(六)生成的人 291

二 劳动、实践在历史生成中的作用 292

(三)异化劳动在人的生成之中的作用 293

(二)实践导致了人类历史的生成 293

(一)劳动在人的生成中的作用 293

三 人在历史中的生成 295

(一)人是如何生成的 295

(二)人生成的阶段 295

四 社会历史规律及其特性 296

(一)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性 296

(二)社会发展史意义上的规律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299

(三)社会历史规律的生成机制 301

(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302

第六章 社会进步悖论 304

一 社会进步观的不同观点 305

二 社会进步的概念诠释 311

三 社会进步的机制 317

四 社会进步的实质 320

五 社会进步悖论与历史辩证法——以卢梭、康德和黑格尔为例 324

六 当代社会进步悖论剖析 338

(一)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全面爆发 339

(二)技术理性泛滥——理性主体迷失于中途 343

(三)市场经济与拜物教——独立的个人受抽象的统治 349

附:社会进步问题研究综述 354

一 关于社会进步的标准 355

二 关于社会进步与道德 356

结语: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 362

一 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 363

二 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 365

三 历史前提和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 367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