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1
第一章 远古时代 1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
第二节 氏族社会 1
第三节 社会生产与生活 2
第二章 夏、商、西周 3
第一节 夏朝 3
第二节 商朝 3
第三节 西周 4
第三章 春秋战国 5
第一节 大国争霸与公室衰微 5
第二节 战国新格局 6
第三节 辉煌的文化 6
第四章 秦朝 7
第一节 秦政与秦制 8
第二节 秦的灭亡与楚汉之争 8
第五章 汉朝 9
第一节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9
第二节 西汉盛世 10
第三节 西汉后期的统治危机与王莽改制 10
第四节 东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0
第五节 东汉政权的解体 11
第六节 文化与文化交流 12
第六章 三国、西晋 13
第一节 东汉末年的割据战争与曹操统一北方 13
第二节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各国的政治演进 14
第三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灭亡 14
第四节 门阀社会的形成 15
第五节 三国和西晋的文化 15
第七章 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 16
第一节 西晋灭亡后的北方民族纷争 16
第二节 东晋的建立与门阀士族的统治 16
第三节 南北朝政权的统治与民族融合的加强 16
第四节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17
第五节 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的文化 17
第八章 隋和唐前期 18
第一节 大一统的重建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18
第二节 唐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18
第三节 唐前期的各项制度 19
第四节 高宗到玄宗时期统治形势的变化与制度的调整 19
第五节 隋和唐前期与周边民族和邻近国家的关系 19
第六节 隋和唐前期的文化 20
第九章 唐代中后期与五代十国 21
第一节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21
第二节 代宗、德宗时期的整顿与元和中兴 21
第三节 唐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唐朝衰亡 22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统治 22
第五节 唐后期与五代十国的文化 22
第十章 宋朝 23
第一节 北宋的建立与中央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3
第二节 守内虚外国策的形成 24
第三节 庆历新政 24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 24
第五节 北宋的衰亡 25
第六节 南宋初年的政治格局 25
第七节 南宋中期的政治 25
第八节 南宋后期的黑暗统治 26
第九节 宋代经济 26
第十节 宋代文化 26
第十一章 辽、夏、金、元 28
第一节 契丹的兴起和辽朝契丹国的统治 28
第二节 党项族的发展与西夏国的统治 29
第三节 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统治 29
第四节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治 31
第五节 辽、夏、金、元文化 33
第十二章 明朝 34
第一节 皇权绝对专制的政治制度 34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35
第三节 边疆管理与各族发展 35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与面临西方殖民主义入侵 35
第五节 明朝统治危机与改革呼声 36
第六节 明朝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 36
第七节 明朝文化 37
第十三章 清朝 38
第一节 满族的兴起与清王朝的建立 38
第二节 满族皇帝的专制政体 38
第三节 社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 39
第四节 民族事务与民族经济 40
第五节 对外事务 40
第六节 清中叶的统治危机与农民起义 41
第七节 清代文化 41
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4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43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44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44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45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46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46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46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47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47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48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9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50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50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50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51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51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52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52
第二节 中法战争 53
第三节 中日战争 53
第五章 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55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55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 56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6
第六章 辛亥革命 58
第一节 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清末“新政” 59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60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60
第四节 立宪运动 61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61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62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63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64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64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65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65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66
中国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68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8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68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爆发 7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0
第四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与革命运动的兴起 71
第五节 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成就与争论 72
第二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7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74
第二节 混乱的北方政局与如火如荼的南方革命 75
第三节 国共联合阵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76
第四节 国民革命的高潮 79
第五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 79
第三章 国民党统一中国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81
第一节 国民党统一中国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81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83
第三节 中间政派的活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85
第四章 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和中国的局部抗战 86
第一节 从东三省沦陷到华北危机 86
第二节 30年代南京政府的统治 88
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挫折及工农红军的长征 93
第四节 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 94
第五章 抗日战争 98
第一节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98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99
第三节 “到敌人后方去” 102
第四节 全国抗战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102
第五节 相持阶段前期的中国抗战 105
第六节 相持阶段后期的中国抗战 108
第七节 抗战相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108
第八节 抗战后期和抗战的胜利 112
第六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7
第一节 内战、独裁与和平、民主 117
第二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 118
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8
世界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12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21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121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群、生活 122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人群、生活 122
第四节 铜石并用时代与文明的起源 122
第五节 原始文化 123
第二章 古代西亚诸国 123
第一节 南部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与统一 124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时代 124
第三节 亚述与新巴比伦王国 124
第四节 赫梯与腓尼基 125
第五节 巴勒斯坦(以色列) 125
第六节 波斯帝国 126
第七节 塞琉古、帕提亚和萨珊朝波斯 126
第八节 古代西亚文化 126
第三章 古代埃及 127
第一节 古代埃及文明的发生和统一国家的形成 128
第二节 古王国和第一中间期 128
第三节 中王国和第二中间期 129
第四节 新王国时期 129
第五节 后王朝时期和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 130
第六节 古代埃及文化 131
第四章 古代印度 132
第一节 哈拉巴文明 132
第二节 雅利安人国家的产生 133
第三节 列国时代 133
第四节 孔雀帝国 134
第五节 贵霜帝国 135
第六节 古代印度文化 135
第五章 古代希腊 136
第一节 爱琴文明时代 137
第二节 荷马时代 137
第三节 古风时代 137
第四节 斯巴达与雅典 138
第五节 古典时代 139
第六节 马其顿及亚历山大帝国时代 140
第七节 古希腊文化 141
第六章 古代罗马 143
第一节 王政时代的罗马 144
第二节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145
第三节 罗马共和国的危机与覆亡 146
第四节 公元1至2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繁荣 147
第五节 公元3世纪危机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48
第六节 古代罗马的文化 150
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内容要点 153
第一章 西欧封建社会 153
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153
第二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155
第三节 西欧封建教会 159
第四节 封建西欧的思想文化 161
第二章 东欧封建国家 165
第一节 拜占庭帝国 165
第二节 捷克和波兰 166
第三节 俄罗斯 168
第三章 西亚与中亚的封建帝国 171
第一节 阿拉伯帝国 171
第二节 蒙古西征与伊尔汗国的统治 172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 173
第四章 南亚封建社会 174
第一节 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 175
第二节 伊斯兰教统治下的印度 175
第三节 莫卧尔帝国 176
第五章 东亚封建国家 177
第一节 朝鲜 177
第二节 日本 178
第六章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对外殖民侵略 181
第一节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181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的早期殖民侵略 182
第三节 西方的早期殖民侵略 182
第七章 文艺复兴 184
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 184
第二节 北方文艺复兴 186
第三节 科学革命的开始 187
第八章 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188
第一节 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189
第二节 宗教改革的扩展和天主教的反扑 191
第九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诸国 192
第一节 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英国 192
第二节 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法国 193
第三节 西班牙由盛转衰 194
第四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195
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198
上篇 手工工场阶段的资本主义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98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兴起 198
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198
第二节 资本的原始积累 198
第三节 欧洲文艺复兴 199
第四节 宗教改革运动 199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 200
第一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200
第二节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0
第三章 启蒙时代 201
第一节 启蒙运动的兴起 201
第二节 启蒙运动的发展 201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大陆 202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荷兰 202
第二节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 202
第三节 东欧的变化 202
第四节 18世纪的开明君主专制 203
第五章 17—18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和殖民扩张 203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形势 204
第二节 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 204
第三节 英法争夺海上及殖民地霸权 204
第六章 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205
第一节 美国独立战争 205
第二节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运动 206
第七章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06
第一节 革命前法国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 207
第二节 革命开始 207
第三节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207
第四节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207
第五节 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政 208
第六节 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统治 208
第七节 拿破仑帝国与欧洲 208
中篇 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政权的确立 209
第八章 欧美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209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209
第二节 美国工业革命 209
第九章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开始与维也纳体系的解体 210
第一节 1815年后的反动 210
第二节 19世纪20年代的欧洲革命 211
第三节 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 211
第四节 1848年欧洲革命 211
第十章 19世纪前期欧洲的哲学、艺术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思潮 212
第一节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212
第二节 保守主义、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 212
第三节 自由主义 212
第四节 实证主义社会学、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12
第五节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12
第十一章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与工业资产阶级优势地位的确立 213
第一节 英国议会改革运动 213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214
第三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 214
第四节 日本明治维新 214
第十二章 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胜利 215
第一节 意大利的统一 215
第二节 德意志的统一 215
第三节 奥匈帝国的形成 216
第四节 美国内战 216
第十三章 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217
第一节 工人运动的萌芽 217
第二节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217
第三节 19世纪50—60年代的工人运动 217
第四节 第一国际 217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建立 218
第一节 1815年后的国际关系 218
第二节 列强殖民地的巩固与扩大 218
第三节 殖民扩张的一般趋势 219
第十五章 19世纪中叶以前亚洲、非洲和欧洲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运动 219
第一节 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220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运动 220
第三节 欧洲民族解放运动 220
第十六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21
第一节 蒸汽机的应用 221
第二节 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221
第三节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21
第四节 电磁学的进步和物种进化学说的胜利 221
下篇 垄断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22
第十七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 222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222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22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 222
第十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国内政治民主化 223
第一节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与两党政治 223
第二节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多党制 224
第三节 美国两党制 224
第十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军国、专制主义道路 225
第一节 德意志帝国 225
第二节 沙皇俄国的专制主义 225
第三节 日本近代天皇制 226
第二十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26
第一节 北美和大洋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27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治的进步趋向 227
第三节 列强瓜分世界领土及资本输出 227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228
第一节 巴黎公社 228
第二节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228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产生和1905年俄国革命 228
第四节 第二国际 229
第二十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229
第一节 自然科学 230
第二节 社会政治思想 230
第二十三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型民族解放斗争 230
第一节 非洲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 231
第二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231
第二十四章 亚洲的觉醒 232
第一节 1896—1898年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232
第二节 朝鲜民族解放运动 232
第三节 印度民族、民主运动 232
第四节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233
第五节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233
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233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234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34
第三节 1914—1916年的战争进程 234
第四节 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与帝国主义的和平骗局 234
第五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35
世界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236
前言 236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237
第一节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与世界 238
第二节 十月革命胜利与革命政权的建立 238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23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与欧洲革命 239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240
第二节 匈牙利革命 240
第三节 共产国际 240
第三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241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与苏联的成立 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其成就 2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争论与二三十年代苏联政治 242
第四章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形态 243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英帝国 244
第二节 20年代的法国 244
第三节 20年代的美国 244
第四节 战后德国 244
第五节 战后初期的意大利 245
第六节 20年代的日本 245
第五章 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246
第一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立法” 246
第二节 30年代的英国 247
第三节 危机深重的法国 247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第三帝国的扩军备战 247
第五节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对外侵略 247
第六章 二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与斗争 249
第一节 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50
第二节 亚洲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250
第三节 亚洲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250
第四节 亚洲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印度尼西亚 250
第五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50
第六节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深入 250
第七章 一战后初期与20年代的国际关系及帝国主义斗争 252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53
第二节 列强与苏俄及民族国家的国际斗争 253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列强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与斗争 253
第四节 20年代虚假的国际“和平” 253
第八章 30年代的国际关系 255
第一节 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与美、英、法的绥靖政策 255
第二节 苏联的“欧洲集体安全政策”与蒙特娄会议 256
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30年代后期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与慕尼黑阴谋 256
第四节 二战前的国际复杂矛盾与激烈斗争 256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257
第一节 二战的爆发与欧洲战局的发展 258
第二节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258
第三节 伟大的战略转折 258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 259
世界当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262
前言 262
第一章 战后世界和平与冷战的开始 263
第一节 盟国缔造和平与划分势力范围 263
第二节 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63
第三节 战后美国与冷战的开始 263
第四节 1948年欧洲冷战高潮 263
第二章 亚洲国家的独立与冷战 264
第一节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264
第二节 法国殖民统治在越南的结束 265
第三节 印度的独立与印、巴分治 265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美国对华政策 265
第五节 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其在冷战史上的地位 265
第三章 冷战升级与危险的十年 266
第一节 斯大林与冷战及赫鲁晓夫的对外政策 266
第二节 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东欧的改革 266
第三节 苏联与世界 266
第四节 美国的冷战政策 266
第四章 冷战危机与局部战争 267
第一节 肯尼迪时代的冷战危机 267
第二节 古巴导弹危机与美、苏合作主宰世界 267
第三节 冷战中的东南亚部分国家 267
第四节 越南和老挝的抗美救国斗争 267
第五章 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268
第一节 战后拉美概况 268
第二节 战后哥伦比亚的改革,智利的国有化运动 268
第三节 庇隆主义,科罗尔改革,孔塔拉多和平运动 269
第四节 中美洲的革命风暴和墨西哥 269
第五节 战后加勒比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269
第六节 美洲国家组织和南方共同市场 269
第六章 战后非洲 270
第一节 战后非洲的独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70
第二节 西非的民族独立 270
第三节 中非和东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270
第四节 非洲三角的战争与饥饿 270
第五节 南部非洲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270
第七章 1964年以后的苏联 271
第一节 改革是苏联不可逆转的潮流 271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对外政策 271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271
第四节 1992年至1997年的俄罗斯 272
第八章 1963年以后的美国 272
第一节 新边疆,伟大社会,新联邦主义 273
第二节 里根与布什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273
第三节 克林顿与90年代中期的美国 273
第九章 当代加拿大 274
第一节 战后加拿大经济的繁荣 274
第二节 战后加拿大福利国家的形成 274
第三节 加拿大政治 274
第四节 加拿大对外政策 274
第五节 1997年加拿大大选 274
第十章 战后西欧 275
第一节 联邦德国的兴盛 275
第二节 当代英国 275
第三节 当代法国 275
第四节 当代意大利 275
第五节 欧共体与欧洲一体化 276
第十一章 当代中东 277
第一节 战后中东形势的发展 277
第二节 第一次阿以战争 277
第三节 第二次阿以战争 277
第四节 第三次阿以战争 277
第五节 1973年以后的阿以关系 278
第六节 伊朗、伊拉克和两伊战争 278
第七节 美国与海湾战争 278
第十二章 当代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繁荣 278
第一节 日本 279
第二节 中国台湾及香港、新加坡、朝鲜和韩国的经济起飞 279
第三节 东盟 279
第四节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279
第五节 澳大利亚 279
第六节 新西兰 279
第七节 中国 279
第十三章 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 280
第一节 东欧剧变的历史条件 281
第二节 东欧各国的剧变 281
第三节 剧变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281
第四节 冷战的结束 281
第十四章 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282
第一节 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原因 282
第二节 冷战时期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282
第三节 冷战时期西方史学的发展 282
第四节 冷战时期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 282
第五节 冷战时期苏联史学的发展 282
第十五章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 28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 283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283
第十六章 面向21世纪的联合国与主要西方国家 284
第一节 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84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美国 284
第三节 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 284
第四节 世纪之交欧洲国家的重要举措 285
第五节 中欧与东欧 285
第六节 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 285
第七节 改革中的日本 285
第十七章 走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 286
第一节 21世纪的亚太发展中国家 286
第二节 南亚的冲突与合作 286
第三节 稳步发展的拉丁美洲 286
第四节 多难的中东 286
第五节 迈向21世纪的非洲 286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内容要点 289
上册(共5单元) 289
第一单元 289
一、经史子集之名何昉 289
二、廿二史考异自序 289
三、十七史商榷自序 289
四、中官出使及监军之弊 290
五、史德 290
六、作史不立表志 290
七、论永贞革新 290
八、明儒学案发凡 290
九、原君 291
十、谏建斋修醮疏 291
第二单元 291
十一、削夺诸藩 291
十二、读史方舆纪要总叙 292
十三、天工开物序 292
十四、作铁榜申饬公侯 292
十五、救荒奇策如何 292
十六、建国号曰大元诏 292
十七、论台察纠劾辨明之弊 292
十八、拦驾上书 293
十九、邓州新仓记 293
二十、请勿割地与金疏 293
第三单元 294
二十一、贞观君臣论治 294
二十二、进资治通鉴表 294
二十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294
二十四、上疏言五事 294
二十五、伶官传 294
二十六、平边策 294
二十七、元和郡县志序 295
二十八、金城公主降吐蕃制 295
二十九、直书 295
三十、忤时 295
第四单元 296
三十一、讳辩 296
三十二、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296
三十三、刘蕡对策 296
三十四、隋书经籍志序 296
三十五、谢安传 296
三十六、王猛传 297
三十七、释老志 297
三十八、法云寺 297
三十九、鲍丘水 297
四十、涉务 297
第五单元 298
四十一、齐民要术序 298
四十二、史传 298
四十三、晋纪总论 298
四十四、神灭论 298
四十五、明本 299
四十六、党锢列传序 299
四十七、范滂传 299
四十八、荀悦传 299
四十九、诸葛亮传 300
五十、吕蒙传 300
下册(共3单元) 300
第一单元 300
一、淝水之战 300
二、北魏孝文帝变法 300
三、九品中正制 301
四、通志总序 301
五、文献通考总序 301
六、苏武传 301
七、张骞传 302
八、赵充国传 302
九、董仲舒传 302
十、陈政事疏 302
第二单元 302
十一、秦始皇本纪 302
十二、孔子世家 303
十三、商君列传 303
十四、李将军列传 303
十五、平准书 303
十六、货殖列传 303
十七、太史公自序 303
十八、学记 304
十九、五蠹 304
二十、显学 304
第三单元 304
二十一、天论 304
二十二、逍遥游 305
二十三、兼爱 305
二十四、管仲对齐桓公以霸术 305
二十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05
二十六、城濮之战 305
二十七、吕相绝秦 306
二十八、子产相国 306
二十九、天逸 306
三十、顾命 306
中国古代史学史教学内容要点 307
引言 307
第一章 先秦史学 308
第一节 中国史学的萌牙 308
第二节 夏商史学 308
第三节 西周史学 309
第四节 春秋战国史学 309
第五节 先秦史籍 309
第二章 秦汉史学 310
第一节 秦代史学 311
第二节 西汉史学 311
第三节 东汉史学 311
第四节 秦汉史家与史著 31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史学 313
第一节 三国史学 313
第二节 西晋史学 314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 314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与史著 315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学 316
第一节 隋代史学 316
第二节 唐代史学 317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史学 317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史家与史著 317
第五章 宋、辽、西夏、金、元的史学 319
第一节 宋代史学 319
第二节 辽、西夏、金三政权的史学 319
第三节 元代史学 320
第四节 宋、辽、西夏、金、元的史家与史著 320
第六章 明代和清前期的史学 321
第一节 明代史学 321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史学 322
第三节 明代和清前期的史家与史著 322
近代西方史学史教学内容要点 325
前言 325
第一章 西方近代早期的史学 325
第一节 意大利14至15世纪的人文主义史学 325
第二节 16世纪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326
第三节 西欧各国人文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326
第二章 宗教改革对近代欧洲史学的影响 327
第一节 宗教改革对史学的影响 327
第二节 博学时代和史学发展 327
第三节 博学时代欧洲各国的史学 328
第三章 理性时代西欧的史学 329
第一节 理性时代法国史学的发展 329
第二节 理性时代的英国史学 329
第三节 理性时代的意大利史学 329
第四章 17至18世纪的德国史学 330
第一节 德意志史学发展的新阶段 331
第二节 浪漫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史学家 331
第五章 19世纪以来的近代德国史学 332
第一节 近代德国新史学的出现 332
第二节 近代德国主要史学家及其代表人物 332
第三节 普鲁士学派 332
第六章 19世纪的法国史学 334
第一节 法国革命与法国史学 334
第二节 1848年欧洲革命与法国史学的发展 334
第七章 19世纪的英国史学 335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335
第二节 文学派史学家 335
第三节 英国史学体系的形成 336
第八章 工业化的欧洲与政治制度史学的发展 337
第一节 欧洲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兴起 337
第二节 欧洲各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状况 337
第三节 都市化与城市化研究的变化 337
第九章 19世纪欧洲的经济史学的研究 338
第一节 欧洲经济发展与经济史研究的高潮 339
第二节 德国经济史学家 339
第三节 英国经济史学家 339
第四节 法国经济史学家 339
第十章 实证主义史学 340
第一节 自然科学对历史著作的影响 340
第二节 实证主义历史学派的建立 340
第三节 欧洲各国实证主义史学家及其著作 341
第十一章 近代俄国史学 341
第一节 德国学者对俄国史的研究 342
第二节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 342
第三节 俄罗斯学派 342
第十二章 近代欧洲的古代东方史研究 343
第一节 古代埃及学及东方史的形成与发展 343
第二节 古希腊与古罗马史研究的成果 343
第三节 拜占庭历史的研究成果 343
第十三章 近代美国史学 344
第一节 南北战争前的史学 345
第二节 南北战争后的史学 345
第三节 美国经济史学 345
第十四章 欧洲近代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诞生 346
第一节 文艺复兴前后的欧洲史学 346
第二节 唯理主义史学和浪漫主义史学 3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产生 347
史学概论教学内容要点 348
第一章 史学概论的对象、任务、内容 348
第一节 史学概论的对象、任务 348
第二节 史学概论的内容 349
第二章 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上) 350
第一节 历史、历史资料、历史学 350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351
第三节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和价值 351
第三章 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下) 352
第一节 中国史学史发展概述 353
第二节 西方史学史发展概述 354
第四章 历史学的基本方法 3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方法 355
第二节 现代史学分析方法 356
第五章 历史学的理论体系与基础理论 358
第一节 历史学的理论体系 358
第二节 历史学基础理论举要 359
附录 365
李植枬:世界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365
沈双一、常云平:中国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方式探索 375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