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部研究中国当代散文的力作&林非 1
再版代序:诗性感悟与理性精神的融合&杨义 1
第一编 建国后十七年的散文 1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散文 3
第一节 散文创作的流向 3
第二节 散文观念的反思 7
第三节 散文实绩的评价 11
第二章 新时代的赞歌 14
第一节 震撼人心的朝鲜通讯 14
第二节 跟随建设者的足迹 18
第三节 来自田野的清风 22
第三章 当代“三大家”的散文 27
第一节 杨朔,拿散文“当诗一样写” 27
第二节 秦牧,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33
第三节 刘白羽,热烈的政治抒情 39
第四章 诗化生活的记录 46
第一节 酿造生活的诗意 46
第二节 赞颂人物的理想 53
第三节 描绘山乡秀色 61
第五章 社会矛盾的多方探索 68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68
第二节 关于“论人情”的思考 71
第三节《燕山夜话》的讽喻 73
第二编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 79
第六章 新时期散文发展的历程 81
第一节由“写真实”到复苏“五四”散文传统 82
第二节由“向内转”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85
第三节由“个性化”到艺术革新 88
第七章“五四”散文精神的复苏 96
第一节 巴金《随想录》的冲击波 96
第二节 挽悼与反思 99
第三节 人性的呼唤 105
第四节 炼狱的升华 113
第八章 知识者形象的重新发现 117
第一节 攀登者的形象 119
第二节 进行着的人物 121
第三节 祖国高于一切 125
第九章 谱写多彩的人生 131
第一节从“说真话”到“写人生” 131
第二节 以从容心态描写真实人生 134
第三节 以现代观念审视人生 138
第四节 以平凡生活表现不平凡人生 142
第五节 以散淡随笔品味人生 151
第六节 以坎坷经历诉说人生 155
第七节 以豪壮基调表现军旅人生 162
第十章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 167
第一节 文化散文的缘起 167
第二节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169
第三节 开掘“强硬之美” 173
第四节 一场“精神圣战” 178
第五节 高扬理想主义的境界 182
第六节 焕发生命的力量和光彩 186
第十一章 女性精神的广阔空间 191
第一节 女性散文的兴盛 191
第二节 冰心,女性散文的领路人 195
第三节 爱和美的渴求 198
第四节 苦难和美丽的倾诉 204
第五节 高远而灿烂的天空 208
第六节 大地和历史的沉思 211
第十二章 地域与乡土精神的升华 222
第一节 地域和乡土散文及其流变 222
第二节《商州三录》的魅力 224
第三节 跃动生命的西北风情 227
第四节 唱给故土的恋歌 236
第五节 感应时代的变革 245
第六节 来自民族地区的诗篇 255
第七节 地域文化与审美品格 259
第十三章 新生代与散文新潮流 267
第一节 崛起的新生代 267
第二节 新生代作家群 270
第十四章 当代散文研究的成就 279
第一节 散文研究的新格局 279
第二节 开拓散文创作的新路 282
第三节 理论探索各展雄长 284
第四节 散文评论异彩纷呈 294
第三编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散文 299
第十五章 台湾散文思潮的流变 301
第一节 散文的源流与群体 301
第二节从“怀乡”到“现代” 303
第三节 乡土散文及其争论 305
第四节 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307
第十六章 融合情趣、智慧与学问 310
第一节 幽默闲适小品的延续 311
第二节 学者散文的风貌 317
第十七章 从传统到现代 323
第一节 诗性质感与散文创新 323
第二节 现代散文的多方探索 329
第十八章 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333
第一节 最早的乡土散文 333
第二节 乡土散文的多元发展 336
第十九章 女作家的多彩天地 344
第一节 至情至性的“乡愁” 344
第二节 纷繁人生的心影 349
第三节 蕴含文化的思考 352
第二十章 社会文明的批评 357
第一节 酱缸文化与人性丑陋 358
第二节 与整个不合理的观念对抗 360
第三节 把冰封已久的心灵重新燃烧起来 363
第二十一章 香港当代散文的特质 367
第一节 都市意识的审美视角 368
第二节 多元互补的创作方法 369
第三节 表现自我的主观色彩 370
第四节 通俗灵动的散文体式 372
第二十二章 传统的延伸与超越 374
第一节 他们奠定了散文的坚实基石 374
第二节 本土文化精神的凝聚 380
第三节 历史与诗性的飞扬 383
第二十三章 中西交融的审美意识 387
第一节 寻求新的价值观念 387
第二节 都市律动与时代脉搏 392
第三节 大地的足印和沉思 396
第二十四章 澳门散文的独特风致 401
第一节 冲淡温馨的散文风格 401
第二节 半岛生活与人生百态 404
后记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