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晓东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4331927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儿童观 1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1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2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5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6

四、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 8

五、“教育心理学”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10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 12

七、“儿童的世纪”: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权益的发现、承认和尊重 14

第二节 儿童观演变的原因 16

一、人类主体的发育水平对儿童观演变过程的制约作用 18

二、时代精神对儿童观演进的影响 20

第三节 儿童福利与权益的发展 36

第四节 儿童崇拜 38

一、中国的儿童崇拜 39

二、西方的儿童崇拜 42

第五节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 47

一、中国传统文比中的儿童观 48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52

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58

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 63

第二章 教育观 65

第一节 “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 65

第二节 教育发生(或起源)的原因 65

一、人与一般动物在基因编码系统开放程度上的差异 67

二、儿童期的存在对于游戏和教育发生的意义 71

第三节 儿童教育的本质 74

第四节 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的 80

第五节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质及其对教育的规定 83

一、儿童心理发展存在阶段性 83

二、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结果 85

三、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或速率 86

四、教育不能够超前,亦不可以滞后,它应着眼于当前发展的关键期(兼论什么年龄入学最适宜) 88

第六节 教育应当“无为” 89

一、“园丁说” 89

二、否定教育论 93

三、“无为”的教育“无不为” 96

第七节 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100

第八节 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102

一、历史上的观点及批判的把握 103

二、如何把握实践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具体关系 105

第九节 教育者的人格: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源 106

第十节 论教师职业及其幸福 108

一、儿童身体的由来——人类胚胎的发育是对人类产生以前的全部生命史的复演 112

第一节 儿童的身体 112

第三章 儿童的身体与儿童体育 112

二、儿童身体的发育需要文化因素的参与 114

三、儿童身体的发育是在全面的文化生活中实现的 116

四、在所有的文化影响中,身体教育(体育)对儿童身体的发育具有更特殊的意义 118

第二节 儿童体育的目的和功能 120

第三节 怎样进行儿童体育 121

一、儿童保健 121

二、儿童身体锻炼 126

一、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 132

第一节 儿童的哲学 132

第四章 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教育 132

二、什么是儿童的哲学 135

三、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 139

四、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140

五、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哲学 14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 144

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 144

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培养世界观以及提升精神境界的功能 146

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 146

四、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 147

五、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 148

六、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148

第三节 怎样向儿童进行哲学教育 150

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151

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153

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161

第五章 儿童的科学与儿童科学教育 164

第一节 儿童的科学 164

一、科学的功能 167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167

二、一些思想家对儿童科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168

三、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70

第三节 怎样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173

一、科学方法 174

二、科学精神 179

第四节 儿童科学教育的误区:消灭童话世界 182

第五节 我们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坦 185

第一节 儿童有其自己的伦理学 188

第六章 儿童的伦理学与儿童道德教育 188

第二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对外部规则的构建 191

一、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构建 192

二、角色承担与道德认识的来源 197

三、观察学习与道德认识的来源 201

四、儿童的伦理学演进的动力 203

第三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道德困惑与道德认识 204

一、儿童的道德困惑 204

二、儿童的道德认识 206

一、什么是道德范畴 209

第四节 儿童的伦理学是儿童的道德范畴编织的网络 209

二、儿童的道德范畴是逻辑的系统的展开的 211

三、儿童的道德范畴系统是怎样的 213

第五节 儿童的伦理学的性质 216

第六节 儿童的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218

一、系统方法 218

二、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 219

第七节 研究儿童的伦理学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220

一、儿童的伦理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 220

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 221

三、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 222

四、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225

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 226

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227

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29

八、与儿童开展对话 229

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230

第一节 儿童的审美 231

一、审美是儿童的天性 231

第七章 儿童的艺术与儿童艺术教育 231

二、主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 234

三、儿童的审美是与认识平行发展的 237

四、审美和艺术具有怎样的关系 238

第二节 儿童的艺术 239

一、儿童都是艺术家 239

二、儿童艺术的性质 240

三、怎样理解儿童的艺术 241

四、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 242

一、艺术教育在促进儿童主体发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243

第三节 为什么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 243

二、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发展这种方式 245

第四节 怎样进行儿童艺术教育 247

一、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 247

二、儿童审美教育 248

三、儿童艺术创造教育 252

第八章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语言教育 256

第一节 儿童的语言 256

一、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潜能 257

二、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259

三、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 262

四、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 263

五、儿童的言语演生的逻辑路径 265

第二节 儿童语言教育 268

一、儿童先天的语言潜能是在认识和交际过程中表达出来的 268

二、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学习语言 271

三、对于儿童应当进行适度的专门的语言培养 272

第三节 语言教育的误区:超前识字 273

一、超前识字观念的文化根源 273

二、超前识字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275

第九章 儿童教育的整体构型 279

第一节 真善美的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279

一、真善美是辩证统一的 279

二、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284

第二节 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288

一、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过程是一致的 288

二、精神发生的坐标模型 291

三、现代精神个体的发生是教育发生 294

四、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课程设计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