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7
第一编 7
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本质 7
一 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 7
二 文学的阶级性 22
三 文学的倾向性 44
第二章 文学和人民群众 57
一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7
二 面向人民,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68
三 作家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75
第二编 85
第三章 文学与社会生活 85
一 文学的起源 85
二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94
三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概括的反映 100
四 文学的社会作用 111
第四章 艺术形象的创造 122
一 艺术形象的涵义及其特点 123
二 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 135
三 形象思维 147
第五章 典型塑造 163
一 典型的涵义 164
二 典型化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178
三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187
四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94
五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213
一 文学的创作方法与作家的世界观 225
第六章 创作方法 225
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238
三 创作方法的新发展 248
第三编 269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69
一 文学作品的内容 270
二 文学作品的形式 275
三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1
第八章 题材和主题 293
一 题材 293
二 主题 302
第九章 情节和结构 314
一 情节 314
二 结构 326
第十章 文学语言 337
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337
二 文学语言的一般要求 343
三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 348
四 努力学习和掌握群众吾言 358
第十一章 文学体裁 366
一 诗歌 369
二 小说 387
三 散文 393
四 戏剧文学 400
五 电影文学 411
第四编 425
第十二章 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425
一 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425
二 批判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 431
三 人民性的涵义和评价古典文学作品的原则 444
四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455
第十三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461
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462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实质 467
三 正确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73
第十四章 风格、流派和民族形式 480
一 艺术风格 480
二 艺术流派 503
三 社会主义文学的民族形式 509
第五编 519
第十五章 文学欣赏 519
一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一般规律 519
二 文学欣赏的意义 536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544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544
二 文学批评的标准 554
三 正确地开展文学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 568
后记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