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怀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2010·063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第四纪的时代特征 1

第二节 第四纪环境的变迁 2

第三节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 3

意义 3

一、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 3

二、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意义 4

第四节 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4

第五节 第四纪地质学近20年来的主 7

要进展 7

一、海洋、大气与冰流 7

二、深海钻探计划的崭新成就 8

第六节 第四纪气候与第四纪海面深入 9

研究的贡献和正在探索的方向 9

第七节 重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1

第二章 新构造运动 14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研究的意义和主要 14

内容 14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和 15

时间尺度 15

一、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界限 15

二、新构造运动的时间尺度 16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的速率和地球表面 19

侵蚀速率 19

第四节 均衡作用与新构造运动 23

一、地壳均衡作用 24

二、冰川均衡作用 27

三、水均衡作用 30

四、均衡作用与古湖盆及水库区的新构 31

造运动 31

五、均衡作用与沉积作用 31

六、新构造运动、均衡作用与造陆运动 33

第五节 板块运动与新构造运动 33

一、板块构造理论在研究新构造运动中的 33

作用和意义 33

二、板块边缘和内部的新构造运动 36

三、板块边缘与内部垂直运动的机制 40

第六节 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41

一、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41

二、中国的造貌运动 46

三、中国内陆板块断裂活动基本特征 48

四、中国的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 50

五、新构造运动的地球物理特征 54

第七节 新构造类型划分 55

第八节 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 56

一、仪器法 57

二、考古历史法 57

三、地貌法 58

四、地质法 61

第三章 第四纪气候 64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特征与变化的时间 64

尺度 64

一、变动着的全球气候 64

二、地球气候的变化特征 67

三、气候变化的原因 68

四、古气候发展的概况及气候变化的不 69

同时间尺度 69

五、古气候研究的多种依据 73

第二节 地球历史上多次冰期气候的 84

发展 84

一、地球历史上的冰期 84

二、新生代的气候变迁 87

三、南极冰流的发展与晚新生代冰期的来临 88

四、第四纪冰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89

五、第四纪北半球与南半球冰流的发展 92

和演变 92

一、更新世的界限与更新世气候 97

第三节 第四纪古气候与冰期的划分 97

二、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进展 100

三、第四纪冰期气候带的移动及其影响 102

四、第四纪冰期中大陆气温的变化 104

五、冰期的划分 107

第四节 海洋第四纪 115

第五节 冰期、间冰期与沙漠、黄土演变的 125

关系 125

一、冰期、间冰期与雨期、间雨期 125

二、18×103a B·P地球气候模拟 129

三、冰期与黄土 131

四、冰期、干燥期与沙漠的演变 133

第六节 中国第四纪冰期 137

一、中国第四纪冰川的一般特征 138

二、第四纪冰期气候在我国东部一些地区的反映 144

三、中国冰期的发生及东、西部冰期的对比 146

第七节 第四纪冰期发生的主要起因 147

一、气候的脉动——大陆黄土与深海沉积的对比 147

二、第四纪气候脉动起搏器——作用的机理 149

第八节 晚冰期及全新世气候 154

一、晚冰期气候 154

二、晚冰期与全新世气候的分期 159

四、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163

三、据冰流岩心测得1500年来的气候变化 167

第九节 当前间冰期何时结束——气候变化 175

的预测 175

第十节 十亿年来气候变化的原因 181

第一节 海面变化的基本概念 187

第四章 海面变化 187

一、海面变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188

二、有关海面变化的科学术语及其演变 190

三、“全球性海面变化”的词义演化及其研究对象 191

第二节 海面变化的原因 193

一、水圈体积的变化 194

二、大陆冰流体积的变化 194

三、冰川——海面升降运动的研究 198

四、海水温度的变化 198

五、海盆的干涸 199

六、海洋盆地体积的变化——洋脊体积 200

的变化 200

七、海底扩张速度的改变 200

八、构造——海面升降运动 201

十、海侵海退的波动学说 204

九、海面变化与大陆边缘沉降和拗折 204

十一、沉积——海面升降运动 206

十二、均衡运动与海面变化 207

第三节 第四纪海面变化 212

一、前第四纪海面升降变化 212

二、第四纪海面变化 215

三、晚冰期及全新世的海面变化 225

四、近2000年来海面变化与海面变化趋势 233

五、近期海面变化的趋向 236

六、气候与海面变化过程与人类的关系 237

七、气候——海面的自然趋向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237

八、与海面升降趋向有关的几点结论 238

第一节 第四纪生物界的基本面貌 244

人类 244

第五章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与古 244

第二节 第四纪陆上哺乳动物的演化 245

一、第四纪陆上哺乳动物演化的特点 245

二、第四纪主要哺乳动物群 254

第三节 中国第四纪陆上哺乳动物群 256

一、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258

二、中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267

第四节 人类起源 271

一、劳动创造了人类 271

二、人类由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 273

三、人类的发祥地 275

第五节 人类发展阶段 277

一、早期猿人阶段 277

四、晚期智人(或称真人或新人)阶段 278

二、晚期猿人阶段 278

三、早期智人(或称古人或尼人)阶段 278

第六节 石器文化与考古期 279

一、石器的制作方法和主要类型 280

二、第四纪考古期 284

第七节 中国的石器文化 288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文化 288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文化及传统 292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文化 295

四、中石器时代的石器文化 297

五、新石器时代文化 298

影响因素 301

一、第四纪植物群的特点 301

第一节 第四纪植物群的特点及其主要 301

第六章 第四纪植物群 301

二、影响第四纪植物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304

第二节 第四纪植物群发展和分布 310

一、第四纪植物群概况 310

二、第四纪各时期植物群发展与分布 312

第七章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323

第一节 第四纪的划分 323

第二节 生物地层的划分 325

一、陆相生物地层 325

二、海相生物地层 327

第三节 气候地层年表 337

一、冰川气候地层 337

二、碳酸盐含量和微体化石标志的气候地层 338

三、氧同位素气候地层 339

四、大陆与海洋气候地层对比 342

第四节 磁性地层 345

一、第四纪磁性地质年表 345

二、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划分 346

第八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350

第一节 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地理 350

分布 350

第二节 中国第四纪的下限与时代 352

划分 352

一、中国第四纪下限的生物地层标志 352

二、中国第四纪中、晚更新世的年代界线 355

第三节 中国湖盆沉积的第四系 356

地层 356

一、泥河湾盆地沉积地层 356

二、萨拉乌苏组湖相沉积地层 359

三、元谋盆地沉积地层 361

四、西藏高原曲果组和羌塘组湖相地层 364

五、青海湖、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湖盆沉积地层 367

第四节 中国黄土地层 369

一、中国黄土的基本分层 369

二、黄土地层的年代 372

三、中国黄土地层与深海岩心的对比 374

第五节 中国洞穴地层 378

一、周口店地区洞穴地层 378

二、广西地区的洞穴地层 381

第六节 中国第四纪海相地层 385

一、第四纪有孔虫动物群 385

二、第四纪海侵(或海进) 386

地层 389

三、中国陆架和冲绳海槽的晚更新世沉积 389

四、中国第四纪海面与深海岩心对比 390

第七节 中国地文期及东部平原的第四纪 392

地层 392

一、地文期 392

二、长江中下游河谷第四纪地层 395

三、长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纪地层 399

四、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 401

五、松辽平原第四纪地层 404

第八节 中国第四纪综合对比表 406

第一节 第四纪沉积物的野外研究 408

方法 408

一、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408

内研究方法 408

第九章 第四纪地质的野外和室 408

二、第四纪地质剖面的观察内容 409

第二节 第四纪地质制图 414

一、剖面图及其绘制 414

二、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414

第三节 第四纪沉积物的室内研究 417

一、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的使用 417

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的研究 417

第四节 一些现代技术的应用 422

一、古地磁研究及样品采集 422

二、放射性14C年代测定法 424

三、放射性210Pb年代测定法 427

四、不平衡铀系年代测定法 427

五、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法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