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部分 总论 1
国外铁路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水平与趋势………………………………刘重庆张连有一、世界铁路发展现状和动向 1
二、国外铁路科技进步的主要趋势 4
(一)客运高速 4
(二)重载运输 5
(三)牵引动力革命 7
(四)货物运输集中化和集装化 7
(五)运营管理自动化 9
(六)铁路行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9
(一)铁路运输 10
三、国外铁路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水平 10
(二)机车车辆 13
(三)工务工程 18
(四)通信信号 22
四、我国铁路科技发展及前景展望 25
(一)我国铁路科技发展水平与差距 25
(二)我国铁路发展展望及对策建议 27
第二部分 综述述评 31
有关高速铁路的理论与实践…………………………………………………………龚深弟一、有关速度目标值的假定 31
二、高速铁路发展近况 32
三、高速铁路技术动向 36
四、结语 39
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刘重庆一、重载运输是世界铁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40
(一)重载列车的牵引动力 42
二、国外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 42
(二)重载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 45
(三)重载运输线路 46
(四)重载列车制动和牵引操纵 48
(五)重载线路的站线股道 51
(六)重载列车运输供电 51
三、对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建议 54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力提高列车重量、发展重载运输重要性的认识 55
(二)合理安排规划,采用不同型式的重载列车运输方式 55
(三)使重载技术扎根配套,深入进行重载运输科学的研究 56
(四)发展重载运输需要各方面支持配合 56
铁路编组站技术的发展………………………………………………………………吴家豪一、前言 58
(一)国外铁路编组站的数量与分布 59
二、国外铁路编组站技术发展概况与水平 59
(二)国外铁路编组站的图型与股道 60
(三)国外铁路编组站的驼峰与编组设备 62
(四)国外铁路编组站的设备能力与效率 63
三、国外铁路编组站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65
(一)驼峰实现解体作业全过程自动化 65
(二)编组多组列车的车场单独设置,并实现多组列车编组作业自动化 65
(三)驼峰溜放车辆调速设备多功能化 66
(四)自动化驼峰各种调速制式已进入成熟、定型、各得其所的发展阶段 66
(五)自动化驼峰控制方式转向分散型、微机化 67
(六)编组站信息趋向集中处理 67
(七)小驼峰现代化采用简易型设备 68
(八)驼峰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要求并推动了驼峰线路平纵面设计优化 68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编组站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 69
四、我国铁路编组站技术的发展方向刍议 69
(二)我国铁路编组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差距 73
(三)我国铁路编组站技术今后发展方向 73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徐淑芬一、前言 76
二、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76
(一)发展阶段和步骤 76
(二)集装箱保有量 77
(三)集装箱运量 78
(四)集装箱的生产 79
(五)集装箱船箱位数 79
三、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81
(一)美国铁路 81
(四)日本铁路 82
(二)法国铁路 82
(三)德国铁路 82
(五)印度铁路 83
(六)泰国铁路 84
四、世界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84
(一)普遍采用了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 84
(二)发展集装箱专用车 85
(三)集装箱船和装卸设备的现代化 85
(四)开发双层集装箱专用车 85
(五)大批制造拖车式集装箱 85
(六)世界冷藏集装箱运输在崛起 85
五、世界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的新发展 86
(一)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86
(七)国际集装箱新标准的制定 86
(二)开办大陆桥运输 87
(三)发展双层集装箱直达列车 87
(四)发展固定编组的集装箱直达列车 87
(五)发展驮背运输 88
六、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88
世界大陆桥运输的发展………………………………………………………………徐淑芬一、前言 90
二、大陆桥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90
三、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91
四、美国陆桥运输的发展 92
(一)美国陆桥运输的发展历程 92
(二)小陆桥运输的发展 92
(一)西伯利亚大陆桥发展历程 93
五、前苏联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的发展 93
(三)微型陆桥运输的发展 93
(二)运量增长趋势 94
(三)运输方式和径路 95
(四)经营方式和运价政策 96
(五)组织与技术措施 97
六、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 98
(一)开办新亚欧大陆桥的必要性 98
(二)重要性和经济性 99
(三)优越性和作用 99
(四)运量发展前景 99
七、结语 100
客运服务设施现代化…………………………………………………………………赵淑贞一、国外客运的售、检票设备 102
(二)定期票发行机 103
(三)自动检票机 103
(一)自动售票机 103
(四)窗口售票机 104
二、国外电子座席预约系统 106
(一)为适应预约任务的需要,预约系统不断扩充 106
(二)综合客运服务预约系统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108
(三)端机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增加 108
三、国外的信息引导服务系统 108
(一)半自动引导服务系统 108
(二)全自动引导服务系统 108
(二)自动售票机的应用更加广泛 109
(三)客运服务一体化是发展方向 109
(一)信用卡在售、检票系统中将广泛应用 109
四、国外售、检票和信息引导服务系统的未来发展 109
(四)自动化信息引导系统将进一步发展 110
五、我国售检票、座席预约和引导服务设备的现状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110
六、对我国发展客运服务设施的建议 111
干线交流电力机车的发展……………………………………………………………张有松一、概述 112
二、相控电力机车的发展 114
(一)简况 114
(二)国外相控电力机车 114
(三)进口相控电力机车 116
(四)国产相控电力机车 119
(五)相控电力机车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120
(六)国内外水平对比 123
(七)国产相控电力机车的发展目标 124
(一)国外交—直—交电力机车 126
三、交流电传动电力机车发展简述 126
(二)国内交—直—交电力机车研制现状与发展目标 129
铁路内燃机车发展水平及趋势……………………………………………谢贤良 程泓生一、概述 131
二、内燃机车技术发展动向 132
(一)经济性 132
(二)代用燃料 133
(三)交—交流电传动 135
(四)技术诊断 136
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内燃机车 140
四、我国内燃机车技术现状及发展 141
交流电传动技术在牵引动力上的应用……………………………………袁维慈 王亨祥一、机车交流电传动的发展 143
二、动车GTO变频器水平及发展 147
(一)概述 147
(二)水平和技术分析 151
(三)看法和建议 155
高速电气化铁路供电装置的发展……………………………………………………白 山一、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 156
(一)各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 156
(二)单相工频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的特征 156
(三)交流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方式 157
(四)一些国家的供电方式 159
二、高速受流性能分析 160
(一)离线 160
(二)接触导线的抬升量 161
(三)一些国家对高速受流采取的对策 162
(四)受电弓特性与受流的关系 164
(五)日本的弓网相互配合试验 166
三、我国电气化铁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7
(一)日本 169
高速电动车组的发展………………………………………………………………………洪梅一、概述 169
二、国外高速电动车组 169
(二)法国 173
(三)原联邦德国 176
三、电动车组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178
(一)牵引动力 178
(二)制动 179
(三)车体结构 180
(四)转向架和轮对 181
(五)高速运行时的粘着系数和粘着利用 182
(六)自动化检测装置 182
四、对我国发展高速电动车组的建议 183
二、国外铁路专用货车发展概况及趋势 185
铁路专用货车技术的发展………………………………………………………………吴礼本一、概述 185
(一)漏斗车 186
(二)集装箱平车 188
(三)拖车和半拖车专用平车 190
(四)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货车 192
(五)运输钢板的专用货车 195
(六)活动侧墙(车顶)棚车 196
(七)特种罐车 198
(八)冷藏车与冷藏运输 200
三、我国铁路专用货车现状和今后发展对策 200
(一)运煤货车 201
(二)散装水泥车 202
(五)小汽车运输车 203
(四)集装箱平车 203
(三)粮食漏斗车 203
(六)冷藏车 204
(七)钢板运输车、半拖车运输车、活顶活墙棚车及其他专用车 204
四、几点建议 204
国内外双层客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对比分析………………………………………吴礼本一、国外双层客车发展动向 206
(一)短途运输用双层客车 206
(二)中长途运输用双层客车 209
(三)高速铁路用双层客车 211
二、我国铁路双层客车的发展 212
三、国内外双层客车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213
(一)定员和运能 214
(四)转向架和走行性能 215
(三)侧门和楼梯的布置 215
(二)自重和结构 215
(五)制动和运行速度 216
(六)空调和采暖 216
四、我国设计长途双层客车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216
(一)运行区段和车种 216
(二)平面布置和侧门布置 217
(三)车体结构和用材 217
(四)转向架和制动机 217
(五)防火安全及其他 217
铁路重载、高速制动技术………………………………………………………………吴培元一、前言 218
二、国外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的发展 219
(一)美、加等AAR系统制动技术 219
(二)前苏联的制动技术 220
(三)重载列车制动的技术要求及改善 221
(一)概述 224
(二)制动粘着与列车减速度 224
三、国外高速列车(动车组)制动技术的发展 224
(三)高速列车制动控制系统 227
(四)高速列车制动基础装置 232
(五)防滑装置的发展 234
(六)非粘着制动装置 236
(七)动力制动 238
四、发展我国重载及高速运输制动技术的设想 238
(一)发展重载运输制动技术的设想 238
(二)发展高速(准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设想 240
(二)焊接 242
机车车辆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徐玉香一、机车车辆制造中基础工艺发展的比较 242
(一)铸造 242
(三)机械加工 243
(四)热处理 244
(五)激光表面处理 245
二、机车车辆用材料工艺的发展趋势 246
(一)车体用耐候钢 246
(二)车体用铝合金 247
(三)车体用不锈钢 248
(四)铝合金与不锈钢混合车体 248
(五)车体用镀锌钢板 249
(六)车体及车内设备用玻璃钢 249
(八)车体用防寒材料 250
(七)车辆用涂料 250
(九)车辆用难燃材料 251
(十)车内采暖装置用形状记忆合金 252
(十一)车钩、缓冲器用材料 253
(十二)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用材料工艺 254
(十三)制动系统的密封和润滑 256
(十四)制动闸瓦用高磷铸铁 257
(十五)制动闸瓦用合成材料 257
(十六)内燃机用精密陶瓷材料 258
三、几点建议 259
(一)优先发展基础工艺 259
(三)提高车辆材料的难燃性 260
(四)开展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60
(二)经济合理地采用防腐蚀技术 260
(五)加强科学管理 262
机车车辆的检修制度与诊断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董叶青一、前言 264
二、机车车辆的检修制度 264
(一)现有的检修制度 264
(二)状态修理制度 265
(三)机车车辆检修制度的发展趋势 266
三、机车车辆诊断技术的发展 267
(一)诊断的分类与过程技术 267
(二)电力机车的诊断技术 268
(三)内燃机车的诊断技术 270
(四)车辆与机械部件的诊断技术 273
(五)故障综合诊断系统 276
四、结论与建议 277
(一)完善和推广现试行的状态修体制 277
(六)诊断技术的发展 277
(二)诊断技术的开发 278
铁路线路基础技术的发展……………………………………………………………周道生一、路基工程 279
(一)路基 279
(二)加固措施及支档建筑 281
二、线路上部建筑 282
(一)钢轨 283
(二)轨枕 284
(三)扣件 286
(四)道岔 287
(五)道床 287
桥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顾发祥一、当前世界桥梁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289
(一)桥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291
二、桥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91
(二)桥梁上部结构的发展 297
(三)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发展 300
(四)墩台、基础及施工的发展 302
(五)建桥材料的发展 305
(六)高速行车条件下的桥梁设备 310
三、几点建议 312
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马骊骅一、前言 314
二、新奥法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 314
(一)概述 314
(二)新奥法在德国的应用 315
(三)新奥法在日本的应用 315
(四)新奥法在我国的应用 316
(一)欧洲长大隧道修建技术 318
三、长大隧道修建技术 318
(二)日本长大隧道修建技术 319
(三)我国长大隧道修建技术 321
四、隧道施工机械化 324
(一)概述 324
(二)我国隧道施工机械化的发展 326
五、用沉管法修建水底隧道 327
(一)沉管法的特点 327
(二)沉管法中的新技术 328
(三)各国用沉管法修建的隧道 328
六、结语 329
无缝线路的应用与发展………………………………………………………………卢耀荣一、国内外应用情况 331
(一)铺设数量 331
(二)结构型式及标准 332
(三)焊接与铺设情况 334
(四)铺设范围 337
二、技术经济效果 341
(一)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341
(二)节约养护维修劳力和材料 341
(三)节约能耗 341
(四)铺设无缝线路附加费 342
三、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342
(一)推广应用超长无缝线路 342
(二)改善结构 343
(三)应力放散和断轨修复新技术 345
(四)纵向力的测定 345
四、对发展我国无缝线路的建议 347
(五)动态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347
二、高速道岔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350
高速道岔的发展………………………………………………………………………顾培雄一、引言 350
三、高速道岔的线型及几何特征 352
(一)道岔的线型 352
(二)道岔的平面问题 353
四、高速道岔结构 355
(一)国外高速道岔结构 355
(二)国内道岔的发展及建议 360
五、道岔可动部件的转换 362
六、结语 364
轨道检查车的应用及其发展………………………………………………高林奎 樊戈平一、概述 365
二、各国的轨检车 365
(一)轨距 367
三、检测原理 367
(二)高低 369
(三)轨向 372
(四)水平及超高 373
(五)扭曲 374
(六)曲率 375
(七)振动加速度 375
四、轨检车发展趋势 377
五、差距及建议 378
铁路线路机械和线路作业的发展…………………………………………李日曰 周 娅一、国外铁路线路机械的发展 381
(一)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初 381
(二)第二阶段——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385
(三)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 390
(一)线路作业制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393
二、国外线路作业组织和工艺的发展 393
(二)线路“天窗”作业法的发展 394
三、我国铁路线路机械化作业的发展问题 398
铁道通信的发展与对策………………………………………………………………黄俊武一、概述 401
二、发达国家铁路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01
(一)世界铁路通信的现状 401
(二)世界铁路通信的发展趋势 411
三、我国铁路通信的发展和差距 417
(一)我国铁路通信的发展 417
(二)我国铁路通信的差距 417
四、对策和建议 419
(一)北美铁路 421
当代铁路信号技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闵耀兴张锡第一、国外发展概况 421
(二)西欧铁路 422
(三)前苏联铁路 425
(四)日本铁路 425
二、当代铁路信号技术的特征 426
(一)功能扩展——安全、效率与管理 426
(二)高新技术引入信号系统 427
(三)系统组成单元化、智能化 427
三、铁路信号系统发展趋势 428
(一)建立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428
(二)列车控制与调度指挥系统向综合自动化发展 429
(三)信号技术信息化,并纳入数传网处理 429
四、几点建议 430
电子计算机在铁路应用发展的水平和动向…………………………………………魏华征一、80年代铁路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水平 433
(一)美国南太平洋铁路 435
(二)加拿大国营铁路 435
(三)英国不列颠铁路 436
(四)法国国营铁路 436
(五)原联邦德国铁路 437
(六)日本铁路 437
(七)前苏联铁路 438
(八)中国铁路 438
二、90年代铁路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动向 439
三、关于我国铁路计算机应用的几点意见和看法 441
车站装卸作业机械化的发展………………………………………吴宏智 方忠 杨清波一、箱内、车内、库内装卸堆码作业 442
(一)集装化是“三内作业”的主要方式 442
(二)叉车仍然是“三内作业”的主型机械 443
(三)我国铁路“三内作业”机械化水平急待提高 445
二、集装箱换装作业 446
(一)门式起重机仍然是集装箱货场的主型机械 446
(二)多种流动机械陆续分担集装箱换装任务 450
(三)公铁两用车辆运输技术将改变换装作业面貌 452
(四)搞好我国集装箱基地的建设 456
三、行包作业 456
(一)行包运输的发展趋势 456
(二)我国行包运输的发展途径 458
磁浮铁路技术的发展…………………………………………………………………商福昆一、概述 460
(一)磁浮铁路的基本特点 460
(二)磁浮列车的分类 460
(三)基本工作原理 461
(四)导轨结构 462
二、磁浮铁路技术现状及发展 464
(一)日本的磁浮技术 464
(二)原联邦德国的磁浮技术发展 473
(三)我国研究情况 476
三、磁浮列车主要技术发展及实用化 476
(一)推进、导向、悬浮线圈的变革 476
(二)超导技术 478
(三)磁悬浮与空气动力学 478
(四)供电问题 479
(五)道岔装置 480
(六)降低车内磁场强度及磁屏蔽问题 480
四、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几点看法 481
铁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报技术发展…………………………李鸿科一、滑坡的监测和预报、警报技术 483
(一)滑坡的监测 483
(二)滑坡临滑预报的警报 489
二、泥石流临近预报和警报 490
(一)泥石流临近预报 491
(二)泥石流警报装置 492
三、我国的差距和几点建议 494
铁路道口安全技术的发展……………………………………………………………陈佳玲一、道口安全的情况简介 496
二、科学管理、综合整治道口的办法 499
(一)道口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 499
(二)前苏联铁路的道口安全管理工作 501
三、不断完善技术设备,提高防护水平 502
四、道口安全不容忽视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