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枫木树脚谈起 1
长工阿陀 2
开蒙 5
出走 8
进入省立第二师范 12
参加学潮 14
投笔从戎 18
第二章 南昌起义前后片断 23
教导队的生活 23
参加起义 27
南下广东 29
第三章 激流归大海 32
正确的决策 33
真正的英雄 37
大庾整编 44
上山打游击 48
湘南起义 51
井冈山会师 56
第四章 在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 63
学习毛泽东建军思想 63
学习建设根据地 70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74
在战略转移中 79
在反“围剿”斗争中 90
经受了王明“左”倾错误的反面教育 100
第五章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08
抗日先遣队的组成 109
从瑞金出发和攻打福州 113
转战闽东、闽北 115
挺进浙西 118
活动于皖赣边 121
到达闽浙赣和组成红十军团 124
谭家桥战斗 126
怀玉山失败 128
历史的教训 133
第六章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143
挺进浙西南 144
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149
第一次反“围剿” 156
浙南党内的一些分歧 164
第二个发展时期 171
第二次反“围剿” 180
迎接抗日高潮 192
第七章 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 203
江南新四军挺进苏北 204
全力对付韩德勤 212
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 219
决战黄桥,一举解决苏北问题 227
第八章 苏中抗日斗争 240
苏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 240
工作重心由城镇到乡村的转变 245
根据地基本区的争夺 253
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 264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275
领导重心的再次转移 289
第九章 向苏浙敌后发展和天目山战役 302
新的形势和任务 303
渡江南进,胜利会师 308
周密筹划 315
轻取孝丰 321
巧夺天目 326
诱敌深入,连歼顽军 334
大举反攻 348
第十章 苏中战役 353
山雨欲来 354
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 357
选择苏中解放区前部地区作战 362
首战宣泰 366
再胜如南 370
三战海安 373
奇袭李堡 377
进一步明确了作战方针 380
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384
攻黄救邵,七战七捷 388
第十一章 苏中战役后的华中战局和宿北战役 396
华中野战军主力由苏中北移 396
主动放弃两淮 402
决心在淮海打一个大歼灭战 404
集中兵力,打敌一路 408
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没 414
华东战区的一个转折 424
第十二章 鲁南大捷 429
以新的作战胜利实现战略意图 430
选择打击目标 433
紧张的战前准备 438
歼敌第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 440
歼敌第五十一师 444
第十三章 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 452
战前的敌我态势 453
抓住战役间隙进行休整 455
果断改变战役决心 458
迅速挥师北上 465
敌变我变 470
战役获得全胜 474
第十四章 英雄孟良崮 481
强敌云集,发动重点进攻 482
耍龙灯,创造战机 485
割歼强敌的决心和部署 491
喜见贼师精锐尽 498
第十五章 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和沙土集战役 507
一九四七年的“七月分兵” 508
向鲁西南挺进 513
沙土集作战方案的预想 518
战役经过及主要经验 524
第十六章 豫东之战 533
集中兵力,大战中原 534
审时度势创战机 543
取开封,攻敌必救 552
再歼援敌 560
胜利转移 567
第十七章 济南战役 574
中央军委攻打济南的作战方针 575
攻济打援的具体部署 581
攻占济南外围防御地带 586
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588
争取更大胜利 593
第十八章 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中 597
渡江计划的演变 599
战役前的形势 602
打过长江去 606
围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 616
钳击吴淞,解放上海 621
第十九章 真正的铜墙铁壁 630
人民是父母 630
一切为了前线 633
不竭之源 634
英雄的山东民兵 636
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 640
编后记(楚青)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