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3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载赋等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6426380
  • 页数:1635 页
图书介绍:

1.1.1 结构的极限状态 1

1.1.1.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

目录 1

第一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1.1 基本构件的计算 1

1.1.1.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

1.1.1.3 算例 3

1.1.2.2 混凝土保护层 4

1.1.2.1 伸缩缝 4

1.1.2 一般规定 4

1.1.2.4 钢筋的锚固 5

1.1.2.3 钢筋的接头 5

表1.1—3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6

表1.1—2 混凝土保护层 6

1.1.2.5 最小配筋百分率 6

表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6

1.1.3.1 板 7

1.1.3 基本构件的构造规定 7

表1.1—4 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允许百分率 7

表1.1—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7

1.1.3.2 梁 8

1.1.3.3 柱 11

1.1.4.1 矩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13

1.1.4 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3

表1.1—6 现浇板的最小厚度 13

表1.1—7 梁的高跨比 13

表1.1—8 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 13

1.1.4.2 T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17

1.1.4.3 环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22

1.1.4.4 双筋矩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23

1.1.4.5 矩形、T形和工字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 24

1.1.5.1 普通(复合)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 33

1.1.5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33

表1.1—9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33

表1.1—10 T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的翼缘计算宽度b?(mm) 33

1.1.5.2 螺旋式或焊环式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 35

1.1.5.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36

1.1.5.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7

1.1.5.5 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的计算 48

1.1.5.6 对称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6

1.1.5.7 环形截面及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62

1.1.6.2 偏心受拉 66

1.1.6.1 轴心受拉 66

1.1.6 矩形截面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66

1.1.6.4 算例 68

1.1.6.3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8

1.1.7.1 计算公式 70

1.1.7 受扭、剪、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70

1.1.7.2 计算步骤 71

1.1.7.4 算例 73

1.1.7.3 构造规定 73

1.1.8.1 不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 77

1.1.8 冲切计算 77

1.1.8.2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 78

1.1.9.1 挠度计算 79

1.1.9 变形 79

1.1.9.2 裂缝宽度计算 81

1.1.9.3 算例 82

1.1.10.1 张拉控制应力σcon 89

1.1.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 89

1.1.10.2 预应力损失 90

1.1.10.3 截面的几何特性 91

1.1.10.4 构造规定 93

1.1.10.5 轴心受拉构件 96

1.1.10.6 受弯构件 102

1.1.10.7 算例 110

表1.1—11 张拉控制应力σcon 119

表1.1—15 预应力损失σl?参考值 120

表1.1—14 超张拉工艺 120

表1.1—12 锚具变形与钢筋回缩值a1 120

表1.1—13 系数k及μ 120

表1.1—18a 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γ 121

表1.1—17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21

表1.1—16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121

表1.1—18b 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γm 122

1.1.11.1 计算方法 123

1.1.11 钢筋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123

表1.1—19 预应力传递长度ltr 123

1.1.11.3 算例 125

1.1.11.2 构造规定 125

1.1.12.2 构造规定 128

1.1.12.1 适用条件 128

1.1.12 深梁 128

1.1.12.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30

1.1.12.6 算例 131

1.1.12.5 局部受压计算 131

1.1.12.4 斜截面计算 131

1.2.1.1 按弹性理论计算 133

1.2.1 单向板肋梁楼盖 133

表1.1—20 深梁中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133

1.2 楼盖结构 133

1.2.1.2 按塑性理论计算 140

1.2.1.3 算例 141

1.2.2.2 单跨双向板的计算 152

1.2.2.1 适用条件 152

1.2.2 双向板肋梁楼盖 152

1.2.2.3 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 153

1.2.2.4 双向板的支承梁计算 154

1.2.2.5 构造规定 155

1.2.2.6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 156

1.2.2.7 算例 160

表1.2—3 系数n与α0的关系 175

表1.2—2 极限平衡条件∑M=0及系数αx 175

表1.2—1 β值 175

表1.2—4 双向板系数Ki及Kif 176

1.2.3.1 构造规定 179

1.2.3 无梁楼盖 179

1.2.3.3 楼板的弯矩设计值 180

1.2.3.2 柱帽的冲切计算 180

1.2.3.5 算例 183

1.2.3.4 截面承载力计算 183

表1.2—6 板带弯矩系数(二) 186

表1.2—5 板带弯矩系数(一) 186

1.2.4.1 圆孔空心板 188

1.2.4 预制装配式楼盖 188

1.2.4.2 槽形板 196

1.2.4.3 双T板 198

1.2.4.4 预制板的连接构造 200

1.2.5.2 整体板式楼梯 202

1.2.5.1 楼梯的类型 202

1.2.5 楼梯 202

1.2.5.3 整体梁板式楼梯 207

1.2.5.4 装配式梁板楼梯的计算 212

1.2.5.5 墙承式楼梯 215

1.2.5.6 悬臂式楼梯 216

1.2.5.7 T形梁式楼梯 217

1.2.5.8 三跑楼梯 220

1.2.5.9 板式螺旋楼梯的简化计算 224

1.2.5.10 剪刀式楼梯的经验计算法 241

1.2.6.1 构造规定 248

1.2.6 过梁 248

表1.2—7 系数k 248

1.2.6.5 算例 249

1.2.6.4 梁端局部受压计算 249

1.2.6.2 荷载 249

1.2.6.3 内力设计值 249

1.2.7.2 雨棚板的计算 250

1.2.7.1 型式 250

1.2.7 雨棚 250

1.2.7.3 雨棚梁的计算 251

1.2.7.5 算例 252

1.2.7.4 雨棚的稳定计算 252

1.2.8.1 型式 255

1.2.8 阳台 255

1.2.8.2 荷载 256

1.2.8.3 计算要点 256

1.2.8.4 算例 257

1.3.1.4 截面承载力计算 262

1.3.1.3 内力设计值 262

1.3 屋盖结构 262

1.3.1 檩条 262

1.3.1.1 型式 262

1.3.1.2 荷载 262

1.3.1.7 算例 263

1.3.1.6 檩条的最大裂缝宽度 263

1.3.1.5 檩条的挠度 263

1.3.2.6 吊钩计算 266

1.3.2.5 截面计算要点 266

表1.3—1 斜放檩条的b?值 266

表1.3—2 屋面荷载标准值 266

表1.3—3 等效均布荷载 266

1.3.2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266

1.3.2.1 型式 266

1.3.2.2 常用材料 266

1.3.2.3 荷载 266

1.3.2.4 内力分析 266

1.3.2.7 冲切计算 267

1.3.2.8 算例 268

1.3.3.1 型式 273

1.3.3 V形折板 273

1.3.3.4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设计值 274

1.3.3.3 荷载 274

1.3.3.2 常用材料 274

1.3.3.5 折缝处有集中荷载的内力设计值 275

1.3.3.7 构造规定 277

1.3.3.6 截面承载力计算 277

1.3.3.8 算例 280

1.3.3.9 V形折板计算的参考资料 289

1.3.4.1 构造规定 300

1.3.4 屋面梁 300

表1.3—4 保护层最小厚度C(mm)参考值 300

表1.3—5 折板钢筋配置的参考值 300

1.3.4.6 算例 301

1.3.4.5 截面计算 301

1.3.4.2 常用材料 301

1.3.4.3 荷载 301

1.3.4.4 内力设计值 301

1.3.5.1 构造规定 314

1.3.5 钢筋混凝土屋架 314

1.3.5.3 内力分析 315

1.3.5.2 荷载 315

1.3.5.5 算例 316

1.3.5.4 截面承载力计算 316

1.3.6.2 荷载 338

1.3.6.1 型式 338

表1.3—6 15m跨屋架内力系数 338

表1.3—7 18m跨屋架内力系数 338

1.3.6 三铰拱屋架 338

1.3.6.5 算例 340

1.3.6.4 截面承载力计算 340

1.3.6.3 内力分析 340

1.3.7.3 内力分析 345

1.3.7.2 荷载 345

1.3.7 两铰拱屋架 345

1.3.7.1 型式 345

1.3.7.5 算例 346

1.3.7.4 截面承载力计算 346

1.3.8.1 型式 350

1.3.8 预应力混凝土挂瓦板 350

1.3.8.2 荷载标准值 351

1.3.8.4 截面承载力计算 352

1.3.8.3 内力分析 352

1.3.8.5 算例 353

1.3.9.2 构造规定 359

1.3.9.1 型式 359

1.3.9 圆形平板屋盖 359

1.3.9.3 内力设计值 360

1.3.9.6 算例 361

1.3.9.5 冲切计算 361

1.3.9.4 挠度f 361

1.3.10.3 支撑及结点图示例 366

1.3.10.2 支撑布置的原则 366

1.3.10 屋盖支撑 366

1.3.10.1 支撑类型 366

1.4.1.2 排架的型式 373

1.4.1.1 结构的组成 373

1.4 排架 373

1.4.1 结构的组成和型式 373

1.4.2.2 可变荷载 374

1.4.2.1 永久荷载 374

1.4.2 荷载 374

1.4.2.4 各种荷载作用在柱上的位置 377

1.4.2.3 荷载设计值 377

1.4.3.2 惯性矩Ⅰ的计算 378

1.4.3.1 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378

表1.4—1 6m柱距单层厂房矩形、工字形柱截面尺寸 378

表1.4—2 6m柱距中级工作制吊车单层厂房柱截面形式、尺寸参考表 378

1.4.3 计算简图 378

1.4.4.1 用剪力分配法计算等高排架 379

1.4.4 内力分析 379

1.4.4.2 用力法计算不等高排架 380

1.4.5.1 控制截面的位置 383

1.4.5 立柱 383

1.4.4.3 内力的最不利组合 383

1.4.5.4 双肢柱 384

1.4.5.3 矩形、工字形截面柱 384

1.4.5.2 内力设计值的选用 384

1.4.5.5 抗风柱 392

1.4.6.3 纵向受拉钢筋A?的计算 400

1.4.6.2 有效高度ho1 400

1.4.6 牛腿 400

1.4.6.1 构造规定 400

1.4.6.7 算例 401

1.4.6.6 局部受压的承载力验算 401

1.4.6.4 水平箍筋Ak的确定 401

1.4.6.5 弯起钢筋Asb 401

1.4.7.3 内力设计值 403

1.4.7.2 吊车荷载 403

1.4.7 吊车梁 403

1.4.7.1 构造规定 403

1.4.7.5 疲劳计算 405

1.4.7.4 双向弯曲的计算 405

1.4.7.6 算例 408

1.4.8.1 构造规定 417

1.4.8 墙板 417

表1.4—3 系数k1及k2 417

1.4.8.4 结构计算 421

1.4.8.3 荷载 421

1.4.8.2 材料 421

1.4.8.5 钢支托 423

1.4.8.6 算例 425

表1.4—5a 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39

表1.4—4 墙板的混凝土 439

表1.4—6 墙板荷载 440

表1.4—5b 轻骨料混凝土的常用指标 440

表1.4—9 墙板的折算截面 441

表1.4—8 墙板的挠度容许值[f] 441

表1.4—7 墙板的计算项目 441

表1.4—11 系数ζ 442

表1.4—10 系数ω 442

1.4.9.1 荷载 443

1.4.9 基础梁 443

表1.4—12 墙板叠积高度参考值 443

表1.4—13 6m墙板钢支托尺寸 443

表1.4—14 12m墙板钢支托尺寸 443

1.4.9.2 内力设计值 444

1.4.9.5 算例 445

1.4.9.4 截面型式及计算要点 445

1.4.9.3 构造规定 445

1.4.10.3 柱间支撑的位置 449

1.4.10.2 不设柱间支撑的情形 449

表1.4—15 基础梁的荷载 449

1.4.10 柱间支撑 449

1.4.10.1 设置柱间支撑的条件 449

1.4.10.6 支撑的计算 450

1.4.10.5 柱间支撑的型式 450

1.4.10.4 柱间支撑的材料 450

1.4.10.7 柱间支撑施工图示例 451

1.4.11.5 柱与墙梁的连接 453

1.4.11.4 柱与圈梁的连接 453

表1.4—16 柱间支撑杆件的容许长细比[λ] 453

1.4.11 构件的连接 453

1.4.11.1 柱顶与屋架或屋面梁的连接 453

1.4.11.2 柱与吊车梁的连接 453

1.4.11.3 柱与外墙的连接 453

1.4.12.2 计算简图 454

1.4.12.1 荷载资料 454

1.4.12 单层厂房算例 454

1.4.12.3 荷载 455

1.4.12.4 内力分析 456

1.4.12.6 柱的截面承载力计算 460

1.4.12.5 内力的最不利组合 460

1.4.12.7 其它构件的计算 465

1.5.1.2 允许挠度 466

1.5.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66

1.5 计算图表 466

1.5.1 一般用表 466

表1.5—2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f] 467

表1.5—1a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467

1.5.1.3 裂缝控制等级 467

表1.5—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67

1.5.2.5 原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及设计值 468

1.5.2.4 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E? 468

表1.5—3 裂缝控制等级 468

1.5.2 材料 468

1.5.2.1 混凝土的强度 468

1.5.2.2 混凝土受压或受拉时的弹性模量Ec 468

1.5.2.3 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设计值 468

表1.5—4f 对应于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强度标准值 469

表1.5—4e 变形模量E? 469

表1.5—4a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 469

表1.5—4b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469

表1.5—4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69

表1.5—4d 修正系数γp 469

1.5.2.9 钢筋的疲劳强度设计值 470

1.5.2.8 钢筋的弹性模量 470

表1.5—4g 对应于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强度设计值 470

表1.5—4h 原规范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 470

1.5.2.6 钢筋的强度 470

1.5.2.7 钢丝的强度 470

表1.5—5b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 471

表1.5—5a 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471

1.5.2.10 预应力钢筋的疲劳强度设计值 471

1.5.2.11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471

表1.5—5e 钢筋的弹性模量E? 472

表1.5—5d 钢丝的强度标准值 472

表1.5—5c 钢丝的强度设计值 472

表1—7a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473

表1.5—6b 预应力钢筋的疲劳强度设计值f? 473

表1.5—6a 钢筋的疲劳强度设计值 473

1.5.3.2 ma—ρ表 474

1.5.3.1 矩形和T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系数ξ、γs、αs 474

表1.5—7b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 474

1.5.3 受弯构件计算 474

表1.5—8 矩形和T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系数 475

表1.5—8a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系数ξ 476

表1.5—8b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系数γ? 477

表1.5—9a 配筋率ρ计算式 478

表1.5—9b ma—ρ表(混凝土等级C15) 479

表1.5—9c ma—ρ表(混凝土等级C20) 480

表1.5—9d ma—ρ表(混凝土等级C30) 481

表1.5—9e ma—ρ表(混凝土等级C25) 483

1.5.3.3 抗剪承载力计算的m1、m2及m3 484

1.5.3.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短期刚度B?的计算系数kb 485

1.5.3.5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485

1.5.3.4 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Vw] 485

表1.5—10a 系数m1及m3 485

表1.5—10b 系数m2 485

表1.5—11 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Vw] 485

1.5.3.8 不需作挠度验算的最大跨高比 486

1.5.3.7 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 486

表1.5—12a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C15混凝土) 488

表1.5—12b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C20混凝土) 489

表1.5—12c 系数kb 490

表1.5—12d 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计算值[d] 钢筋保护层厚度c=25mm 491

表1.5—12e 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计算值[d]钢筋保护层厚度c=35mm 494

1.5.4.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Asm及A 497

1.5.4.3 轴心受压构件的Na及Nh 497

1.5.4 受压构件计算 497

1.5.4.1 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497

1.5.4.2 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lo 497

表1.5—13 稳定系数? 498

1.5.4.5 对称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Afm及Afh 498

表1.5—14c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o 499

表1.5—14b 山墙柱的计算长度lo 499

表1.5—14a 排架柱的计算长度lo 499

表1.5—15b 轴心受压柱混凝土承载能力Nh 500

表1.5—15a 轴心受压柱钢筋承载能力Ns 500

表1.5—16a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ξ′值的计算系数(Ⅰ级钢筋) 501

表1.5—16b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ξ'值的计算系数(Ⅱ级钢筋d≤25mm;Ⅲ级钢筋) 502

表1.5—16d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sm 503

表1.5—16c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m 503

表1.5—16e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ah 504

表1.5—17a 对称工字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fm 505

表1.5—16f 偏心受压计算系数m? 505

1.5.5.1 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 506

1.5.5 内力计算 506

表1.5—17b 对称工字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fh 506

1.5.5.2 双向板的计算 507

表1.5—18b 三跨梁计算系数 508

表1.5—18a 两跨梁计算系数 508

表1.5—18c 四跨梁计算系数 510

表1.5—18d 五跨梁计算系数 511

表1.5—19a 双向板计算系数① 513

表1.5—19b 双向板计算系数② 513

表1.5—19d 双向板计算系数④ 514

表1.5—19c 双向板计算系数③ 514

表1.5—19f 双向板计算系数⑥ 515

表1.5—19e 双向板计算系数⑤ 515

表1.5—20 双向板的计算系数 516

1.5.5.3 单阶柱的柱顶反力与位移 517

表1.5—21 单阶柱的柱顶反力与位移 522

表1.5—22 单阶柱位移公式 524

1.5.5.4 排架计算公式 525

表1.5—23 单跨排架计算公式 528

表1.5—24 不等高排架计算公式(一) 529

表1.5—25 不等高排架计算公式(二) 532

1.5.5.5 圆形板的内力计算 535

表1.5—26a 圆形板计算系数(一) 537

表1.5—29a 圆心有支柱的圆形板计算系数(一) 538

表1.5—28 环形均布弯矩Mo作用下的计算系数 538

表1.5—26b 圆形板计算系数(二) 538

表1.5—27 周边固定的圆形板计算系数 538

表1.5—29c 圆心有支柱的圆形板计算系数(三) 539

表1.5—29b 圆心有支柱的圆形板计算系数(二) 539

表1.5—32 常用单位换算 540

1.5.5.6 单位换算 540

表1.5—30 支柱反力Nz的计算系数 540

表1.5—31 周边承受均布线荷载q的圆形板计算系数 540

1.5.6.1 楼、屋面荷载 541

1.5.6 荷载计算 541

1.5.6.3 雪荷载 542

1.5.6.2 吊车荷载 542

表1.5—34 活荷载按楼层数的折减系数 544

表1.5—33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准永久值系数 544

表1.5—37 高炉邻近建筑的屋面积灰荷载 545

表1.5—36 屋面积灰荷载 545

表1.5—35 屋面均布活荷载 545

1.5.6.4 风荷载 546

表1.5—38 主要城市的基本雪压so与基本风压wo 548

表1.5—4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549

表1.5—40 海面和海岛基本风压调整系数 549

表1.5—39 μr值 549

表1.5—44 高层建筑振型系数?z 550

表1.5—43 高层建筑的脉动影响系数v 550

表1.5—42 脉动增大系数ξ 550

1.5.6.6 气象资料 551

1.5.6.5 常用的材料和构件自重标准值 551

表1.5—46 降雨等级 552

表1.5—45 风级 552

表1.5—47 主要城市的气象参考值 553

2.1.1.2 影响结构体系的因素 556

2.1.1.1 适用范围 556

第二篇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 556

2.1 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556

2.1.1 结构体系 556

2.1.2.1 平面形式 559

2.1.2 结构平面布置 559

2.1.1.3 高层建筑的楼盖 559

表2.1—1 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559

表2.1—2 适宜采用的结构体系 559

2.1.2.2 变形缝 560

2.1.2.3 楼、电梯间的布置 561

2.1.3.2 竖向规则建筑的要求 562

2.1.3.1 高宽比 562

表2.1—3 平面尺寸L、l、l′的限值 562

表2.1—4 伸缩缝最大间距 562

表2.1—5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 562

2.1.3 结构的竖向布置 562

2.1.4.2 框架——剪力墙结构 563

2.1.4.1 框架结构 563

2.1.3.3 竖向刚度变化的要求 563

表2.1—6 高宽比H/B的限值 563

2.1.4 结构布置的一般要求 563

2.1.4.4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564

2.1.4.3 剪力墙结构 564

表2.2—1 民用建筑的几种楼面均布活荷载 565

2.2.1.2 活荷载 565

表2.1—7 剪力墙的间距 565

2.2 荷载和地震作用 565

2.2.1 竖向荷载 565

2.2.1.1 单位面积的荷载值 565

2.2.2.2 风荷载的系数 566

2.2.2.1 风荷载的标准值 566

2.2.2 风荷载 566

表2.2—2 系数μsi 568

表2.2—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569

2.2.3.1 抗震概念设计 570

2.2.3 地震作用 570

表2.2—4 脉动增大系数ξ 570

表2.2—5 高层建筑的脉动影响系系数v 570

2.2.3.3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571

2.2.3.2 计算地震作用的烈度标准 571

2.2.3.4 算例 575

表2.2—6 决定结构抗震等级时的设防烈度 582

2.3.1.1 基本规定 583

2.3.1 计算的一般原则 583

表2.2—7 突出屋面小塔楼地震作用增大系数βn 583

2.3 结构计算 583

2.3.1.2 等效刚度 584

2.3.2.2 抗震设计 585

2.3.2.1 非抗震设计 585

2.3.2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585

2.3.3.2 倾覆验算 586

2.3.3.1 稳定验算 586

表2.3—1 分项系数γ 586

2.3.3 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倾覆 586

2.3.4.2 分层法 587

2.3.4.1 一般规定 587

2.3.4 框架结构的计算 587

2.3.4.3 力矩二次分配法 590

2.3.4.4 迭代法 595

2.3.4.5 反弯点法 620

2.3.4.6 D值法 623

2.3.4.7 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 627

表2.3—3a 均布水平荷载下各层柱标准反弯点高比yo 633

表2.3—2 系数αc 633

表2.3—3b 倒三角形荷载下各层柱标准反弯点高比yo 635

表2.3—5 上下层柱高度变化时的修正值y2和y3 637

表2.3—4 上下梁相对刚度变化时的修正值y1 637

2.3.5.1 计算原则 638

2.3.5 剪力墙结构计算 638

2.3.5.2 整体墙和整体小开口墙的计算 639

2.3.5.3 联肢墙的计算 644

2.3.5.4 壁式框架的近似计算 655

2.3.5.5 算例 664

表2.3—6 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b? 691

表2.3—7a T形截面形状系数μ 692

表2.3—7b 工字形截面形状系数μ 693

表2.3—7 十字形截面形状系数μ 694

表2.3—10 系数?l 695

表2.3—9 ψa值 695

表2.3—8 系数ζ 695

表2.3—11a 倒三角形荷载下的φ1值 696

表2.3—11b 均布荷载下的φ1值 698

表2.3—11c 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φ1值 700

表2.3—13a λb=0时的Ca、Cb值 702

表2.3—12 φ2值 702

表2.3—13c λb=0.40λa时的Ca、Cb值 703

表2.3—13b λb=0.20λa时的Ca、Cb值 703

表2.3—13e λb=0.80λa时的Ca、Cb值 704

表2.3—13d λb=0.60λa时的Ca、Cb值 704

表2.3—14 αc值 705

表2.3—13g ηv值 705

表2.3—13f λb=λa时的Ca、Cb值 705

2.3.6.2 底层为框架的多肢剪力墙 706

2.3.6.1 计算要点 706

2.3.6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计算 706

2.3.6.3 框支剪力墙和落地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716

表2.3—15 底层为双跨框架时墙板应力系数和框架内力、位移系数 728

表2.3—17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剪力系数 729

表2.3—16 单跨底层框架的框支剪力墙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 729

表2.3—21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剪力系数和最大拉力系数 730

表2.3—20 墙体有洞口时框架梁剪力修正系数 730

表2.3—18 墙体有洞口时框架梁弯矩修正系数 730

表2.3—19 墙体有洞口时框架梁轴力修正系数 730

2.3.7.2 基本假定 731

2.3.7.1 受力特点及计算原则 731

2.3.7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731

2.3.7.3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733

2.3.7.4 计算步骤 744

2.3.7.6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746

2.3.7.5 框架剪力的调整 746

2.3.7.7 算例 752

表2.3—22 剪力墙截面面积的经验值 767

表2.3—23  ξ、Vfmax/V?、φ?、φ?的数值 768

表2.3—24c Cw值(Ⅲ类场地) 769

表2.3—24b Cw值(Ⅱ类场地) 769

表2.3—24a Cw值(Ⅰ类场地) 769

2.4.1.1 设计要求 770

2.4.1 一般规定 770

表2.3—24d Cw值(Ⅳ类场地) 770

表2.3—25 比较适宜的地震影响系α 770

2.4 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 770

2.4.1.2 承载力计算 771

2.4.2.1 柱 772

2.4.2 框架结构 772

2.4.1.3 抗震等级 772

2.4.1.4 钢筋接头和锚固 772

2.4.1.5 材料的选用和代换 772

2.4.1.6 框支结构房屋最大高度的建议值 772

表2.4—1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772

2.4.2.2 梁 775

2.4.2.3 框架节点 777

2.4.3.1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778

2.4.3 一般剪力墙结构 778

表2.4—2 框架柱轴压比μn的限值 778

表2.4—3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778

2.4.3.2 连梁承载力 783

2.4.3.3 墙体的构造要求 784

2.4.3.4 连梁的构造要求 788

表2.4—4 剪力墙端部、暗柱、端柱的构造配筋要求 789

2.4.4.2 框支梁 790

2.4.4.1 转换层楼板 790

表2.4—5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构造 790

表2.4—6 连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790

2.4.4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790

2.4.4.3 框支柱 791

2.4.4.4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792

2.4.5.2 配筋要求 794

2.4.5.1 截面设计 794

2.4.5 框架——剪力墙结构 794

2.5.1.1 箱形基础的几何尺寸 795

2.5.1 箱形基础 795

2.4.5.3 剪力墙洞口 795

2.4.5.4 轴压比调整 795

2.5 基础设计 795

2.5.1.2 箱形基础的埋深…………………79?2.5.1.3 地基验算 796

2.5.1.4 沉降计算 797

2.5.1.5 地基反力计算 800

2.5.1.6 箱形基础的结构计算 805

2.5.1.8 箱形基础设计计算实例 811

2.5.1.7 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811

表2.5—1 Zo、ξ值 823

2.5.2 其他类型的基础 823

表2.5—3 系数Ki 824

表2.5—2 修正系数ψs 824

表2.5—5 软土地区基底反力系数 825

表2.5—4 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基底反力系数 825

表2.5—6 沉降影响系数K 826

3.1.1.3 石材 831

3.1.1.2 砌块 831

第三篇 砌体结构 831

3.1 材料 831

3.1.1 材料强度等级 831

3.1.1.1 砖 831

3.1.1.4 砂浆 832

3.1.2.5 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3

3.1.2.4 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砌体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3

3.1.2 砌体的计算指标 833

3.1.2.1 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3

3.1.2.2 一砖厚空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3

3.1.2.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3

3.1.2.9 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和摩擦系数 834

3.1.2.8 强度设计值的调整 834

3.1.2.6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834

3.1.2.7 各类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设计值 834

表3.1—4 中型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5

表3.1—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5

表3.1—1 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5

表3.1—2 一砖厚空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5

表3.1—7 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 836

表3.1—6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6

表3.1—5 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836

表3.1—9 砌体的弹性模量E 837

表3.1—8 沿块体截面破坏时的烧结普通砖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 837

3.2.1.1 墙、柱的高厚比β 838

3.2.1 高厚比 838

表3.1—10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α 838

表3.1—11 摩擦系数μ 838

3.2 构造要求 838

3.2.1.2 带壁柱墙的高厚比 840

3.2.1.3 修正系数 841

3.2.1.4 算例 842

表3.2—2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o 847

表3.2—1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847

表3.2—3 T形截面特征系数 848

3.2.2.3 空斗墙 854

3.2.2.2 截面尺寸 854

3.2.2 一般构造要求 854

3.2.2.1 材料 854

3.2.2.4 砌块墙 855

3.2.2.5 连接措施 856

3.2.2.6 圈梁 857

3.2.2.7 墙体防裂措施 859

表3.2—4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860

3.3.1.1 受压构件 861

3.3.1 无筋砌体 861

表3.2—5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861

表3.2—6 房屋的沉降缝宽度 861

3.3 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861

3.3.1.2 局部受压 868

3.3.1.3 轴心受拉构件 875

3.3.1.4 受弯构件 876

3.3.1.5 受剪构件 877

表3.3—1a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5) 878

表3.3—1b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2.5) 879

表3.3—1c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1) 880

表3.3—1d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0.4) 881

表3.3—1e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0) 882

3.3.2.1 网状配筋砖砌体 883

3.3.2 配筋砖砌体构件 883

表3.3—2 砌体自重标准值 883

表3.3—3 常用墙体自重标准值 883

3.3.2.2 组合砖砌体 888

表3.3—4 影响系数?n 896

3.4.1.1 构造要求 897

3.4.1 过梁 897

表3.3—5 保护层厚度 897

表3.3—6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 ?com 897

表3.3—7 水泥砂浆面层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897

3.4 过梁、墙梁及挑梁 897

3.4.1.3 承载力计算 898

3.4.1.2 荷载 898

3.4.2.1 一般规定 900

3.4.2 墙梁 900

3.4.2.2 单跨简支墙梁 901

3.4.2.3 单跨框支墙梁 904

3.4.2.4 构造要求 905

3.4.2.5 算例 907

3.4.3.3 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924

3.4.3.2 承载力计算 924

表3.4—1 墙梁的一般规定 924

3.4.3 挑梁 924

3.4.3.1 挑梁的稳定计算 924

3.5.1.1 设计的主要步骤 925

3.5.1 计算原则 925

3.5 砌体房屋设计 925

3.5.2.2 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926

3.5.2.1 计算方法的分类 926

3.5.1.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926

3.5.2 内力计算方法 926

3.5.2.5 刚性方案房屋的内力分析 928

3.5.2.4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内力分析 928

3.5.2.3 弹性方案房屋的内力分析 928

3.5.2.6 上柔下刚和上刚下柔的多层房屋 930

3.5.2.7 算例 932

表3.5—3 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时的最大高度 939

表3.5—2 房屋各层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i 939

表3.5—1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939

3.6.1.1 刚性方案房屋 940

3.6.1 多层房屋 940

3.6 房屋计算实例 940

3.6.1.2 上柔下刚房屋 955

3.6.1.3 上刚下柔房屋 962

3.6.2.2 弹性方案房屋 970

3.6.2.1 刚弹性方案房屋 970

3.6.2 单层房屋 970

表4.1—1 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 973

4.1.1.2 低合金结构钢 973

第四篇 钢结构 973

4.1 材料 973

4.1.1 钢材 973

4.1.1.1 碳素结构钢 973

表4.1—2 钢材的机械性能 974

表4.1—4 铸造碳钢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975

4.1.1.4 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 975

4.1.1.5 承重结构钢材的选用 975

4.1.1.3 钢铸件 975

表4.1—3 钢材的化学成分 975

表4.1—5 结构钢材选用参考 976

表4.1—6a 碳素钢焊条、低合金钢焊条的性能及选用 978

4.1.2.2 螺栓材料 978

4.1.2 连接材料 978

4.1.2.1 焊接材料 978

表4.1—6b 低合金钢焊条熔敷金属分类代号 979

4.2.1.1 设计方法 980

4.2.1 一般规定 980

表4.1—7 自动焊或半自动焊焊丝及焊剂选用 980

表4.1—8 高强度螺栓性能等级、钢材及机械性能 980

4.2 设计的基本规定 980

表4.2—2 容许应力幅法的荷载组合 981

表4.2—1 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981

4.2.1.2 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981

4.2.2.5 铆钉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982

4.2.2.4 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982

表4.2—3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增大系数 982

4.2.2 设计指标 982

4.2.2.1 钢材强度设计值 982

4.2.2.2 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 982

4.2.2.3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982

表4.2—5 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 983

表4.2—4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983

4.2.2.6 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ψ 983

4.2.2.7 钢材物理性能指标 983

表4.2—8 铆钉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984

表4.2—7 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984

表4.2—6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984

表4.2—10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985

4.2.3.2 多层框架、单层厂房的变形容许值 985

表4.2—9 钢材和钢铸件的物理性能指标 985

4.2.3 结构变形的容许值 985

4.2.3.1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985

4.2.4.1 普通钢结构构件的最小尺寸 986

4.2.4 基本构件的一般规定 986

表4.2—11 多层框架和单层厂房变形容许值 986

4.3.1.1 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987

4.3.1 强度和刚度 987

4.2.4.2 轻型钢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98?4.2.4.3 焊接结构的厚度……………………98?4.2.4.4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4.2.4.5 钢结构的隔热措施 987

4.3 受弯构件 987

表4.3—1 常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弯矩、挠度计算公式 989

4.3.1.2 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 989

4.3.2.1 不计算整体稳定性的受弯构件 991

4.3.2 整体稳定 991

4.3.2.3 整体稳定性系数?b的确定 992

4.3.2.2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992

4.3.2.5 ?b的近似计算 993

4.3.2.4 侧向支撑 993

表4.3—3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的等效弯矩系数β b 994

表4.3—2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不需计算稳定性的最大l1/b1值 994

表4.3—6 整体稳定系数? 995

表4.3—5 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的?b 995

表4.3—4 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梁等效弯矩系数β b 995

4.3.3.2 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 996

4.3.3.1 一般规定 996

4.3.3 局部稳定及加劲肋设计 996

4.3.3.4 支承加劲肋 999

4.3.3.3 受弯构件受压翼缘的局部稳定 999

表4.3—7 组合梁腹板加劲肋设置原则 1000

表4.3—10 参数k3、k4 1002

表4.3—9 参数k1、k2 1002

表4.3—8 系数η 1002

表4.3—13 σc/σ的界限值 1003

表4.3—12 参数C1、C2 1003

表4.3—11 变截面简支吊车梁加劲肋设置补充规定 1003

4.3.4.2 组合梁 1004

4.3.4.1 型钢梁 1004

4.3.4 型钢梁、组合梁设计 1004

4.3.5.4 支承加劲肋 1007

4.3.5.3 横向加劲肋的切角 1007

表4.3—14 满足容许挠度的hmin/l值 1007

4.3.5 构造要求 1007

4.3.5.1 焊接梁的翼缘 1007

4.3.5.2 铆接梁的翼缘 1007

4.3.6.2 主梁截面选择 1008

4.3.6.1 设计资料 1008

4.3.6 平台主梁设计 1008

4.3.6.5 梁的截面改变 1009

4.3.6.4 整体稳定性验算 1009

4.3.6.3 强度验算 1009

4.3.6.7 翼缘和腹板连接焊缝计算 1010

4.3.6.6 刚度验算 1010

4.3.6.9 支座支承加劲肋设计 1011

4.3.6.8 腹板局部稳定验算及加劲肋设计 1011

4.4.1.1 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 1012

4.4.1 轴心受力构件 1012

4.3.6.10 平台主梁图 1012

4.4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 1012

4.4.2.2 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 1013

4.4.2.1 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1013

4.4.1.2 轴心受力构件刚度(长细比)计算 1013

4.4.2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 1013

表4.4—2 系数α1、α2、α3值 1014

表4.4—1 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分类 1014

表4.4—4 Q235钢 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5

表4.4—3 Q235钢 a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5

表4.4—6 16Mn钢、16Mnq钢 a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6

表4.4—5 Q235钢 c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6

表4.4—7 16Mn钢、16Mnq钢 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7

表4.4—8 16Mn钢、16Mnq钢 c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7

表4.4—9 15MnV钢、15MnVq钢 a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8

表4.4—10 15MnV钢、15MnVq钢 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8

表4.4—11 15MnV钢、15MnVq钢 c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19

4.4.3.1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 1020

4.4.2.3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20

4.4.2.4 工字形和箱形截面腹板的加劲肋 1020

4.4.3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 1020

4.4.3.2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与稳定 1021

4.4.3.3 缀条和缀板的计算 1022

4.4.4.2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1023

4.4.4.1 强度及刚度的计算公式 1023

4.4.4 拉弯、压弯构件 1023

表4.4—12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γy 1024

4.4.5.1 单向受弯的压弯构件整体稳定性 1025

4.4.5 压弯构件的稳定 1025

4.4.5.2 双向受弯的压弯构件整体稳定性 1026

4.4.6.1 桁架弦杆及腹杆的计算长度l? 1028

4.4.6 构件计算长度与容许长细比 1028

4.4.5.3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性 1028

表4.4—13 桁架弦杆及腹杆的计算长度l0 1029

4.4.6.2 框架等截面柱和单层厂房阶形柱的计算长度l? 1029

表4.4—14 框架等截面柱和单层厂房阶形柱的计算长度l? 1030

表4.4—15 单层厂房阶形柱计算长度折减系数ψ 1030

表4.4—16 有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1

表4.4—17 无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1

表4.4—18 柱上端为自由的单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2

表4.4—19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单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3

表4.4—20 柱上端自由的双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4

表4.4—21 柱顶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双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 1038

4.4.7.3 柱截面尺寸 1042

4.4.6.3 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1042

4.4.7.2 横隔 1042

表4.4—22 受压构件容许长细比〔λ〕 1042

表4.4—23 受拉构件容许长细比〔λ〕 1042

4.4.7 柱的构造要求 1042

4.4.7.1 加劲肋 1042

4.4.7.5 柱脚 1043

4.4.7.4 柱脚锚栓 1043

表4.4—24 柱截面高度参考值 1046

表4.4—26 锚栓选用 1047

表4.4—25 柱脚底板各区格弯矩计算 1047

4.4.8.1 厂房柱设计资料 1048

4.4.8 单层厂房阶形柱算例 1048

4.4.8.2 柱子计算长度 1049

4.4.8.4 缀条计算 1050

4.4.8.3 柱子强度和稳定计算 1050

4.4.8.5 柱脚计算 1056

表4.5—1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1059

4.5.1.3 应力幅取值和疲劳验算部位 1059

4.5 疲劳 1059

4.5.1 一般规定 1059

4.5.1.1 计算范围 1059

4.5.1.2 计算方法 1059

4.5.2.1 常幅疲劳计算 1061

4.5.2 疲劳计算 1061

表4.5—3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αf 1062

表4.5—2 参数C、β 1062

4.5.2.2 变幅疲劳计算 1062

4.5.3.2 疲劳验算 1063

4.5.3.1 设计资料 1063

表4.5—4 循环次数n=2×106次的容许应力幅 1063

4.5.3 吊车梁疲劳算例 1063

4.6.1.2 对接焊缝 1064

4.6.1.1 焊缝连接及焊缝的形式 1064

4.6 连接 1064

4.6.1 焊接连接 1064

4.6.1.3 角焊缝 1067

表4.6—1 焊接连接及焊缝形式 1075

表4.6—3 对接焊缝的构造要求 1076

表4.6—2 常用焊缝代号及标注方法 1076

4.6.2.2 构造 1077

4.6.2.1 形式 1077

表4.6—4 斜向力焊缝强度增大系数βfθ 1077

4.6.2 普通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1077

4.6.2.3 计算 1078

表4.6—8 角钢上螺栓或铆钉最小容许线距 1082

表4.6—7 工字钢和槽钢翼缘上螺栓或铆钉最小容许线距 1082

表4.6—5 螺栓或铆钉最大、最小容许距离 1082

表4.6—6 工字钢和槽钢腹板上螺栓或铆钉最小容许线距 1082

表4.6—9 Q235钢 一个C级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 1083

表4.6—10 ML2、ML3号钢 一个半圆头铆钉的承载力设计值(Ⅰ类孔) 1084

4.6.3.2 连接的计算 1085

4.6.3.1 连接形式与构造 1085

4.6.3 高强度螺栓连接 1085

表4.6—11 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μ 1086

4.6.4.2 钢板的拼接 1087

4.6.4.1 拼接方法和原则 1087

表4.6—12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 1087

4.6.4 拼接 1087

4.6.5.1 牛腿与柱的焊接连接 1088

4.6.5 连接算例 1088

4.6.4.3 型钢的拼接 1088

4.6.5.2 梁与柱的普通螺栓连接 1089

4.6.5.3 工字形梁的拼接 1090

4.7.1.2 钢屋架形式 1091

4.7.1.1 屋盖的结构体系 1091

4.7 屋盖结构 1091

4.7.1 结构体系及屋架形式 1091

4.7.1.3 屋架的主要尺寸 1092

4.7.2.1 檩条的形式与构造 1093

4.7.2 檩条、拉条和撑杆 1093

4.7.2.2 拉条和撑杆 1094

4.7.2.3 实腹式檩条的计算 1095

4.7.3.1 屋盖支撑的要求 1096

4.7.3 屋盖支撑 1096

4.7.2.4 拉条的计算 1096

4.7.2.5 桁架式檩条的计算 1096

4.7.3.2 屋盖支撑的设置 1097

4.7.3.3 支撑杆件的设计 1099

4.7.4.2 与柱铰接的屋架杆件内力计算 1100

4.7.4.1 屋架的荷载及荷载组合 1100

4.7.3.4 支撑的连接 1100

4.7.4 屋架内力分析及杆件截面设计 1100

4.7.4.3 与柱刚接的屋架杆件内力计算 1101

表4.7—2 屋架节点板厚度选用 1102

表4.7—1 钢屋架杆件截面形式 1102

表4.7—3 八节间芬克式屋架杆件长度及内力系数 1103

表4.7—4 十节间芬克式屋架杆件长度及内力系数 1105

表4.7—5 八节间端斜杆为上升式的梯形屋架杆件长度及内力系数 1107

表4.7—6 八节间端斜杆为下降式的梯形屋架杆件长度及内力系数 1108

表4.7—7 十节间端斜杆为上升式的梯形屋架杆件长度及内力系数 1109

4.7.5.1 一般要求 1112

4.7.4.4 屋架杆件 1112

4.7.5 屋架节点设计 1112

4.7.5.2 屋架各节点的构造与计算 1113

4.7.6.1 设计资料 1117

4.7.6 普通梯形钢屋架算例 1117

4.7.6.4 内力计算 1118

4.7.6.3 屋盖支撑布置 1118

4.7.6.2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1118

4.7.6.5 杆件的截面选择 1119

4.7.6.6 节点设计 1121

4.8.2.1 形式及应用 1129

4.8.2 钢屋架 1129

4.8 轻型钢结构 1129

4.8.1 一般规定 1129

4.8.1.1 轻型钢结构的特点及适用 1129

范围 1129

4.8.1.2 设计指标及一般规定 1129

4.8.2.2 轻型钢屋架计算 1131

4.8.2.3 节点构造和计算 1132

表4.8—1 常用屋面材料和结构形式 1133

4.8.3.3 支撑布置 1134

4.8.3.2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1134

4.8.3 18m三铰拱轻型钢屋架设计 1134

4.8.3.1 设计资料 1134

4.8.3.5 内力计算 1135

4.8.3.4 荷载及组合 1135

4.8.3.6 杆件截面选择 1136

4.8.3.7 节点设计 1138

4.8.3.8 18m三铰拱屋架图 1142

表4.9—1 热轧等肢角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44

4.9.1 角钢 1144

4.9 钢材规格及截面特性 1144

表4.9—2 热轧不等肢角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49

表4.9—3 等肢角钢组合截面特性 1152

表4.9—4 不等肢角钢组合截面特性 1154

表4.9—5 热轧普通槽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57

4.9.2 槽钢 1157

表4.9—6 热轧轻型槽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59

表4.9—7 普通低合金钢热轧轻型槽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61

表4.9—8 热轧普通工字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62

4.9.3 工字钢 1162

表4.9—9 普通低合金钢热轧轻型工字钢规格及截面特性 1164

表4.9—10 薄壁管材截面特性 1165

4.9.4 薄壁管材及扁钢 1165

表4.9—11 热轧扁钢的规格、重量 1167

5.1.1.2 木材的主要特性 1169

5.1.1.1 承重结构用材 1169

第五篇 木结构 1169

5.1 木材 1169

5.1.1 承重结构的木材 1169

5.1.2.2 木材的材质标准 1170

5.1.2.1 材质等级 1170

5.1.2 承重结构材质等级及材质标准 1170

表5.1—2 承重结构板材材质标准 1171

表5.1—1 承重结构方木材质标准 1171

5.1.2.3 木材的含水率 1171

表5.1—3 承重结构原木材质标准 1171

5.2.2.3 其它规定 1172

5.1.2.4 直接使用湿材制作木结构的措施 1172

5.2.2.2 结构安全等级 1172

5.2 设计的基本规定 1172

5.2.1 木结构适用条件 1172

5.2.1.1 适用范围 1172

5.2.1.2 使用规定 1172

5.2.2 设计方法 1172

5.2.2.1 两种极限状态 1172

5.2.3.5 受压构件计算长度l?和容许长细比〔λ〕 1173

5.2.3.4 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w〕 1173

5.2.3 木材的计算指标 1173

5.2.3.1 木材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 1173

5.2.3.2 新利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1173

5.2.3.3 木材斜纹承压强度设计值fcα 1173

表5.2—1 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 1174

表5.2—4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值[w] 1175

表5.2—3 新利用树种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 1175

表5.2—2 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的调整系数 1175

5.3.1.2 轴心受压构件 1176

5.3.1.1 轴心受拉构件 1176

表5.2—5 受压构件容许长细比 1176

5.3 木结构构件计算 1176

5.3.1 计算公式 1176

5.3.1.5 拉弯、压弯构件 1177

5.3.1.4 双向受弯构件 1177

5.3.1.3 单向受弯构件 1177

表5.3—1 考虑轴心力和横向弯矩共同作用的折减系数?m 1178

表5.3—3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二) 1179

表5.3—2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一) 1179

5.3.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180

5.3.2.2 稳定系数? 1180

5.3.2.1 构件的长细比λ 1180

5.3.3.3 双向受弯构件计算 1181

5.3.3.2 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1181

5.3.3 算例 1181

5.3.3.1 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1181

5.3.3.4 压弯构件计算 1183

5.4.1.3 齿连接计算 1184

5.4.1.2 齿连接的构造规定 1184

5.4 木结构连接的计算 1184

5.4.1 齿连接 1184

5.4.1.1 齿连接形式 1184

5.4.1.4 齿连接中的保险螺栓 1185

5.4.2.1 连接形式 1186

5.4.2 螺栓连接和钉连接 1186

表5.4—1 弓形截面面积及弦长 1186

表5.4—2 齿连接的强度降低系数ψv 1186

表5.4—3 一个保险螺栓承载能力设计值(kN) 1186

5.4.2.2 连接的构造规定 1187

表5.4—4 螺栓连接和钉连接木构件的最小厚度 1188

5.4.2.3 螺栓连接和钉连接的计算 1188

5.4.3.1 圆钢拉杆、拉力螺栓及垫板 1189

5.4.3 钢拉杆、拉力螺栓及角焊缝 1189

表5.4—5 螺栓排列最小间距 1189

表5.4—6 钉排列的最小间距 1189

表5.4—7 螺栓或钉连接承载力的计算系数kv 1189

表5.4—8 木材斜纹承压降低系数ψα值 1189

5.4.3.2 角焊缝 1190

5.4.4.1 齿连接 1191

5.4.4 算例 1191

表5.4—9 拉力螺栓承载力设计值及垫板尺寸 1191

5.4.4.2 螺栓连接 1192

5.5.1.1 屋面构造 1193

5.5.1 构造要求 1193

5.5 屋面木基层和吊顶 1193

表5.5—1 常用屋面构件尺寸参考 1194

5.5.1.2 设计要求 1194

表5.5—2 木基层构件计算公式 1195

5.5.2.1 一般规定 1195

5.5.2 屋面构件 1195

5.5.3.2 吊顶计算 1196

5.5.2.2 木基层构件计算公式 1196

5.5.3.1 吊顶构造 1196

5.5.3 吊顶 1196

5.5.4.1 原木简支檩条 1197

5.5.4 常用简支檩条选用表 1197

表5.5—3 原木檩条的木材强度等级换算系数 1199

5.5.4.2 方木简支檩条 1199

表5.5—4 简支原木檩条容许线荷载 1200

表5.5—6 正放简支方木檩条容许线荷载 1201

表5.5—5 方木檩条的木材强度等级换算系数 1201

表5.5—8 斜放简支方木檩条容许线荷载(二) 1202

表5.5—7 斜放简支方木檩条容许线荷载(一) 1202

表5.5—9 斜放简支方木檩条容许线荷载(三) 1203

5.6.2.2 屋架的高跨比 1204

5.6.2.1 屋架间距 1204

5.6 屋架 1204

5.6.1 屋架形式 1204

5.6.1.1 常见形式 1204

5.6.1.2 钢木屋架 1204

5.6.2 一般规定 1204

5.6.2.7 内力计算 1205

5.6.2.6 荷载及荷载组合 1205

5.6.2.3 起拱 1205

5.6.2.4 屋架节间的划分 1205

5.6.2.5 屋架自重的估算 1205

表5.6—1 屋架中央高度h与跨度l的最小比值 1206

5.6.2.10 杆件的最小截面 1206

5.6.2.8 压杆的计算长度 1206

5.6.2.9 上弦截面计算 1206

表5.6—2 四节间豪式屋架杆长系数及内力系数 1207

表5.6—3 六节间豪式屋架杆长系数及内力系数 1208

5.6.3.2 三角形豪式木屋架 1209

5.6.2.11 节点设计 1209

5.6.3.1 适用范围 1209

5.6.3 木屋架 1209

5.6.3.3 梯形豪式木屋架 1211

5.6.4.2 豪式钢木屋架的节点 1212

5.6.4.1 形式选择及下弦设计 1212

5.6.4 钢木屋架 1212

5.6.4.3 芬克式和混合式钢木屋架 1215

5.7.1.3 上弦横向支撑的布置 1216

5.7.1.2 不设支撑的房屋 1216

5.7 支撑和锚固 1216

5.7.1 屋盖支撑 1216

5.7.1.1 支撑选择及构造 1216

5.7.1.5 上弦横向支撑加设垂直支撑的布置 1217

5.7.1.4 垂直支撑的布置 1217

5.7.2.1 檩条与上弦的锚固 1218

5.7.2 锚固 1218

5.7.1.6 增设垂直支撑的部位 1218

5.7.1.7 柱间支撑 1218

5.7.1.8 天窗支撑的设置 1218

5.8.1.1 构造措施 1219

5.8.1 防腐、防虫 1219

5.7.2.2 桁架支座与墙柱的锚固 1219

5.7.2.3 桁架节点处的锚固 1219

5.8 木结构的防护 1219

5.8.1.3 木材防腐、防虫药剂及处理方法 1220

5.8.1.2 药剂处理 1220

表5.8—1 木材常用的防腐防虫药剂 1221

5.8.2.1 构造措施 1222

5.8.2 防火 1222

表5.8—2 防腐防虫药剂及其处理方法选用 1222

5.9.1.2 屋架简图 1223

5.9.1.1 设计资料 1223

5.8.2.2 防火涂料 1223

表5.8—3 防火涂料选择和使用要求 1223

5.9 屋架设计实例 1223

5.9.1 三角形豪式原木屋架设计 1223

5.9.1.3 屋面木基层 1224

5.9.1.4 吊顶 1226

5.9.1.5 屋架设计 1227

5.9.2.4 屋面木基层 1235

5.9.2.3 屋架支撑布置 1235

5.9.2 三角形豪式钢木屋架设计 1235

5.9.2.1 设计资料 1235

5.9.2.2 屋架简图 1235

5.9.2.5 屋架设计 1237

7.2.1.6 人工填土 1242

6.1.2.2 地震作用计算 1244

第六篇 抗震设计 1244

6.1 基本原则 1244

6.1.1 一般要求 1244

6.1.1.1 适用范围 1244

6.1.1.2 抗震的概念设计 1244

6.1.2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 1244

6.1.2.1 建筑分类 1244

6.1.2.5 设防烈度的确定 1245

6.1.2.3 构造措施 1245

6.1.2.4 基本烈度 1245

表6.1—1 地震烈度 1246

表6.1—2 一些主要城市的基本烈度 1247

6.1.3.4 地基抗震验算 1248

6.1.3 场地和地基 1248

6.1.3.1 建筑场地选择 1248

6.1.3.2 场地土类型 1248

6.1.3.3 场地类别 1248

6.1.3.5 地基抗震措施 1249

表6.1—5 土的类型划分 1250

表6.1—3 各类地段的划分 1250

表6.1—4 场地土的类型划分 1250

表6.1—10 抗液化措施 1251

表6.1—6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1251

表6.1—7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ζs 1251

表6.1—8 液化土特征深度 1251

表6.1—9 液化等级 1251

6.1.4.4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1252

6.1.4 地震作用计算 1252

6.1.4.1 计算原则 1252

6.1.4.2 重力荷载代表值 1252

6.1.4.3 地震影响系数α 1252

表6.1—14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1254

6.1.4.5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1254

表6.1—11 组合值系数 1254

表6.1—1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1254

表6.1—13 特征周期值Tg 1254

6.1.5.2 截面抗震验算 1255

表6.1—15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 1255

6.1.5 抗震承载力验算 1255

6.1.5.1 基本组合 1255

6.1.6.2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塑性位移 1256

表6.1—16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1256

表6.1—17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 1256

6.1.6 抗震变形验算 1256

6.1.6.1 层间弹性位移 1256

表6.1—19 罕遇地震作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1259

表6.1—18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θ e] 1259

6.2.1.2 结构体系 1260

表6.1—20 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ηp 1260

表6.1—21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1260

6.2 多层砌体房屋 1260

6.2.1 一般规定 1260

6.2.1.1 适用范围 1260

6.2.1.3 尺寸限值 1261

6.2.2.1 水平地震作用 1262

表6.2—1 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1262

表6.2—2 房屋最大高宽比 1262

表6.2—3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1262

表6.2—4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1262

6.2.2 抗震计算 1262

6.2.2.2 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1263

6.2.2.3 墙体侧移刚度K 1264

6.2.2.4 抗震承载力验算 1269

表6.2—5 墙的相对侧移刚度K?(1≤ρ≤4) 1270

表6.2—10 芯柱影响系数 1271

表6.2—6 墙的相对侧移刚度K?(ρ<1) 1271

表6.2—7 c1值 1271

表6.2—8 c2值 1271

表6.2—9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ζ? 1271

6.2.3.1 多层烧结普通砖房屋 1272

6.2.3 构造措施 1272

6.2.3.2 多层砌块房屋 1275

表6.2—13 圈梁配筋要求 1276

表6.2—11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 1276

表6.2—12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1276

6.2.4.1 重力荷载代表值 1277

表6.2—14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 1277

表6.2—15 混凝土中砌块房屋芯柱设置部位 1277

表6.2—16 砌块房屋拉结钢筋网片的设置部位 1277

6.2.4 算例 1277

6.2.4.3 抗震承载力验算 1279

6.2.4.2 水平地震作用 1279

6.3.1.1 结构布置 1283

6.3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1283

6.3.1 一般规定 1283

6.3.1.4 楼、屋盖 1284

6.3.1.2 抗震等级 1284

6.3.1.3 抗震墙的加强部位 1284

6.3.1.5 抗震墙及砌体填充墙 1285

6.3.1.7 防震缝 1286

6.3.1.6 基础 1286

表6.3—3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1287

表6.3—1 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 1287

表6.3—2 高宽比(?)的限值 1287

6.3.2.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288

表6.3—4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1288

表6.3—5 突出部分尺寸B′、L′的限值 1288

6.3.2 抗震计算 1288

6.3.2.1 计算简图 1288

6.3.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应用 1290

6.3.2.4 抗震墙结构及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简介 1304

6.3.2.5 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1308

6.3.3.1 材料及截面尺寸 1318

表6.3—6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1318

6.3.3 构造措施 1318

6.3.3.2 钢筋的锚固和接头 1319

6.3.3.3 框架 1320

6.3.3.4 抗震墙 1323

6.3.3.5 砌体填充墙 1324

表6.3—12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1325

表6.3—7 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 1325

表6.3—8 附加锚固长度△la 1325

表6.3—9 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 1325

表6.3—10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1325

表6.3—11 框架梁箍筋配筋率ρsv的最小值 1325

表6.3—16 抗震墙端部暗柱、端柱构造配筋要求 1326

表6.3—13 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1326

表6.3—14 加密区H1范围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百分率(%) 1326

表6.3—15 抗震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1326

6.3.4.1 计算数据 1327

6.3.4 算例 1327

6.3.4.2 侧移刚度 1328

6.3.4.5 层间弹性位移 1330

6.3.4.3 自振周期T1 1330

6.3.4.4 水平地震作用 1330

6.4.1.4 构造柱 1332

6.4 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 1332

6.4.1 构造措施 1332

6.4.1.1 层数 1332

6.4.1.2 抗震墙 1332

6.4.1.3 抗震等级 1332

6.4.2.1 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计算 1333

6.4.1.5 楼、屋盖及圈梁 1333

表6.4—1 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1333

表6.4—2 抗震墙的最大间距 1333

6.4.2 抗震计算 1333

6.4.2.2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抗震计算 1339

6.4.3.1 底层框架砖房算例 1340

表6.4—3 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cz参考值 1340

表6.4—4 计算系数ζ1、ζ2 1340

6.4.3 算例 1340

6.4.3.2 多层内框架砖房算例 1348

6.5.1.1 一般规定 1364

6.5 单层工业厂房 1364

6.5.1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364

6.5.1.2 横向计算 1365

6.5.1.3 单跨或等高多跨厂房的纵向计算 1368

6.5.1.4 两跨不等高厂房的纵向计算 1373

6.5.1.5 构造措施 1378

6.5.1.6 算例 1381

表6.5—2 空间工作影响系数ζ2 1415

表6.5—1 效应调整系数ζ1 1415

表6.5—6 围护墙影响系数ψ3 1416

表6.5—3 吊车桥架引起的内力增大系数ζ3 1416

表6.5—4 柱列自振周期影响系数ψ? 1416

表6.5—5 厂房自振周期修正系数ψ? 1416

表6.5—9 有檩屋盖的支撑布置 1417

表6.5—7 中柱列柱间支撑影响系数ψ4 1417

表6.5—8 调整系数m 1417

6.5.2.1 一般规定 1418

表6.5—10 无檩屋盖的支撑布置 1418

表6.5—11 柱加密区的最小箍筋直径 1418

表6.5—12 支撑交叉斜杆的最大长细比 1418

6.5.2 单层砖柱厂房 1418

6.5.2.2 计算要点 1419

6.5.2.3 构造措施 1420

6.5.3.1 一般规定 1421

表6.5—13 木屋盖的支撑布置 1421

6.5.3 单层钢结构厂房 1421

6.5.3.2 计算要点 1422

6.6.1.1 适用范围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