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1.理论准备 7
1.1 体制选择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的历史过程 7
1.2 改革的实践要求人们研究体制选择和体制创新 10
1.3 若干范畴的界定 12
1.4 制约体制选择的因素 14
1.5 体制选择的诱致性和强制性 17
1.6 体制选择的契机 18
2.社会主义模式的最初设想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模式 22
2.1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22
2.2 马克思的设想为何在东方变成了现实 26
2.3 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评析 29
3.传统体制下的经济行为及体制绩效分析 36
3.1 必要的人的行为假设 36
3.2 传统体制下的经济行为及体制绩效分析 39
4.体制选择与体制创新的探索 52
4.1 关于经济学知识的发展 52
4.2 奥斯卡·兰格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设想 55
4.3 布鲁斯的分权模式 59
4.4 原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 62
4.5 奥塔·锡克关于利益与商品经济的见解 66
4.6 短缺经济学——科尔奈的重要贡献 68
4.7 关于“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69
4.8 本章的小结 79
5.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 81
5.1 探索的深入发展 81
5.2 为什么选择了市场经济? 84
5.3 市场经济的内容及其深层理解 90
5.4 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93
6.选择与借鉴——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式评介 98
6.1 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发展 98
6.2 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市场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印证 103
6.3 横向比较中的市场经济 105
6.4 企业与市场相互关系理论的最新发展——科斯关于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的理论及其启示 113
6.5 本章的小结 115
7.经济体制选择的环境分析——历史、文化与人 118
7.1 历史对体制选择的制约 118
7.2 文化对体制选择的制约 122
7.3 人对体制选择的制约 124
7.4 本章的小结 127
8.对改革过程的分析——改革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30
8.1 必须澄清的误解:把放开物价等同于市场经济 130
8.2 全民经商并非市场经济 134
8.3 正确认识经济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的关系 137
8.4 关于改革中的第二职业 138
8.5 应当注意以发展代替改革的倾向 139
8.6 形式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去甚远 141
8.7 本章的小结 142
9.体制创新的成本、形式与方式 144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与创新的成本 144
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合适的形式 150
9.3 体制创新的方式——政府与群众的互动 151
10.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分析 155
10.1 传统体制下企业的地位 155
10.2 企业改革的意义 158
10.3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描述 160
10.4 企业改革思路的经济学分析 163
10.5 本章的小结 167
11.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168
11.1 企业、企业家及企业制度的演变 168
11.2 应运而生的现代企业制度 172
1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种类 173
11.4 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机理与制度环境 176
12.现代企业制度的自然组成和人为安排 183
12.1 现代企业制度的自然组成 183
12.2 股份制的人为安排 187
12.3 现代企业制度的自然组成和人为安排的比较 192
13.1 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的意义 194
13.在传统体制的基础之上组建现代企业制度 194
13.2 在传统体制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97
13.3 对国有企业分门别类地进行公司化改造 199
13.4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 202
13.5 改造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4
14.制度变革系统中的观念变革 209
14.1 关于社会主义观念 209
14.2 作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辐射物的观念问题 210
14.3 如何看待姓社姓资的问题 221
15.1 体制变形 226
15.一种必须研究和克服的现象——体制变形和体制复归 226
15.2 体制复归 228
结束语 239
附录一 关于产权问题 242
1.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学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242
2.产权、价格与定价制度——兼析价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起经济手段的作用 254
3.产权与经济发展 265
4.中西产权理论比较研究 276
附录二 价值规律与经济体制 287
1.关于“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命题 287
2.价值规律与价格规律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