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1
前言 1
目次 1
汪 中 (41 2
龚自珍 (41 2
1.散文 3
一、先秦——中国文章学的萌芽和蕴蓄期 3
儒家的文章论 3
孔子 3
显微阐幽 8
左传 8
意想的代言 9
言外之意 10
借乙口叙甲事 11
记言中断 12
七口八舌之记言 12
起结呼应而意违 13
文章的功用和文体论 14
层递呼应 15
引喻与正意结合 15
国语 15
用逆笔振入 16
公羊传 17
用不同称谓以示褒贬 18
阐说 19
《春秋》为实录 20
谷?传 20
《春秋》叙事极精 21
三传的记事 22
易传 24
冬官考工记 26
礼记 27
孟子 29
荀子 34
谈说之术 34
期命辨说 35
运用修辞格 35
昼子 37
言有三表 37
墨家的文章论 37
以类行 38
道家的文章论 40
老子 40
反者道之动 41
正言若反 41
辩证和阅发 42
庄子 42
寓言十九 43
重言的卮吉 44
法家的文章论 45
韩非 45
解释和引喻 46
议论推勘入微 48
揭发矛盾 48
纵横家的文章论 49
苏秦张仪 49
侈陈形势 50
比事征偶 51
夸言打猎 51
讽喻之旨 52
2、骈文 53
李斯最早的骈文 54
3、赋 57
屈原 57
宋玉 59
荀子 62
赋陈体 65
1、散文 65
贾谊 65
二、两汉——文章学的成长期 65
黄仲舒 66
警告和远见 66
《春秋》正法 67
从变而移 67
适权 68
司马谈 69
综合分析论 69
司马迁 69
经传合一写法 70
累叠之妙 70
性格复综 71
绘声传神 72
笔补造化 72
搭天桥法 73
?肃 (1 74
称谓不 74
归谬法 74
纡徐卓辇 75
杨恽 76
反驳 77
禇少孙 78
借喻 78
小说笔法 79
文佳而识谬 80
辩明持固 82
刘向 82
扬雄 83
潜心 83
斑彪 83
创作传记 86
班固 86
王充 89
鉴赏论 90
创作论 91
作家论 94
马第伯 95
宽博雅逸 96
2、骈文 97
枚? 97
邹阳 98
班彪 99
孔融 100
3、赋 102
陆贾 102
枚? 104
贾? 104
司马相如 106
东方朔 112
王? 114
扬雄 115
班固 119
张衡 120
赵? 123
蔡邕 124
三、魏晋六朝——骈文的文章学成立期 128
1、散文 128
曹操 128
江统 129
陶渊明 130
范缜 132
2、骈文 134
曹丕 134
曹植 135
陆机 136
葛洪…………………………………………………………(1??)沈约 138
刘? 140
文体论 140
风格论 141
声律论 145
创作论 146
鉴赏论 148
萧统 149
3、赋 152
挚虞 152
王粲 153
曹植 154
陶渊明 156
谢惠连 159
谢庄 159
鲍照 161
江淹 162
庾信 163
1、散文 168
刘知几 168
四、唐代——古文文章学成熟期 168
萧颖士 172
李华 173
独孤及 173
柳冕 175
韩愈 176
学道为文 177
养气 178
柳宗元 180
求道及物 181
文论书 185
李? 187
?甫湜 188
孙? 190
2、骈文、四六文 192
王勃 192
张鷟 193
张说 194
张九龄 194
陆赞 195
李商? 196
骈文赋 198
王勃 198
3、赋 198
骈散结合赋 199
萧颖士 199
柳宗元 200
杜牧 201
律赋 202
白屠易 202
俗赋 204
五、宋代——古文文章学的革新期 208
1、散文 208
柳开 208
王禹? 209
石介 210
欧阳修 211
道与文的结合 212
文体的创新 214
风格的开创 215
鉴赏论 217
苏洵 217
创作论 218
风格论 221
曾巩 222
王安石 225
苏轼 228
道可致 230
系风捕影 231
蚌病成珠 232
成竹在胸 232
苏辙 233
南宋的散文文论 236
洪边 236
陆游 237
以文知人 238
文章要法 239
朱? 240
以理评文 241
以理作文 242
吕祖谦 243
作家论 245
叶适 245
创作论 247
真德秀 247
魏了? 248
陈?? 250
3、骈文的散文化 252
王禹? 252
欧阳修 253
王安石 254
苏轼 255
汪藻 256
楼钥 257
4、赋——文赋 258
欧阳修 258
苏轼 259
杨万里 260
5、金代文论 261
赵?文 261
王若虚 263
王恽 266
6.元代文论 266
郝经 267
刘? 269
赵文 270
刘将孙 271
吴整 272
陈绎曾 274
7、金元代的骈文 277
元好问 277
王若虚 277
8、金元代的赋 280
元好问 280
杨维祯 281
1、散文 284
宋濂 284
六、明代——文章学的复古和反复古时期 284
方孝擩 286
李东阳 287
1、秦汉派和唐宋派等的文论 289
李梦阳 289
何景明 291
康海 292
王慎中 293
唐顺之 295
归有光 297
茅坤 298
李?龙 300
王世贞 302
焦? 305
屠隆 307
2、公安派的文论 309
李? 309
袁宏道 310
袁宗道 313
袁中道 314
锺? 316
3、竟陵派的文论 316
谭元春 318
张岱 321
4、明末文论 321
陈子龙 322
5、八股文 324
6、赋 328
何景明 328
七、清代——文章学的发展和演变期 331
钱谦益 331
1、散文 331
黄宗羲 333
顾炎武 335
侯方域 338
王夫之 340
魏禧 341
汪碗 342
1、桐城派的文论 345
方苞 345
刘大魁 348
姚鼐 352
2、经学家的文论 355
戴震 355
钱大昕 357
焦循 359
3、史学家的文论 363
章学诚 363
4、阳湖派的文论 367
恽敬 367
5、近代文论 371
龚自珍 371
魏源 373
包世臣 376
冯桂芬 379
6、太平天国的文论 381
洪仁歼 381
7、姚门弟子和湘乡派 384
梅曾亮 384
曾国藩 385
梁启超 388
8、晚清的文论 388
章炳麟 390
2、骈文 397
袁枚 397
汪中 399
阮元 401
李兆洛 403
蒋源南 405
3、赋 407
黄宗羲 407
朱鹤龄 408
蕾 同 409
张惠言 410
刘熙载 414
章炳?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