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导言 1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苏俄人民为保卫和建设苏维埃俄国而斗争 1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2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的《四月提纲》 5
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 10
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15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2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5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 25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28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30
击破富农的反抗,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的阵地 33
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35
坚持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 41
第三节 俄共(布)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斗争 50
俄共(布)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 50
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53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7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 63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67
第二章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蓬勃兴起 6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风暴 70
德国十一月革命 70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78
日本“米骚动” 85
美、英、法、意等国的革命运动 88
一九二三年欧洲的革命风暴 91
第二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94
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9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1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05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9
阿富汗的独立战争 115
西亚、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119
土耳其基马尔革命 122
埃及的独立运动 127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34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138
共产国际的建立 138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142
第三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48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 150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50
华盛顿会议 161
第二节 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69
帝国主义反对苏维埃俄国政策的破产 169
道威斯计划及其反动实质 174
罗加诺公约 180
国联裁军会议的骗局 183
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184
第四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8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结束 189
列宁逝世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189
对托洛茨基的斗争 190
坚持新经济政策 192
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前途问题 194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新反对派” 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198
工业化的开始 198
粉碎“托季联盟”和工业化的初步成就 203
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207
第一个五年计划 209
反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21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社会主义的建成 217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斯达汉诺夫运动 217
苏联新宪法 221
卫国战争前夕的苏联 222
第五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227
第一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228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228
法国的“左翼联盟”政府 231
英国工党第一次执政和一九二六年大罢工 233
德国经济实力的恢复 238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240
日本短暂的“稳定”和“田中奏折” 243
“相对稳定”时期的国际共运 245
第二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247
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和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47
中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250
二、三十年代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 254
越南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 260
叙利亚--黎巴嫩和里夫的民族起义 262
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 266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71
尼加拉瓜人民的抗美游击战争和巴西的革命运动 278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 281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日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84
第一节 三十年代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85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三十年代的英国经济大危机 290
罗斯福当选总统 292
“新政”的主要内容 293
“新政”的实质 297
三十年代的英国 299
第三节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02
经济危机下的德国 302
希特勒的上台 305
“第三帝国”的血腥统治和对外侵略 308
军国主义势力的加强和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12
“二·二六”暴乱和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314
第七章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西方国家的“不干涉”政策 318
第一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和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319
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319
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325
第二节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法国的人民阵线和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333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333
法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人民阵线的建立 335
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340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不干涉”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351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阴谋 351
英、法、苏莫斯科三国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358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367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级 369
大战爆发及其原因 369
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372
西欧的沦亡 375
北非战场的开辟和德寇占领东南欧 379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382
苏德战争的爆发 382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87
远东慕尼黑阴谋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90
中国解放区军民为坚持抗日而斗争 397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00
第三节 法西斯统治下的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03
亚洲各国人民的武装斗争 403
欧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07
德、日、意人民反对法西斯统治的斗争 412
第四节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16
库尔斯克会战和北非战场的结束 416
意大利投降和德黑兰会议 418
苏联的大反攻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420
欧洲人民大起义和雅尔塔会议 422
德国法西斯的崩溃和波茨坦会议 426
日本无条件投降 428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历史意义 432
大事年表(一九一七--一九四五年)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