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缺氧与供氧 生理学与防护装备》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司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0200906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高空与近地球空间压力环境 1

一、大气压力 1

二、大气组成 4

三、大气分层 6

四、内大气层分层 7

第二节 低压与真空的生理效应 9

第三节 缺氧症分类 10

一、定义 10

二、分类与主要特征 11

第四节 航空航天缺氧与供氧实验设备 15

一、低压舱 15

二、爆炸减压舱 16

三、太空舱 18

五、低氧混合气 20

四、密闭模拟舱 20

第五节 各领域缺氧基本特征 28

一、航空航天 28

二、高原 29

三、密闭工事 33

四、登山 35

五、临床 39

第二章 简史 42

第一节 国外部分 42

一、在航天领域 42

二、在航空领域 43

第二节 国内部分 44

一、在航天领域 44

二、在航空领域 45

二、呼吸运动 46

一、呼吸系统 46

第一节 呼吸 46

第三章 呼吸与循环生理学 46

三、肺通气 49

四、死腔 50

五、呼吸动力机制 52

六、呼吸运动的调节与控制 53

第二节 循环 54

一、心脏功能 54

二、动脉压 54

三、气体在血液里运输 55

四、心血管运动的管制 57

第四章 急性高空缺氧与呼吸功能 58

第一节 肺内氧分压 58

一、气管氧分压 58

二、肺泡氧分压 59

三、在高度上的肺泡氧分压 59

一、阶梯式缺氧 60

第二节 呼吸反应 60

二、短时间缺氧 62

第三节 过度通气 65

一、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65

二、对脑循环的影响 65

三、对功效的影响 65

四、症状与体征 66

五、缺二氧化碳与缺氧的复合效应 66

第四节 呼吸节律异常 67

一、呼吸节律紊乱 67

二、周期性呼吸 68

三、产生机理 69

第五节 组织呼吸 74

一、常态氧化过程 74

二、缺氧氧化过程 76

一、产生机理 81

第五章 急性高空缺氧与循环功能 81

第一节 呼吸循环代偿反应 81

二、呼吸系统代偿反应 82

三、循环系统代偿反应 83

第二节 急性高空缺氧的综合评定 88

一、模糊现象的数学模型——模糊集合 88

二、缺氧代偿率概念的引入 88

三、各指标W值的确定 89

四、表示不同代偿能力的模糊子集及其隶属函数的确定 91

五、对受试者代偿能力的评价 93

六、综合定量评定的可靠性 94

第三节 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协同效应 95

一、循环型 95

二、呼吸型 96

三、均衡型 96

第四节 循环代偿障碍 96

一、循环指标的改变 97

二、自觉症状与体征 101

三、心律紊乱 102

四、循环代偿障碍的产生机制 111

第六章 急性高空缺氧与脑功能 116

第一节 脑对缺氧敏感的生理基础 116

一、物质代谢 116

二、脑循环 117

第二节 功效的改变 118

一、人体图型判向测试 120

二、数字记忆与记忆关联单位 121

三、听觉检测(音频辩别) 125

四、手控跟踪 125

五、综合功效 128

第三节 视觉功能障碍 129

第四节 脑电活动的改变 132

一、安静状态脑电活动 133

二、轻度体力负荷状态脑电活动 143

三、脑电活动与脑功能 147

第五节 觉醒度与意识障碍 149

一、觉醒度 149

二、意识障碍 149

第六节 大脑皮层超微结构的改变 153

一、行为反应 153

二、超微结构改变 154

第七章 急性高空缺氧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159

第一节 分泌功能的改变 159

第二节 运动功能的改变 161

第三节 吸收的改变 162

第八章 高空缺氧的整体特征 164

第一节 急性缺氧高度的区域划分 164

一、Strughold区域划分 164

二、Billings-Roth区域划分 165

三、贾司光-杨天德区域划分 166

第二节 吸氧反常效应 171

一、呼吸反应 173

二、循环反应 174

第三节 氧过多症 177

一、氧过多症类型 177

二、影响因素 179

三、航空航天条件下的氧过多症 180

第四节 缺氧与体力负荷 182

一、呼吸功能 183

二、循环功能 184

三、呼吸循环代偿类型 186

四、症状 186

五、脑功能 188

第五节 缺氧症状 189

一、缺氧症状的种类 190

二、症状随高度的改变 191

三、症状与肺泡气的关系 192

一、肺内气体交换的特征 193

第六节 暴发性缺氧 193

二、有效意识时间 195

三、生理效应 198

四、安全暴露时间 202

第九章 急性高空缺氧生理界限值 207

第一节 最佳值 209

第二节 夜航安全值 209

第三节 功效保证值 210

第四节 功效容许值 212

第五节 缺氧耐限值 214

第六节 缺氧极限值 217

第七节 急性高空缺氧耐力 219

一、评定标准与方法 219

二、影响因素 220

第一节 供氧量 225

第十章 普通供氧生理要求 225

第二节 呼吸气阻力 226

第三节 夜航供氧高度 226

第四节 飞行人员供氧高度 227

第五节 安全余压要求 230

第六节 稀释供氧要求 231

第七节 巡航飞行供氧要求 232

第八节 作战飞行供氧要求 232

第九节 被运输人员供氧要求 233

第十节 被运输人员应急供氧要求 233

第十一章 加压呼吸生理学 235

第一节 对头颈部的影响 235

第二节 加压呼吸对呼吸的效应 238

一、呼吸动力学 238

二、肺通气功能 242

三、呼吸节律 246

第三节 加压呼吸对循环的效应 247

一、静脉压升高 248

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49

三、心功能改变 251

四、动脉压升高 254

第十二章 加压呼吸生理界限值 256

第一节 阈值 256

第二节 安全值 256

第三节 容许值 257

一、评定依据 258

第四节 耐限值 258

二、耐限的影响因素 259

三、评定方法 261

第五节 极限值 263

一、评定依据 264

二、导致晕厥的原因与其产生机理 265

三、评定方法 266

二、有对抗压力加压供氧 268

一、单纯加压供氧 268

第十三章 高空加压供氧 268

第一节 概述 268

第二节 生理等效高度 269

第三节 缺氧与加压供氧协同效应 271

第四节 高空加压供氧系统的生理要求 274

一、呼吸气阻力 274

二、头盔有效死腔 282

三、加压供氧总压值 288

四、加压供氧接通时间 291

五、余压同对抗压力的比例与时差 291

第五节 高空加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 292

一、加压面罩 292

二、加压面罩+加压背心 293

三、加压面罩+加压背心+抗荷裤 296

六、加压面罩+侧管式高空代偿服 298

四、加压头盔+加压背心+抗荷裤 298

五、加压头盔+气囊上衣+抗荷裤 298

七、加压头盔+侧管式高空代偿服 300

八、加压头盔+侧管式高空代偿服+加压背心 304

九、高空飞行密闭服 307

第十四章 载人航天中缺氧与供氧 316

第一节 空间与天体环境 316

一、真空与低压 316

二、高温与低温 317

三、辐射与宇宙线 317

四、流星、陨石与微流尘 319

五、失重 320

第二节 真空生物效应 321

一、真空对低等生物的效应 321

二、真空对动物的危害 322

第三节 航天因素复合效应 328

一、复合因素的交互作用 329

二、缺氧与辐射的复合效应 331

三、产生机理 331

第四节 增压舱环境供氧的生理学问题 333

一、增压舱的压力制度 333

二、增压舱压力变动 344

三、二氧化碳容许值 347

四、航天员能量代谢 354

五、舱内压力应急生理要求 357

六、主动段与返回段航天服回路的生理要求 359

七、舱内微小气候 359

第五节 增压舱环境供氧 361

一、非再生法 361

二、半再生法 363

三、全再生法 364

四、密闭生态循环法 367

第一节 航天服生理学问题 373

第十五章 航天服 373

一、一般要求 374

二、航天服压力制度 374

三、航天服活动性能要求 376

四、航天服通风散热要求 378

五、航天服防寒保暖要求 382

六、头盔生理学要求 384

七、弹射供氧 386

一、简史与类型 388

第二节 航天服的结构 388

二、外层 391

三、真空隔热屏蔽层 392

四、气密限制层 393

五、通风结构与液冷服 401

六、保暖层与内衣 406

第三节 加压手套 407

一、要求与类型 408

第四节 航天靴 408

第五节 航天头盔 408

二、盔壳 410

三、面窗 411

四、颈圈 411

五、滤光面窗与保护罩 413

第十六章 飞行中缺氧医学监督 415

第一节 增压舱减压防护 416

第二节 监测面罩氧分压 417

第三节 监测心律紊乱 418

第四节 监测循环代偿障碍 419

第五节 监测呼吸节律异常 419

第六节 正视吸氧反常效应 420

第七节 询问自觉症状 421

第八节 航天中医学监督 422

编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