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章 1
目录 1
0.绪论 3
1.为何“不地道”——论语言规则的种类 9
2.何谓“听得懂”——论意义的种类 19
第一编单句 19
第一章句子的基本结构 19
1.绪论 33
2.话语、形素、词素 34
3.句子和单词 36
4.句子成分——句法成分和词类 42
第二章コト的类型 56
5.词类之间的连续性 56
0.绪论 71
0.1本章的课题 71
0.2分类方法 73
0.3关于对比研究 77
1.动态事象的描写 78
1.1二者关系的表达 78
1.1.0二者关系的一般表达及其三种小类型 78
1.1.1施动 80
1.1.2相向及对象的表达 83
1.1.3相互作用 86
1.1.4二者关系表达的小结 90
1.2.0移动的一般表达及其三种小类型 93
1.2移动、变化的表达 93
1.2.1「出る」类的动作 97
1.2.2「通る」类的动作 99
1.2.3「入る、着く;泊る」类动词 103
1.2.4「行く」「来る」「归る」「戻る」——境遇性的介入 106
1.2.5变化 108
1.2.6移动、变化表达的小结 110
1.3「入れる、出す」的用法——施动和移动的复合 112
1.4「变える」的用法——施动和变化的复合 114
1.5接受的表达——施动、相向和移动的复合 117
1.5.0接受的一般表达及其四种小类型 117
1.5.1「与える」的用法 118
1.5.2「受ける」的用法 120
1.5.3「やる、もらう、くれる」类动词 123
1.5.4「命じる」的用法 126
1.5.5授受表达的小结 127
2.感情的表达——动态事象的描写和性状限定的界限 128
2.0感情的一般表达及其四种小类型 128
2.1瞬间的心理活动、被动的感情的表达 130
2.2能动的感情活动——表示感情触发的动词 131
2.3感情的直接表述——感情形容词的用法 134
2.4感情评定的表达 140
2.5感情表达的小结 141
3.存在的表达 143
4.性状限定 149
4.0评定句的一般性质及性状限定的细则 149
4.1对某事物的性状、态度 153
4.2相对性状限定 154
4.3绝对性状限定 156
4.4性状限定的小结 156
5.判断命题 157
6.包含コト的コト 159
7.单项谓语和零项谓语 163
8.次要补语 165
9.复合谓语的问题——谓语中的格的消失 171
10.在表层的助词的重新调整 177
11.其余的问题 180
第三章态——格的变换与谓语形态的关系 180
0.态(Voice)和日语的态体系——语法上的态和动词的自他对立 186
1.1被动态的形态、句式和意义特征 193
1.被动态 193
1.2被动态的两个类型 195
1.3直接被动句 199
1.3.1直接被动句的语法条件——关于对应能动句的分类 199
1.3.1.1表示两者关系的动词句 201
1.3.1.2移动动词 210
1.3.1.3变化动词 214
1.3.1.4授受动词 215
1.3.1.5「入れる、出す」类动词 219
1.3.1.6「变える」类动词 220
1.3.1.7以コト为补语的动词 222
1.3.2直接被动句的适用条件 224
1.4间接被动句 228
1.4.1间接被动句成立的语法条件 228
1.4.2间接被动句的适用条件 234
2.1可能态的形态、句式和意义特征 240
2.可能态 240
2.2可能态成立的语法条件 247
2.3可能态的适用条件 254
3.自发态 255
3.1自发态的形态、句式和意义特征 255
3.2自发态成立的语法条件 265
3.3自发态的适用条件 266
4.使役态 269
4.1使役态的形态、句式和意义特征 269
4.2使役态成立的语法条件以及被使役者对助词的选择 275
4.3使役态的适用条件 284
5.0动词的自他对立和态 288
5.动词的自他对应——词汇上的态的类型 288
5.1husagar-u——husag-u 291
5.2atar-u——ate-ru 293
5.3ak-u——ake-ru 295
5.4mawar-u——mawas-u 297
5.5taore-ru——taos-u 298
5.6same-ru——samas-u 298
5.7iki-ru——ikas-u 299
5.8oti-ru——otos-u 299
5.9mi-ru——mise-ru 300
5.10tob-u——tobas-u 301
6.小结 302
参考文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