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部分 大气微波辐射特性的一般概念 1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
§1 大气分子的微波吸收 1
(1)氧分子的微波吸收 1
(2)水汽分子的微波吸收 2
§2 大气的微波辐射传输 3
§3 水滴的散射公式 5
§4 水和冰的复折射指数 7
第二章 晴空大气微波传播特性模式 9
§1 模式的参数选择 9
(1)资料来源 9
(2)台站分布 9
(3)频率范围 9
§2 模式的计算方法 10
§3 晴空大气微波辐射的基本特性 11
(1)不同高度上的大气吸收系数 11
(2)垂直大气的总衰减及透过率 13
(3)晴空大气微波辐射强度 14
第三章 云雨的微波辐射特性 18
§1 单个球形水滴的辐射特性 18
(1)散射强度的角分布 18
(2)水滴的衰减 21
(3)水滴的散射效应 21
§2 瑞利近似的适用范围 23
§3 雨滴谱微波衰减的计算方法 24
§4 各地降水微波衰减的比较 25
参考文献 28
§5 建立云雨模式大气的设想 28
第二部分 资料汇编 29
Ⅰ 资料编排方式 29
(1)晴空大气的微波辐射图表 29
(2)云雨大气的微波辐射特性表 30
Ⅱ 使用说明 30
(1)直接数据利用 30
(2)间接数据利用 31
资料图表 32
表1 我国台站一览表 32
表2 我国晴空大气微波辐射传输参数表 33
表3 不同波长,不同散射角的水滴归一化相函数 113
表4 不同雨滴大小的衰减截面、散射截面和后向散射截面 119
表5 M-P雨滴谱在不同雨强下的衰减系数、散射系数和雷达反射率因子 123
表6 我国实际雨滴谱M-αe,αe-Ⅰ,αa-Ⅰ和Ze-Ⅰ统计回归关系 127
图1 我国台站分布图 129
图2 标准大气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0
图3 热带大气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1
图4 中纬度夏季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2
图5 中纬度冬季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3
图6 高纬度夏季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4
图7 高纬度冬季不同高度的氧气吸收系数 135
图8 标准大气(1)、中纬度冬季(2)和高纬度冬季(3)整层大气透过率 136
图9 热带大气(1)、中纬度夏季(2)和高纬度夏季(3)整层大气透过率 137
图10 我国北京、西沙和拉萨三地的整层大气透过率(1月) 138
图11 我国北京、西沙和拉萨三地的整层大气透过率(7月) 139
图12 大气向下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T? 140
图13 大气向下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T? 141
图14 大气向下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T? 142
图15 不同地表特征下标准大气微波辐射亮度温度 143
图16 不同地表特征下热带大气微波辐射亮度温度 144
图17 18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1月分布图 145
图18 18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46
图19 22.5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47
图20 24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1月分布图 148
图21 24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49
图22 38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1月分布图 150
图23 38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51
图24 53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1月分布图 152
图25 53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53
图26 60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54
图27 67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1月分布图 155
图28 67千兆赫微波衰减厚度7月分布图 156
图29 22.5千兆赫7月微波向下辐射亮度温度(K,实线)与地面湿度场 157
(克/米3,虚线)分布图 157
图30 60千兆赫1月微波向下辐射亮度温度(K,实线)与地面温度场(K,虚线)分布图 158
图31 60千兆赫7月微波向下辐射亮度温度(K,实线)与地面温度场(K,虚线)分布图 159
图32 60千兆赫1月晴空大气向上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K)分布图 160
图33 60千兆赫7月晴空大气向上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K)分布图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