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理论概述 5
第一节 应用放射性衰变、裂变与核反应计时的基本原理 6
第二节 铀-钍-铅同位素体系 10
第三节 冷却年龄与封闭温度 18
第四节 典型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21
第三章 放射成因同位素体系示踪理论 26
第一节 参考系与示踪同位素表示方法 26
第二节 同位素体系的混合模式 28
第三节 部分熔融理论与同位素体系 33
第四节 结晶分异同化混染模式 38
第五节 壳幔体系同位素演化模式 41
第六节 同位素体系多维空间拓扑结构研究 54
第四章 新生代火山岩钕-锶-铅同位素体系与地幔地球化学区划 61
第一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与分类 63
第二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母子体元素变化特征 65
第三节 岩石化学组成与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性 70
第四节 钕-锶-铅同位素相关特征 72
第五节 中国东部与西南大陆地幔主要端元与地球化学剖面结构 77
第一节 地幔包体同位素体系母子体含量与分配 88
第五章 岩石圈包体与巨晶钕-锶-铅同位素体系 88
第二节 钕、锶、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89
第三节 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 96
第六章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 98
第一节 钾-氩同位素体系与年龄可靠性讨论 98
第二节 各区域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 99
第三节 岩石化学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化 106
第四节 新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环境变迁的关系 107
第七章 花岗岩的放射成因同位素体系与定年方法学 109
第一节 钾-氩同位素体系与花岗岩含钾矿物的定年方法学 109
第二节 铀-铅同位素体系与锆石铀-铅定年方法学 110
第三节 花岗岩的铷-锶同位素体系与铷-锶等时线定年方法学 113
第四节 花岗岩的钐-钕同位素体系与钐-钕矿物等时线定年方法学 120
第八章 花岗岩同位素体系及其成因演化 125
第一节 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体系 126
第二节 花岗岩的长石铅-铅同位素体系 132
第三节 花岗岩的锶-氧同位素体系 136
第四节 花岗岩的δD-H2O关系 143
第五节 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多维空间分析 146
第六节 花岗岩成因分类的同位素体系制约 148
第一节 化学沉积岩铅 152
第九章 壳源岩铅同位素体系与铀-钍-铅地球化学循环 152
第二节 泥质沉积岩铅 159
第三节 浅变质作用对铅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160
第四节 深变质岩与下地壳铅同位素体系 162
第五节 花岗岩的铅同位素体系 167
第六节 地壳过程的铀-钍-铅地球化学循环圈 172
第十章 壳源岩钐-钕体系与钕同位素模式年龄 175
第一节 各类壳源岩的Sm/Nd值 176
第二节 地壳平均147Sm/141Nd值 183
第三节 地幔钕同位素增长线 184
第四节 钕模式年龄计算 186
第五节 中国大陆二阶段钕模式年龄 192
第十一章 变质岩同位素体系与年龄测定 194
第一节 变质作用中的钾-氩体系 195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中的铷-锶体系 197
第三节 变质作用中的钐-钕体系 201
第四节 深变质岩与下地壳的钕-锶-铅同位素特征 205
第五节 变质过程中锆石铀-铅同位素体系 207
第十二章 矿石铅同位素体系 216
第一节 矿石铅同位素增长线 216
第二节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分类 218
第三节 矿石铅的△α-△β-△γ示踪与成因分类 224
第四节 铅同位素三维空间拓扑投影与铅同位素省的划分 227
第五节 铅同位素方法应用于化探找矿评价 230
第十三章 海洋铅-锶-钕同位素体系 236
第一节 海洋铅同位素体系 236
第二节 海洋锶同位素体系 247
第三节 海洋钐-钕同位素体系 258
第十四章 钾-氩同位素体系 260
第一节 常见矿物钾-氩同位素体系特征与年龄测定的适用性 260
第二节 未扰动体系的40Ar/39Ar同位素体系坪谱特征 264
第三节 扰动体系的40Ar/39Ar坪谱实例解剖 267
第四节 包裹体形成年龄及其在矿床年代学中的应用 273
第五节 地球壳幔演化中的氩同位素体系 275
第六节 油气氩同位素体系与油气源示踪 280
第十五章 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同位素体系研究 284
第一节 全球地壳形成的主要时代和一般规律 284
第二节 华南大陆增长与地壳演化剖析 290
第三节 华北地壳早期演化与前寒武纪地质年表讨论 301
第十六章 地球各层圈钕-锶-铅同位素体系的壳幔再循环理论解释 305
第一节 壳幔再循环模式的参数与制约条件选择 305
第二节 壳幔再循环模式理论制约的重要意义 311
参考文献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