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目录 1
第一章 《尚书》的形成 3
第1节 《尚书》篇章的产生 3
第2节 《尚书》名称的确立 4
第二章 《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11
第1节 汉今文二十八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14
先秦文籍十八种引用汉今文十五篇情况表 22
第2节 汉古文逸十六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23
先秦文籍三种引用古文逸十六篇中四篇情况表 25
第3节 《书序》百篇中一些《书》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26
第4节 上列三种以外见于先秦的逸《书》 32
先秦文籍九种引用《书序》百篇中七篇情况表 32
(一)先秦文籍中有篇名的逸《书》 33
(二)先秦文籍中没有篇名的逸《书》 37
先秦文籍十六种中引用逸《书》逸篇情况表 47
先秦文籍引用《尚书》篇数次数总表 49
《尚书》存佚各篇先秦引用情况总表 50
第5节 先秦《尚书》情况概述 62
第三章 西汉《今文尚书》 67
第1节 西汉《今文尚书》篇目 67
第2节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 73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74
(一)经学神学化 75
第3节 西汉所形成的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 75
(二)“通经致用” 78
(三)繁琐与空疏 81
(四)严家法师法与石渠阁会议 84
第4节 西汉今文在二十九篇以外的逸《书》 87
(一)《尚书大传》和《史记》所载《书》篇与二十九篇的比较 88
《尚书大传》《史记》引《书》与二十九篇比较表 88
(二)《逸周书》篇目简况 93
(三)汉代著作中所引逸《书》 97
汉代《书序》百篇以外逸《书》表 103
第1节 见于记载的几次《古文尚书》 105
(一)孔子家传本 105
第四章 西汉《古文尚书》的出现 105
(二)中古文本(中秘本) 106
(三)河间献王本 107
(四)张霸伪“百两篇”本 108
《书序》百篇篇目表 110
(五)刘歆宣扬的中秘所藏孔子壁中本 111
《逸书》十六篇篇目表 114
第2节 刘歆请立《古文尚书》之争 114
(一)刘歆请列古文于学官遭反对而失败 114
(二)清末今文学派诬刘歆伪造古文之说出于武断 115
(三)对五次古文本的简要认识 117
(四)孔安国传古文经的问题 118
攀附编造的西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0
第五章 东汉的《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121
第1节 东汉《今文尚书》及其传授系统 121
东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3
第2节 东汉《古文尚书》的兴起 123
(一)涂恽、刘歆门徒托名孔安国之壁中古文本系统 124
托始于孔安国的东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5
(二)未言传授系统的盖豫等古文家 125
(三)杜林漆书古文本系统 127
真正的东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9
第3节 东汉今、古文《尚书》的歧异 130
(一)文字内容的歧异 130
(二)今、古文两家经说的歧异 133
第4节 东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较量 137
(一)反对古文立于学官 137
(二)白虎观会议排斥古文 139
(三)今文经学的没落 141
(四)古文经学力倡正统儒学反对谶纬而取得优势 143
第5节 今、古文《尚书》篇目的异同 145
《书序》百篇、今、古、伪古各本篇目比较表 149
《尚书》今、古、伪古各本篇数卷数演变情况表 156
第六章 魏晋至唐的《尚书》——伪古文出占《尚书》正统 156
第1节 魏蜀吴三国行郑玄古文与王肃学出现 157
(一)魏王朝以郑王二学立于学官 157
(二)蜀政权行郑学 162
(三)吴政权行郑学 163
第2节 西晋并行王、郑而重王肃古文学 165
第3节 东晋出现伪《古文尚书》 171
(一)梅赜献所谓“孔氏传”《古文尚书》 171
(1)载此事的《晋书》问题 172
(2)皇甫谥是否采用《孔氏尚书》的问题 173
(3)豫章内史梅赜的问题 176
(4)伪古文传授系统的问题——托始于郑冲传授 177
(5)伪《古文尚书》的篇目构成问题 179
伪古文二十五篇篇目表 185
(1)东晋建立学官简况 186
(二)东晋建立学官及立《孔氏传》有关情况 186
(2)伪《孔传》此时始立学官——辟王肃撰伪《孔传》至西晋已立学官说之非 188
(3)辟出现两次伪孔本说之非 194
第4节 魏晋南北朝经学中的伪《古文尚书》与南“孔”北郑 195
(一)伪孔氏《古文尚书》在魏晋经学中的地位 195
(二)晋以后南北朝的经学与义疏的出现 199
(1)南朝经学及《尚书》学的郑孔消长 199
(2)北朝经学行郑学及其与南朝经学之异 202
(3)义疏之学的出现 205
第5节 隋统一经学、唐撰《五经正义》、伪古文经学地位确立 207
第七章 宋学对《尚书》学的发展与疑辨 216
第1节 北宋对《尚书》的新解 219
(一)承汉唐经学的尾声 219
(二)庆历新学风出现 220
(三)王安石新经义与“元佑党人”反王学之争 223
(四)王学之争以外内容不详的北宋一般《尚书》著作 227
第2节 南宋理学笼罩下对《尚书》的研究 229
(一)南宋初期反王学的及一般的《尚书》学著作 230
(二)林之奇《尚书全解》所传之学 232
(三)郑伯熊《敷文书说》所传之学 236
(四)仍采旧注疏而主要以宋学解经之作 238
(五)南宋中期庆元以前一般《尚书》著作 239
(六)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学派与蔡沈《书集传》成为《尚书》学正宗 241
(七)与朱学对立的陆九渊学派《尚书》著作 246
(八)理学以外的永康、永嘉学派的《尚书》著作 249
(九)南宋后期朱学和不详学派的《尚书》著作以及几部名作 252
〔附〕金代《尚书》著作 257
第3节 两宋对《尚书》单篇《禹贡》、《洪范》等等的研究(附“五经总义”之作) 258
(一)《禹贡》 258
(二)《洪范》 261
(1)反汉儒五行灾异神学的一派 261
(2)拘守汉儒方士化神学以及更有发展而成所谓“演范”的一派 267
(3)不详其派别的著作 270
(三)其它各篇 271
第4节 宋学以伪古文为思想渊源建立起理学(道学) 274
第5节 宋学对《尚书》展开疑辨 279
(一)《蔡传》定于功令后拥蔡的“时义”之作 285
第6节 宋学统治下元明两代的《尚书》学 285
(1)元代拥蔡的“时义”之作 286
(2)明代拥蔡的“时义”之作 291
(二)反蔡或异于蔡的“古义”之作 296
(1)元代的反蔡要著 296
(2)明代反蔡或异于蔡的“古义”之作 298
(三)拥蔡反蔡以外较重要的《尚书》著作以及一般的与倾向不明的《尚书》著作(附明代伪《书》) 303
(1)元代的较重要著作与一般著作 304
(2)明代的较重要著作与一般著作 307
(3)明代伪《书》 313
(四)元明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撰述 314
(1)《禹贡》 314
(2)《洪范》 318
(3)其它各篇 323
(五)元明的宋学对《尚书》的进一步疑辨 324
第八章 清代对《尚书》的考辨研究 334
第1节 清初宋学余波的《尚书》学 335
(一)仍承宋学专宗《蔡传》的著作 336
(二)仍承宋学兼及汉唐颇能注意学术内容之作。附驳蔡之作 339
(三)王夫之的《尚书》研究 341
(四)宋学末期的结集——臧琳《集解》与纳兰氏《通志堂经解》 343
第2节 完成疑辨,推翻伪古文 344
(一)阎若璩稍前和同时学者的疑辨 345
(二)阎若璩的疑辨终于推翻伪古文 347
(三)阎若璩以后学者的补充疑辨 352
(四)对伪古文作者的探索 359
第3节 迷恋伪古文者的徒劳反抗 361
(一)坚持伪古文非伪的 362
(二)知其为伪仍要维持其经典地位的 366
第4节 清学主力对《今文尚书》的研究整理与清代一般《尚书》著作 370
(一)吴派皖派《尚书》研究成果 371
(二)清代一般《尚书》学著作 377
(三)汇编经解、清理传经系统与校勘考订 381
第5节对 《禹贡》、《洪范》等单篇的研究及逸篇、 387
逸文、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387
(一)《禹贡》 388
(二)《洪范》 393
(三)其它单篇(包括《书序》及篇目) 396
(四)逸《书》、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398
(1)《尚书》逸篇逸文的辑集……………………3魄 400
(2)《逸周书》各篇的校释 400
(3)古经解的辑集 401
(4)《尚书大传》及纬书的辑集 403
第6节 清代后期今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407
(一)清代后期今文学派形成简况与传授系统 407
(二)这一学派的《尚书》著作 410
常州学派发展成今文学派传授系统表 411
第7节 清末开始了近代的《尚书》研究 422
(一)俞、吴、孙为代表的清末《尚书》研究主流 422
(二)传统方式的古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424
(三)桐城派古文章家的《尚书》研究 426
第九章 现代对《尚书》的科学研究 429
第1节 现代《尚书》研究概况 429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成熟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429
(1)见于古文字研究方面 429
(2)见于古文法研究方面(包括甲骨金文及《尚书》本文者) 435
(二)现代科学知识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437
(1)天文历法方面 437
(2)自然地理、土壤、农业等方面 440
(3)历史地理方面 442
(4)社会科学方面 445
(1)古文学派及受其影响的学者之研究 447
(三)由传统的古文、今文两学派发展而出的《尚书》研究 447
(2)今文学派及受其影响的学者之研究 450
(四)此时期一般《尚书》著作 453
第2节 甲骨文与《尚书》研究 458
(一)《虞夏书》部分 461
(二)《商书》部分 470
(三)《周书》部分 484
第3节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499
(一)对《尚书》研究的重视 500
(二)研究《尚书》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前人所已做的工作 503
(三)把《尚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505
简短的跋语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