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程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0008631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1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3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

一、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6

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6

三、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8

四、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9

五、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10

第三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12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2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3

第四节 经济规律 15

一、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15

二、经济规律体系 18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8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21

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 21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2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3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6

第一节 商品 26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6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8

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9

四、商品的价值量 30

第二节 货币 33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33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7

三、货币流通量规律 41

第三节 价值规律 43

一、什么是价值规律 43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4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 47

第五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49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49

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51

第一节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4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54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54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57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59

一、劳动过程 59

二、价值增殖过程 60

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4

一、资本的本质 64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5

三、剩余价值率 66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68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68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70

三、生产自动化和使用“机器人”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74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76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78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78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81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87

四、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87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8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89

第三章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89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92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96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96

二、相对人口过剩 98

三、马尔萨斯“人口论”批判 10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106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06

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10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 11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13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13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16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19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19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21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23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4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25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27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27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29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31

第五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37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137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37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40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41

四、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143

一、商业资本 145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45

二、商业利润 146

三、商品流通费用 148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149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 149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51

三、股息和股票价格 152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54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155

一、级差地租 155

二、绝对地租 158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60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 161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161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64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6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166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16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167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7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174

第四节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176

第七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81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81

一、生产的集中与垄断 181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86

三、资本输出 188

四、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91

五、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19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5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195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98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04

第三节 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发展和变化 206

一、生产社会化已发展到国际化的新阶段 206

二、跨部门的垄断取代单—部门的垄断已成为一种趋势 208

三、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垄断资本本身也在日益社会化 209

四、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 211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开始产生 214

六、出现了一批世界性的政治与经济组织 216

一、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218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218

第八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218

二、垄断产生了庞大的食利阶层,并使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成了食利国 221

三、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出现了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局面 224

第二节 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26

一、帝国主义为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 226

二、帝国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228

三、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234

第三节 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与曲折性 237

一、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37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及其原因 240

三、当前过渡阶段的主要特点 242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点和途径 245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点 245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2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及其意义 2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25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 2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 261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61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26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264

一、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264

二、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66

三、在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 268

四、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经济形式 271

第五节 经济联合体所有制问题 275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 277

一、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 277

二、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278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的直接结合 28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 280

第一节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的直接结合 280

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范围 282

三、做好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组织工作 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85

一、社会主义劳动和资本主义劳动的根本区别 285

二、社会主义劳动的普遍性 287

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对立的消失 288

四、社会主义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88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2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89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290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294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296

五、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计划性 299

一、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99

二、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30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商品经济形式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商品经济形式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点 301

二、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客观必然性 303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305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3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货币 30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 308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3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313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3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竞争 315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315

二、社会主义竞争同资本主义竞争的区别及其作用 31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资金、企业和纯收入 3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和企业资金 318

一、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 318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 320

三、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 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和纯收入生产 323

一、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323

二、生产资料资金和劳动资金 3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327

一、企业资金的循环 327

二、企业资金的周转 3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 333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 333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334

第五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334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 334

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335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核算 337

四、经济核算和价格 340

五、我国农村生产队的经济核算和农业中的级差收益 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34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 344

一、社会总产品及其分配原则 3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3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34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46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质的规定性 348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350

一、马克思构想的非商品经济的按劳分配模式 350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351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353

四、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责任制和按劳分配 356

第四节 按劳分配以外其他的补充分配方式 358

第五节 社会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59

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359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走向人们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360

三、既要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361

第六节 社会主义的集体福利 362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积累 3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3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367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67

二、社会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70

三、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371

一、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 3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374

二、扩大再生产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76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8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规律 380

二、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38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 385

第一节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 3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 391

一、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391

二、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 393

三、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利润 394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价格 3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 399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 399

二、社会主义利息 400

三、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401

第五节 社会主义财政在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404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404

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 405

三、社会主义税收 406

第六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40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407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40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4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411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与特点 4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415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出口和进口 417

一、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420

第三节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利用外国资金 420

二、利用外国资金 423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 42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427

二、沿海开放城市 429

三、经济开放区 43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外汇 431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 43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汇 432

第六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 4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 43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再生产 437

一、社会主义社会资金是各个企业资金的有机结合 437

二、社会主义社会资金的再生产 438

第二节 社会总产品 439

一、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439

二、国民收入 441

三、净产品 442

四、最终产品 443

第三节 社会资金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445

一、社会资金的简单再生产 445

二、社会资金的扩大再生产 446

第四节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 448

一、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关系 448

二、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450

三、城市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452

四、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例关系 453

五、工农业和商业的比例关系 454

六、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 455

一、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456

第五节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456

二、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 458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性 460

第六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 460

二、国民经济的计划体制 461

一、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464

第七节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和经济杠杆 464

二、经济杠杆 465

一、综合平衡的含义 470

第八节 综合平衡 470

二、综合平衡的内容 4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 475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速度 47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应从国情出发 475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阶段 477

三、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480

一、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4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 482

二、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 485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488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488

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488

二、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4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491

一、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491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492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94

一、社会生产的性质和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的关系 801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