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诊治大全 叶天士医案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克正主编;徐光明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893618
  • 页数:738 页
图书介绍:

上编 总论 1

第一章 叶天士生平和著作 1

第一节 叶氏生平 1

第二节 叶氏著作 3

第二章 叶天士医案 8

第三章 后人对叶氏医案研究的概况 11

第一节 整理编集 11

第二节 圈点注评 13

第三节 重新编集 15

第四节 汇总重编 16

第五节 撷精编著 20

第六节 临床应用 23

第七节 刊行丛书 23

第八节 专题探析 24

第九节 批评商榷 25

第四章 叶氏医案的特点 31

第一节 医案概况 31

第二节 医案案语的特点 32

第三节 医案处方的特点 36

第五章 叶氏对理论的贡献 43

第一节 温病辨治大纲 43

第二节 杂病辨治大纲(附《叶香岩杂病论》) 47

第三节 正邪治法 59

第四节 各病辨治要诀 64

第六章 叶氏对诊法的阐发 68

第一节 脉诊 68

第二节 舌诊 70

第三节 验齿 72

第四节 斑疹和白? 73

第七章 叶氏因时制宜法 74

第一节 四时变化 74

第二节 昼夜变化 78

第八章 叶氏对体质的论述 82

第一节 体质辨证 83

第二节 论体固体 83

第三节 老年体质 84

第四节 妇女体质 85

第五节 小儿体质 86

第九章 叶氏对成方的运用 88

第一节 桂枝汤 88

第二节 栀子豉汤 89

第三节 半夏泻心汤 90

第四节 白虎汤 92

第五节 麻杏石甘汤 92

第六节 旋覆代赭汤 93

第七节 黄芩汤 93

第八节 真武汤 94

第九节 乌梅丸 94

第十节 炙甘草汤 95

第十一节 大半夏汤 96

第十二节 芩桂术甘汤 96

第十三节 旋覆花汤 97

第十四节 麦门冬汤 97

第十五节 肾气丸 98

第十六节 甘麦大枣汤 98

第十七节 千金苇茎汤 99

第十八节 牛黄清心丸 99

第十九节 参附汤 100

第二十节 藿香正气散 101

第二十一节 二陈汤 102

第二十二节 滋肾通关丸 102

第十章 叶氏常用新方 105

第一节 时病方 105

第二节 肝病方 113

第三节 肾病方 117

第四节 下焦厥阴膀胱病方 120

第五节 心病方 122

第六节 肺病方 124

第七节 脾病方 127

第八节 胃病方 130

第九节 木土不和方 133

第十节 三焦湿热证方 136

第十一节 肠病方 139

第十二节 数脏同治方 141

第十三节 经脉病方 143

第十四节 络病方 145

第十五节 奇经病方 148

第十一章 叶氏的用药方法 155

第一节 用药特点 155

一、推重气味 155

二、气血阴阳 159

三、三焦浮沉 160

第二节 用药经验 162

一、奇经用经 162

二、血肉有情药物 164

三、虫类药物 166

四、谷果菜类药物 167

五、常用对药 168

六、对某些药物的论述 169

第十二章 叶氏的剂型和服法 174

第一节 汤剂 174

第二节 丸剂 176

经三节 服法 177

下编 各论 179

第一章 时病 179

第一节 感冒 179

第二节 风温 183

第三节 春温 191

第四节 暑温和伏暑 199

第五节 湿温 217

第六节 秋燥 234

第二章 内科杂病 240

第一节 咳嗽 240

第二节 咳血吐血 251

第三节 虚劳 267

第四节 肺痿 281

第五节 哮喘 283

第六节 痰饮 293

第三章 内科杂病 306

第一节 呃逆和嗳气 306

第二节 呕吐 309

第三节 噎膈反胃 320

第四节 不食 328

第五节 胃脘痛 337

第六节 腹痛 350

第四章 内科杂病 358

第一节 泄泻 358

第二节 痢疾 371

第三节 便血 391

第四节 便秘和癃闭 402

第五节 脱肛 410

第五章 内科杂病 413

第一节 黄疸 413

第二节 痞满 418

第三节 胁痛 427

第四节 积聚 436

第五节 肿胀 444

第六章 内科杂病 465

第一节 中风 465

第二节 眩晕 477

第三节 头痛 486

第四节 厥证 494

第五节 汗证 506

第六节 脱证 512

第七章 内科杂病 516

第一节 胸痹和心痛 516

第二节 心悸 522

第三节 不寐 530

第四节 郁证 535

第五节 癫狂痫 545

第八章 内科杂病 553

第一节 消渴 553

第二节 腰背痛 556

第三节 遗精 562

第四节 淋浊 571

第五节 阳痿 580

第六节 疝气 583

第九章 内科杂病 593

第一节 疟疾 594

第二节 内伤发热 613

第三节 痹证 623

附一 肩臂痛 629

附二 腿足痛 629

第四节 痿证 640

第十章 五官病证 648

第一节 目痛 649

第二节 鼻衄 651

第三节 咽痛 654

第四节 失音 657

第五节 耳鸣耳聋 660

第十一章 妇科病证 665

第一节 热入血室 665

第二节 经期不准 668

一、月经先期 668

二、月经后期 669

三、月经愆期 670

第三节 痛经 674

第四节 经闭 678

第五节 崩漏 684

第六节 带下 694

第七节 妊娠诸证 699

一、妊娠恶阻 699

二、滑胎 700

三、胎漏 700

四、胎气上逆 700

五、妊娠心烦(子烦) 701

六、妊娠发热 701

七、妊娠咳嗽(子咳) 701

八、妊娠肿胀 702

九、妊娠便秘 702

十、妊娠泄泻 702

十一、胎死不下 703

第八节 产后诸证 704

一、产后晕厥或头痛 704

二、产后发热 705

三、产后身痛 707

四、产后腹痛 708

五、产后经漏带下 709

六、产后肿胀咳喘 710

七、产后泄泻 712

八、产后便秘 712

九、产后小便淋 713

第九节 妇女症癥 715

第十二章 儿科病证 724

第一节 麻疹 724

第二节 急惊风 727

第三节 吐泻和慢惊风 729

第四节 疳积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