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部分 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基础 3
第一章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思想及其由来 3
第一节 结构-定向教学的出发点 3
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3
二、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优化教学系统 7
第二节 结构-定向教学思想体系 9
一、结构-定向教学的基本观点 9
二、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依据 14
三、结构-定向教学的学习规律依据 17
四、结构-定向教学体制及执行原则 18
第三节 结构-定向教学原理的由来 20
一、分析教学实际,进行长期实验,提出整体改革设想 20
二、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 22
第二章 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 25
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社会 25
一、人类社会与人 25
二、人类个体的再生产 28
第二节 教育系统的基本特点 30
一、教育系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构成 30
二、教育系统中,人际交往的内容在于传递经验(社会生活经验) 31
三、教育系统是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来造就人的一种特殊系统 33
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34
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 34
一、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35
二、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7
三、对教育的经验传递本性应有的正确理解 41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的关系 43
一、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44
二、教育与社会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制约性 49
第一节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51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51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观点及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 51
二、学习的作用 55
第二节 学习的一般机制 57
一、学习的发生 57
二、学习的进行 58
三、学习的终结 60
第三节 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 61
一、学生学习的特点 61
二、学生学习的模式与类型 68
第四节 学习与发展 74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74
二、学习与个体生理发展的关系 80
三、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87
四、学习准备和发展性教学 92
第四章 能力的类化经验说 96
第一节 类化经验说的由来 96
一、有关能力实质问题上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97
二、在能力实质问题上的主要认识错误及其根源 100
三、作为个体心理特性的能力的实质,乃是类化了的个体经验 102
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分析及其理论依据 104
一、活动及其结构分析 104
三、知识因素、技能因素及其对活动的自我调节作用 106
二、活动结构的自我调节功能分析 106
第三节 知识、技能的类化过程及能力形成、发展途径 111
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类化的前提,是能力形成的开端 111
二、知识与技能的类化,必须通过学习的迁移才能实现 113
三、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17
第二部分 结构-定向教学的学习规律依据 125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125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125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125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127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模式 132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 135
第二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135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138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42
一、创设问题情境 142
二、恰当控制动机激起水平 145
三、充分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 147
四、学习竞赛的作用 148
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150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152
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 152
第六章 学习的迁移 152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153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157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过程及机制 158
一、学习迁移与认知 159
二、学习迁移中的认知成分 161
三、经验的整合 163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67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167
二、经验的概括水平 169
三、迁移的认知技能 172
四、定势的作用 173
第四节 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178
一、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 178
二、依据迁移要求,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180
三、依据迁移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181
四、依据迁移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 182
第七章 知识及其掌握概述 185
第一节 知识及其掌握的意义、作用 185
一、什么是知识 185
二、什么是知识的掌握 190
一、知识掌握的心理机制 194
第二节 掌握知识的基本心智动作 194
二、知识掌握的基本心智(智力)动作 195
三、知识掌握中各种心智(智力)动作间的关系 205
第三节 影响知识掌握的一般条件 206
一、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206
二、已有知识的准备 207
三、心智技能的掌握 211
四、教材结构 212
第八章 心智技能及其形成 215
第一节 心智技能及其作用 215
一、心智技能及其特点 215
二、心智技能的作用 221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23
一、原型定向阶段 224
二、原型操作阶段 228
三、原型内化阶段 230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培训 232
一、原型模拟 232
二、分阶段练习 240
第九章 操作技能及其形成 245
第一节 操作技能的特点及作用 245
一、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245
二、操作技能的生理机制 250
三、操作技能的分类 256
四、操作技能的作用 257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58
一、操作的定向 259
二、操作的模仿 263
三、操作的整合 266
四、操作的熟练 268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培训 271
一、操作定向的培训 271
二、操作模仿的培训 276
三、操作整合的培训 280
四、操作熟练的培训 282
第十章 行为规范及其接受 287
第一节 行为规范及其接受的意义、作用 287
一、行为规范及其意义、作用 287
二、行为规范的学习 291
三、行为规范学习的作用 297
第二节 行为规范的接受过程 298
一、行为规范的依从 298
二、行为规范的认同 307
三、行为规范的信奉 311
一、依从学习的条件 315
第三节 行为规范的接受条件 315
二、认同学习的条件 322
三、信奉学习的条件 328
第三部分 结构-定向教学的设计与考核 335
第十一章 教学的设计 335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335
一、教学设计及其类型 335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340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42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原则 342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346
第三节 教学体制的设计及其执行原则 350
一、教学目标及其设计原则 351
二、教材及其设计原则 353
三、教学活动及其设计原则 357
四、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及其设计原则 360
第四节 教学媒体及其选择 362
一、教学媒体及其作用 362
二、教学媒体的类型 364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367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374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及其作用 374
第十二章 教学成效的考核及评估 374
二、学绩测验的类型 376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378
第二节 编制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 381
一、效度 381
二、信度 384
第三节 学绩测验的编制及应用 387
一、命题 387
二、评分 393
三、测验结果分析 395
参考书目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