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1
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6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6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10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及其学习意义 12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2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4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17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17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8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
商品的价值量 21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3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5
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 25
货币的职能 28
货币流通规律 30
第三节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3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3
在私有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35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39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39
货币向资本转化 39
剩余价值率 40
劳动力成为商品 42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43
剩余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7
资本的本质 48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8
第三节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49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5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家加强剥削雇佣工人的特点 54
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56
工资的本质 56
工资的形式 58
工人为提高工资而斗争 59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62
第三章 资本积累 6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5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67
资本的有机构成 67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69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7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74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7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77
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80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84
产业资本循环 84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84
资本的周转 87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92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92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94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96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00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103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103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03
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 104
利润平均化和生产价格 106
商业资本及其职能 11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10
商业利润 111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113
借贷资本 113
利息和利息率 115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16
股票和股票价格 117
第四节 地租 118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18
级差地租 119
绝对地租 122
土地价格 123
垄断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126
第一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126
第六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126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 128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29
垄断与竞争 130
国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131
国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136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是帝国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 14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14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143
第三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47
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147
帝国主义的垂死性 150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主义革命 1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54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初级阶段 154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55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及其途径 1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162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 1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和基本特征 16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71
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和落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71
发展生产力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 172
生产力是检验是否搞合格的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标志 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 176
社会本义全民所有制 176
第八章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76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79
社会主义联合经济 181
第二节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183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然性 183
劳动者个体经济 185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86
社会主义的私营经济 1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 189
全民所有制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 189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方式 191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 194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198
第九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
第一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198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201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统一 202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2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206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06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特点 2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 211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211
社会主义价格的改革 2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竞争 216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216
社会主义竞争的作用和性质 2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222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2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经济效益 222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22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30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 230
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232
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233
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2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237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及其特点 23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企业 2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活力 241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241
社会主义企业的素质 243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体制改革 247
政企职责分开确立国家和企业的正确关系 247
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确立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 2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53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基础和特点 253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 256
企业经济核算的条件 258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2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260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作用 26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和市场体系 260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2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和信贷 266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特点和渠道 26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267
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作用 268
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和体系 2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73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273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途径 27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2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80
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 280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83
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86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91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91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293
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94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295
实现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 297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2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 300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300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 301
社会主义的消费水平 303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0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306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3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 310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10
引进先进技术 312
利用外资 3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地区 319
我国经济特区 319
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32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32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性 325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25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是新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27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是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的客观要求 328
第二节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基本任务 329
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329
协调国民经济重大的比例关系 332
搞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 339
第三节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机制 341
运用计划和市场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341
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实现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344
第四节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调节方式 346
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影响企业 346
结束语 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350
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350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条件和当前任务 356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