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二章 独立粒子运动 155
§2-1原子核的大块性质 155
2-1a.原子核的大小 155
2-1b.核子平均自由程 156
2-1c.动量分布(费密气体近似) 157
2-1d.核结合能 158
2-1e.对能 161
2-1f.同位旋量子数 162
2-1g.核位势 164
2-1h.费密气体的反对称化波函数 167
2-1i.激发谱的统计特点 171
§2-1的示例 176
§2-2原子核壳层结构的证据 209
2-2a.结合能 210
2-2b.偶-偶核的激发能 211
2-2c.能级密度 211
§2-2的示例 212
§2-3原子核的种类和丰度 216
2-3a.原子核的稳定性 216
2-3b.相对丰度和核起源 220
§2-3的示例 224
§2-4平均核位势 230
2-4a.单粒子能级序列.自旋-轨道耦合 230
2-4b.单粒子强度函数 233
2-4c.光学模型 235
§2-4的示例 242
§2-5核子相互作用与核势 264
2-5a.核子相互作用的主要特点 264
2-5b.核势与核子相互作用的关系 275
2-5c.核物质理论 287
§2-5的示例 288
附录 2A反对称乘积态,产生与湮没算子 298
2A-1反对称波函数 298
2A-2费密子产生算符的性质 299
2A-3单粒子算符 302
2A-4二粒子算符 303
2A-5粒子传递算符 304
2A-6x表象 304
2A-7密度矩阵 305
2A-8玻色子的产生算符 306
附录 2B能级密度的统计计算 308
2B-1能级密度函数及其拉普拉斯变换 308
2B-2拉普拉斯变换的逆变换 310
2B-4用准粒子激发描写能谱 313
2B-3单粒子态的平均填充数 313
2B-5能级密度计算的热力学解释 316
2B-6由附加量子数标记的能级密度的计算 317
附录 2C用无规矩阵表示涨落 323
2C-1二维矩阵矩阵元的无规分布 323
2C-2本征值与本征函数的分布 325
2C-3大维数的矩阵 328
附录 2D强度函数现象的模型 332
2D-1表象的选择 332
2D-2对角化 333
2D-3常数矩阵元的强度函数 333
2D-4耦合过程的时间相关描述 335
2D-5强度函数的第二矩 335
2D-6中间耦合阶段 336
2D-7计算非常数矩阵元的强度函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