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建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116023186
  • 页数:1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石油勘探新区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进行了综合性石油地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塔里木盆地石炭纪构造背景及原型盆地属性、层序地层、储层及非构造圈闭。本书实际资料丰富,尤其是研究方法上,强调了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钻井(岩心)资料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解释,对主要勘探目的层“东河砂岩”的沉积层序、沉积相、分布特点及与海平面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次建立了有别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克拉通内坳盆地层序地层框架模式;阐述了其内部构成的特点,以及这种框架中的非构造圈闭类型。本书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而且有指导勘探部署的重要实用价值,可供石油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1 区域构造与地层系统 1

1.1 区域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 1

1.1.1 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 2

1.1.2 石炭纪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 7

1.2 石炭纪地层系统 9

1.2.1 岩性段划分及其特征 9

1.2.2 岩石地层 11

1.2.3 生物化石组合与地层时代讨论 12

1.2.4 东河砂岩的时代归属及石炭系底界讨论 15

1.2.5 石炭系统间界线讨论 15

2.1 层序地层学中几个最基本的概念 17

2 塔中地区石炭系沉积层序与层序地层框架模式 17

2.2 层序边界的识别与沉积层序的划分和对比 18

2.2.1 地震反射界面与地震层序 18

2.2.2 根据测井、岩心资料划分出的层序边界与沉积层序 25

2.3 层序年限与级别的厘定 32

2.4 层序形成与发育的控制因素 32

2.5 一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的层序地层沉积模式及框架模式 33

2.6 塔中地区石炭纪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比 34

3 各层序及其体系域沉积相分析 36

3.1 沉积体系的概念及类型的划分 36

3.2 CⅠ层序——东河砂岩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36

3.2.1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特征 37

3.2.2海侵体系域沉积特征 37

3.2.3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特征 43

3.2.4不同沉积体系的粒度分析特征 45

3.2.5 古地貌格局与沉积演化 50

3.3 CⅡ层序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53

3.3.1 低水位体系域 53

3.3.2 海侵体系域 56

3.3.3 高水位体系域 56

3.4 CⅢ层序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61

3.5 CⅣ层序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61

3.5.1 陆架边缘体系域 62

3.5.2 海侵体系域 62

3.5.3 高水位体系域 62

3.6.2 海侵体系域 66

3.6.1 陆架边缘体系域 66

3.6 CⅤ层序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66

3.6.3 卡拉沙依组与小海子组的分界 67

4 石炭纪物源与古气候分析 68

4.1 物源分析 68

4.1.1 母岩性质 68

4.1.2 物源方向分析 72

4.1.3 再旋回造山带的构造背景讨论 73

4.2 古气候及其演化 76

4.2.1 沉积物颜色所反映的古气候 76

4.2.2 岩石类型所反映的古气候 76

5.1.3 次生加大胶结作用 78

5.1.2 压溶作用 78

5.1.1 压实作用 78

5.1 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78

5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78

5.1.4 粘土矿物转化和自生沉淀作用 79

5.1.5 溶蚀作用 81

5.1.6 碳酸盐岩矿物的交代充填作用 81

5.1.7 硫酸盐、盐岩胶结作用 82

5.1.8 其它成岩作用 82

5.2 成岩阶段的划分 82

5.2.1 成岩阶段的划分及主要标志 82

5.2.2 塔中地区石炭系现所处成岩阶段划分 83

5.3.1 有利沉积相带奠定了深埋优质储层的物质基础 85

5.3 深埋优质碎屑岩储层成因讨论 85

5.3.2 埋藏热演化史 87

5.3.3 有机质热演化史 89

5.3.4 油气藏形成史 91

5.3.5 孔隙流体的性质 92

5.4 成岩作用演化与孔隙演化模式 96

5.5 储层评价 98

5.5.1 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特征 98

5.5.2 孔隙结构类型 98

5.5.3 储层类型及特征 100

5.5.4 储层的综合评价与展布 100

6.1.3 溶解作用 102

6.1.1 胶结作用 102

6.1.2 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102

6.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102

6 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102

6.1.4 压实压溶作用 103

6.1.5 膏盐化 103

6.1.6 重晶石化 104

6.2 成岩作用序列与孔隙演化 104

6.3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特征 105

6.4 孔喉结构特征及储层分类 106

6.4.1 大孔粗-中喉型 106

6.4.2中孔细喉型 106

6.4.3 小孔极细喉型 106

6.5.2 TZ10井区 107

6.5.1 TZ4、TZ6井区 107

6.5 储层评价 107

7 非构造圈闭 108

7.1 非构造圈闭类型 108

7.2 非构造圈闭成因特征与成藏组合 109

7.2.1不整合面地层超覆尖灭圈闭 109

7.2.2 古城鼻隆区Ⅰ型层序界面上的侵蚀沟谷 111

7.2.3 卡拉沙依组中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 115

7.2.4 生屑灰岩段溶蚀孔洞岩性圈闭 115

7.3 新的靶区与下步勘探建议 116

8 结论 118

参考文献 120

英文摘要 123

图版及图版说明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