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山西封建经济 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 11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中情况 11
二 封建地租、商业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19
三 封建赋税剥削 25
四 山西摊丁入亩改革的受阻 29
五 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 33
第二节 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6
一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 36
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 39
第三节 山西商帮的崛起 48
一 盐商的发展 49
二 “船帮”的盛衰 58
二 “驼帮”的崛起 67
四 票号的产生 85
第四节 资本主义萌芽 102
一 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情况 102
三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滞缓的原因 108
第五节 鸦片走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3
一 鸦片在山西的走私 113
二 鸦片走私产生的后果 117
第二章 鸦片战后山西经济的变化 119
一 西方列强的觊觎和渗透 121
第一节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21
二 经济掠夺的主要形式 125
三 鸦片“合法化”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143
四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 148
第二节 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 151
一 手工纺织业的破坏及其与农业的分离 151
二 冶铁、制针业的破产 156
三 其它手工业的变迁 162
第三节 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及封建生产方式的延续 174
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及特点 174
二 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及其局限性 180
三 封建土地关系的继续保持 184
四 赋税制度、租佃关系及地租形态的变化 193
第四节 “丁戊奇荒”与人口的变动 203
一 “丁戊奇荒” 204
二 人口变动的原因 216
三 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219
第三章 山西商人的长足发展及衰落 223
第一节 山西商人发展概况 223
一 长足发展的原因 223
二 发展的一般概况 236
第二节 驼帮与金融资本的鼎盛 260
一 驼帮的曲折发展 260
二 金融资本的兴盔 266
第三节 山西商人的历史启示及其作用 280
一 晋商精神 280
二 晋商的经营管理 285
三 晋商的历史作用 294
第四节 山西商人的封建性及其衰落 311
一 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 311
二 晋商与封建手工业的关系 316
三 晋商与近代工业的关系 320
四 晋商的衰落及原因 327
第四章 山西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337
一 近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339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发轫 339
二 近代工业的初创 346
第二节 反帝保矿运动 353
一 晋矿开采权的丧失 353
二 收回矿权的斗争 355
三 保晋公司概况 361
第三节 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371
一 煤炭、冶金、机械业 372
二 交通、邮政、电讯业 384
三 电力、面粉业 392
四 纺织、造纸、印刷业 394
一 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397
第四节 近代工业的特点及新生各阶级 397
二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产生 405
第五章 辛亥革命后的山西农业 419
第一节 阎锡山早期对农业的控制 419
一 “村本政治” 420
一 “用民政治” 423
三 “六政三事” 428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农业经济 445
一 “绥西兵垦” 445
二 农业建设计划及实施 449
三 “土地村公有” 452
第三节 抗战时期晋西阎管区的农业经济 457
一 “新经济政策” 459
二 “兵农合一” 467
第六章 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财政金融 475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的财政金融 475
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金融状况 475
二 山西省银行的成立 477
三 金融业的近代化 482
四 财政收支概况 485
五 晋钞的发行及中原大战后的混乱状况 499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财政金融 503
一 省银行的改组和三银号的建立 503
二 “物产证券”和实物十足准备库 509
三 县银号与村信用合作社 514
四 “四银行号”的发展及财政收支状况 520
第三节 抗战时期阎管区的金融业 535
一 省铁随菅办事处的成立与第三次印发晋钞 535
二 “新经济政策”与发行合作券 537
第七章 阎锡山工业官僚资本的膨胀 543
第一节 工业官僚资本发展的背景及动因 543
一 中原大战前后山西社会状况 543
二 锡山经济思想的形成 552
一 组织构建 563
第二节 官僚资本膨胀前的准备 563
二 资金筹措 568
三 教育培养 576
第三节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581
一 “十年计划案”的主要内容 581
二 西北实业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585
三 交通邮电业的发展 630
四 “十年计划案”实施的历史作用 640
第八章 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外贸 648
第一节 甲午战后列强对山西经济侵略的加深 648
一 外国洋行控制外贸的主要方式 648
二 洋货进一步倾销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 657
三 “祥记公司”与洋油的倾销 665
第二节 三十年代外贸业的发展 671
一 阎锡山复兴外贸的战略措施 674
二 主要商品出口概况 679
三 晋煤运销及受阻原因 685
四 对外贸易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694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沦陷区经济的殖民地化 700
第一节 日伪在山西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机构 701
一 日伪统治机构述略 701
二 日伪经济统治机构 705
第二节 日伪对农业的掠夺与破坏 711
一 对农产品的搜刮 711
二 罪恶的鸦片政策 716
三 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719
第三节 日伪对工业的垄断 723
一 煤炭工业 727
二 其它重化工业 752
三 轻工业 761
第四节 日伪的财政聚敛与金融侵略 767
一 财政聚敛 767
二 金融侵略 770
第五节 日伪对沦陷区贸易的统制 776
一 沦陷区的商业 776
二 沦陷区的粮食配给 787
三 沦陷区的对外贸易 794
四 日军对战略物资的掠夺 799
第六节 沦陷区的人口与劳动力 807
一 日军对山西劳动力的掠夺 807
二 日军对山西人民的屠杀 810
三 沦陷区的人口变动 813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817
第一节 抗战初期根据地的开辟和经济形势 817
一 政治形势和根据地的创立 817
二 初创时的经济状况和建设条件 820
第二节 根据地的农业建设 823
一 “筹粮筹款”与“合理负担” 823
二 减租减息运动及历史意义 825
三 大生产与互助合作运动 833
四 与日伪的粮棉斗争 838
五 根据地的副业开发 841
第三节 根据地的工业建设 842
一 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壮大 843
二 其它日用品的生产 849
三 自力更生发展军工 855
第四节 根据地的商业贸易 862
一 商业贸易的初步发展 862
二 困难时期经贸工作的调整 867
三 统一领导体制与经贸工作的顺利开展 870
一 各银行的产生 876
第五节 根据地的金融建设 876
二 货币的发行 883
三 银行的信贷 887
四 争夺货币统治权的斗争 894
第六节 根据地的财政建设 903
一 根据地初创时的财政状况 903
二 征收公粮,合理负担和统一累进税 907
三 合理安排人民负担 913
四 精兵减政,压缩开支 915
五 供给标准的制定 917
六 赈灾救荒,共渡困难 919
七 反对浪费,逐步健全财政制度 921
第十一章 山西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 924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 924
一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恢复与扩张 924
二 “兵农合一”暴政的强化及其破产 927
三 无力回天的“平民经济”政策 933
四 人民生活的极端恶化和反阎斗争的高涨 93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山西的胜利 942
一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943
二 解放区工商业的发展 952
三 解放区金融事业的发展 955
后记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