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鉴 1840-1949 鸦片战争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逸,郑永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687228
  • 页数:1167 页
图书介绍:《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十卷)的主编为戴逸。

目 录 2

第一篇总 论 2

一、东西方对奕的新格局——腐朽的清王朝与罪恶的殖民主义 2

(一)专制主义与闭关政策下的清王朝 2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与鸦片战争 3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风烟录 6

(一)烟毒的泛滥与正义的禁烟运动 6

(二)英国侵华战争始末 9

(三)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 11

(四)第一批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14

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15

(一)“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 16

(二)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自然经济 17

(三)“天朝”社会内部矛盾的加剧 18

(四)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经世派维新先驱思想的萌发 19

(五)传统学术文化的变迁 20

四、西方殖民主义侵华的继续与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 22

(一)英法侵华动因与殖民者的“修约”活动 22

(二)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23

(三)英法联军的北犯——《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24

(四)沙皇俄国对中国大片领土的掠夺 26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与影响 28

第二篇重大事件 31

一、葡萄牙人留居澳门 31

二、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宝岛台湾 36

三、雅克萨之战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38

四、洪任辉事件的前前后后 42

五、东印度公司攫取鸦片专卖权 49

六、中英两国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英使马嘎尔尼觐见乾隆大帝 51

七、公行制度的确立 56

八、阿美士德来华无功而返 57

九、“番妇”来华引起的风波 61

十、鸦片战争的前奏曲——律劳卑来华引起的中英冲突 64

十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取消 70

十二、东河总督任上的林则徐 71

十三、马礼逊——第一个踏上中国大陆的基督新教传教士 74

十四、传教士、鸦片烟贩、间谍三位一体的郭士立在华活动纪实 77

十五、道光皇帝的严厉禁烟 80

十六、“弛禁”与“严禁”之争 82

十七、林则徐与其湖广禁烟 85

十八、道光皇帝的决心与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 89

十九、钦差大臣林则徐巡阅澳门 91

二十、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的尊严与纯洁的道德心 94

二十一、九龙之战与澳门谈判 97

二十二、星条旗下的罪恶——美国与可耻的鸦片贸易 100

二十三、九票之差——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侵华决议揭秘 102

二十四、林维喜事件 106

二十五、道光皇帝的动摇——琦善取代了林则徐 108

二十六、关天培血溅虎门 111

二十七、老臣王鼎“尸谏”与林则徐西戍 113

二十八、林则徐在新疆 114

二十九、抗英战争中的杨芳与奕山 118

三十、莫须有的《穿鼻草约》 120

三十一、中国民众的意志与力量——三元里抗英 124

三十二、三总兵定海殉难 126

三十三、镇海之战与宁波之战 128

三十四、改变中国命运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 129

三十五、美、法的趁火打劫——《望厦条约》与《黄埔条约》 130

三十六、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究竟从中国勒索了多少赔款 132

三十七、姚莹冤狱 133

三十八、西方列强在华传教权的攫取与徐家汇教案 138

三十九、广东人民反对英国强租河南地的斗争 142

四十、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 143

四十一、矛头对准清政府的钟人杰起义 145

四十二、近代中国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46

四十三、黄竹岐事件 149

四十四、神光寺事件 150

四十五、白色幽灵的绿灯——鸦片贸易合法化 152

四十六、“浮动地狱”与反对掠卖华工的斗争 153

四十七、“白鹰号”惨案 156

四十八、青浦教案 158

四十九、《海国图志》东传日本 160

五十、近代中俄两国首次互赠图书始末 162

五十一、走出国门——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杰出代表容闳 165

五十二、澳门义士沈志亮智杀阿玛勒 168

五十三、香港毒面包案 170

五十四、国门钥匙掌握在谁的手中——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的设立 172

五十五、开门揖盗——子口税与厘金便宜选择 175

五十六、殖民者无理的“修约”要求 179

五十七、可耻的侵华借口——“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181

五十八、叶名琛客死印度 182

五十九、《资本论》提到的王茂荫事件 184

六十、悲壮的胜利——大沽滩头痛击英法联军 187

六十一、血战八里桥 190

六十二、通州谈判与巴夏礼被拘 192

六十三、历史不会忘记——圆明园万劫不复 195

六十四、恭亲王督办“和局” 197

六十五、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199

六十六、15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沦丧——沙皇俄国对中国大片 202

领土的攫取 202

六十七、鸦片战争后的澳门问题 206

六十八、上海租界问题始末 212

六十九、香港问题始末 218

第三篇典章制度 225

一、法律·法规·条约 225

(一)《大清会典》 225

(二)《清通典》 225

(三)《清通志》 225

(六)《大清律例通考》 226

(七)《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 226

(四)《清文献通考》 226

(五)《大清律例》 226

(八)《钦定吏部则例》 227

(九)《钦定吏部处分则例》 227

(十)《钦定户部则例》 227

(十一)《钦定户部漕运会书》 227

(十二)《钦定礼部则例》 227

(十三)《大清通礼》 228

(十四)《钦定中枢政考》 228

(十五)《钦定工部则例》 228

(十六)《钦定台规》 228

(十七)《钦定理藩院则例》 228

(二十一)《科场条例》 229

(二十)《钦定八旗则例》 229

(二十二)《取用匠夫例》 229

(十八)《钦定宗人府则例》 229

(十九)《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 229

(二十三)《逃走太监治罪例》 230

(二十四)《钦定回疆则例》 230

(二十五)《番例条款》 230

(二十六)《钦定西藏章程》 230

(二十七)《严禁流民出口私垦章程》 231

(二十八)剃发令 231

(二十九)圈地令 231

(三十)逃人法 231

(三十三)《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232

(三十四)《中俄恰克图条约》 232

(三十二)《中俄尼布楚条约》 232

(三十一)迁海令 232

(三十五)《管理澳夷章程》 233

(三十六)《澳门葡人善后事宜十二条》 233

(三十七)《防范外夷条规》 233

(三十八)《民夷交易章程》 233

(三十九)《查禁鸦片条规》 234

(四十)《惩办械斗章程》 234

(四十一)《失察鸦片烟条例》 234

(四十二)《查禁官银出洋及私货入口章程》 234

(四十三)《查禁纹银偷漏及鸦片分销章程》 235

(四十四)《防范夷人章程八条》 235

(四十五)《防夷新规八条》 235

(四十六)《收缴趸船烟箱章程》 236

(四十七)《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 236

(五十一)《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37

(五十)《虎门条约》 237

(四十九)中英《南京条约》 237

(四十八)《洋人携带鸦片入口治罪专条》 237

(五十二)中美《望厦条约》 238

(五十三)中法《黄埔条约》 238

(五十四)《上海租地章程》 238

(五十五)《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238

(五十六)《中俄瑷珲条约》 239

(五十七)《中俄天津条约》 239

(五十八)《中美天津条约》 239

(五十九)《中英天津条约》 239

(六十)《中法天津条约》 240

(六十一)《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40

(六十二)《中英北京条约》 240

(六十五)《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41

(六十四)《中俄北京条约》 241

(六十三)《中法北京条约》 241

二、衙署·职官 242

(一)内阁 242

(二)军机处 242

(三)吏部 242

(四)户部 243

(五)礼部 243

(六)兵部 243

(七)刑部 243

(八)工部 244

(九)都察院 244

(十)理藩院 244

(十一)通政使司 244

(十六)光禄寺 245

(十五)太常寺 245

(十三)奏事处 245

(十二)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245

(十四)中书科 245

(十七)鸿胪寺 246

(十八)大理寺 246

(十九)太仆寺 246

(二十)翰林院 246

(二十一)詹事府 246

(二十二)国子监 247

(二十三)钦天监 247

(二十四)太医院 247

(二十五)宗人府 247

(二十八)侍卫处 248

(三十)庶常馆 248

(二十九)乐部 248

(二十七)銮仪卫 248

(二十六)内务府 248

(三十一)南书房 249

(三十二)上书房 249

(三十三)方略馆 249

(三十四)起居注馆 249

(三十五)玉牒馆 249

(三十六)国史馆 250

(三十七)文渊阁 250

(三十八)律例馆 250

(三十九)清吏司 250

(四十)司务厅 250

(四十一)当月处 250

(四十六)捐纳房 251

(四十五)八旗俸饷处 251

(四十三)十五道 251

(四十二)督催所 251

(四十四)六科 251

(四十七)内府三院 252

(四十八)升平署 252

(四十九)养心殿造办处 252

(五十)敬事房 252

(五十一)三织造处 252

(五十二)五城察院 253

(五十三)五城兵马司 253

(五十四)俄罗斯馆 253

(五十五)喇嘛印务处 253

(五十六)钱法堂 253

(五十七)宝泉局 253

(六十一)盛京五部 254

(六十二)户关 254

(五十八)宝源局 254

(六十)盛京内务府 254

(五十九)公估局 254

(六十三)工关 255

(六十四)常关 255

(六十五)海关 255

(六十六)粤海关 255

(六十七)津海关 256

(六十八)会同四译馆 256

(六十九)军台 256

(七十)噶厦 256

(七十一)英国东印度公司 256

(七十五)会审公廨 257

(七十四)工部局 257

(一三一)典史 257

(七十三)公班衙 257

(七十二)印度和中国协会 257

(七十九)军机大臣 258

(七十六)大学士 258

(七十八)中堂 258

(七十七)协办大学士 258

(八十)尚书 259

(八十一)侍郎 259

(八十二)都察院都御史 259

(八十三)卿 259

(八十四)少卿 259

(八十五)詹事 259

(八十六)京堂 260

(八十七)郎中 260

(八十八)员外郎 260

(八十九)章京 260

(九十)翰林 260

(九十一)修撰 260

(九十六)给事中 261

(九十七)中书 261

(九十二)编修 261

(九十五)监察御史 261

(九十四)庶吉士 261

(九十三)检讨 261

(九十八)主事 262

(九十九)笔帖式 262

(一○○)经承 262

(一○一)祭酒 262

(一○二)司业 262

(一○三)博士 262

(一○七)五口通商大臣 263

(一○八)三口通商大臣 263

(一○六)顾命大臣 263

(一○五)钦差大臣 263

(一○四)助教 263

(一○九)总督 264

(一一○)部堂 264

(一一一)巡抚 264

(一一二)中丞 264

(一一三)提塘 264

(一一四)布政使 265

(一一五)按察使 265

(一一六)道员 265

(一一七)分守道 265

(一一八)分巡道 265

(一二四)知县 266

(一二三)知州 266

(一二二)通判 266

(一二一)同知 266

(一二○)知府 266

(一一九)监司 266

(一二五)县丞 267

(一二六)主簿 267

(一二七)经历 267

(一二八)照磨 267

(一二九)司狱 267

(一三○)巡检 267

(一三二)典吏 268

(一三三)河道总督 268

(一三四)管河道 268

(一三五)漕运总督 268

(一三六)仓场侍郎 268

(一四一)海关道 269

(一四○)盐法道 269

(一三七)督粮道 269

(一三八)盐政 269

(一三九)盐运使 269

(一四二)学政 270

(一四三)教授 270

(一四四)学正 270

(一四五)教谕 270

(一四六)训导 270

(一四七)九门提督 270

(一四八)统领 271

(一四九)将军 271

(一五○)都统 271

(一五一)城守尉 271

(一五二)防守尉 271

(一五六)提督 272

(一五八)副将 272

(一五七)总兵 272

(一五三)骁骑校 272

(一五五)佐领 272

(一五四)参领 272

(一五九)参将 273

(一六○)游击 273

(一六一)都司 273

(一六二)守备 273

(一六三)千总 273

(一六四)把总 273

(一六九)定边左副将军 274

(一六八)帮办大臣 274

(一六七)领队大臣 274

(一六五)巡捕 274

(一六六)参赞大臣 274

(一七○)札萨克 275

(一七一)盟长 275

(一七二)台吉 275

(一七三)塔布囊 275

(一七四)西宁办事大臣 275

(一七五)伊犁将军 276

(一七六)伯克 276

(一七七)阿奇木伯克 276

(一七八)西藏办事大臣 276

(一七九)达赖喇嘛 276

(一八二)呼毕勒罕 277

(一八三)噶布伦 277

(一八一)呼图克图 277

(一八○)班禅额尔德尼 277

(一八四)堪布 278

(一八五)唐古特官 278

(一八六)土官 278

(一八七)土司 278

(一八八)宣慰使 278

(一八九)宣抚使 278

(一九○)大班 279

(一九一)公使 279

(一九二)领事 279

三、有关制度·名词术语 279

(一)九卿 279

(六)封疆大吏 280

(五)行走 280

(七)正印官 280

(三)堂官 280

(二)三法司 280

(四)司官 280

(八)佐貳 281

(九)幕宾 281

(十)吏 281

(十一)宗更 281

(十二)觉罗 281

(十三)紫带子 282

(十四)封爵 282

(十五)亲王 282

(十六)郡王 282

(十七)贝勒 282

(二十一)册封 283

(二十三)加衔 283

(二十二)封典 283

(十八)贝子 283

(二十)格格 283

(十九)福晋 283

(二十四)官品 284

(二十五)未入流 284

(二十六)顶戴 284

(二十七)花翎 284

(二十八)命妇 284

(二十九)铨选 284

(三十二)承荫 285

(三十三)捐纳 285

(三十)正途 285

(三十一)异途 285

(三十四)大挑 286

(三十五)官缺 286

(三十六)候补 286

(三十七)开坊 286

(三十八)引见 286

(三十九)护理 287

(四十)署理 287

(四十一)回避 287

(四十二)京察 287

(四十三)大计 287

(四十七)终养 288

(四十九)夺情 288

(四十八)守制 288

(四十六)议处 288

(四十五)议叙 288

(四十四)军政 288

(五十)休致 289

(五十一)起复 289

(五十二)俸禄 289

(五十三)养廉 289

(五十四)上谕 289

(五十五)朱谕 290

(五十六)题本 290

(五十七)奏折 290

(五十八)票拟 290

(五十九)红本 290

(六十四)甘结 291

(六十二)印信 291

(六十三)关防 291

(六十)明发上谕 291

(六十一)廷寄 291

(六十五)磨勘 292

(六十六)点卯 292

(六十七)督催制度 292

(六十八)会审制度 292

(六十九)社学 292

(七十)疍户 293

(七十一)租界制度 293

(七十二)沿海贸易权 293

(七十三)内河航行权 294

(七十四)领事裁判权 294

(七十五)最惠国待遇 294

(七十六)契约华工 294

(七十九)正租 295

(八十)耗羡 295

(七十七)摊丁入亩 295

(七十八)正赋 295

(八十一)滚单 296

(八十二)更名田 296

(八十三)民田 296

(八十四)官田 296

(八十五)庄田 296

(八十六)永佃制 297

(八十七)刑名 297

(八十八)钱谷 297

(八十九)盐商 297

(九十)盐引 297

(九十五)茶课 298

(九十四)茶引 298

(九十六)行茶护帖 298

(九十一)盐课 298

(九十二)盐私 298

(九十三)茶商 298

(九十七)茶马事例 299

(九十八)漕粮 299

(九十九)漕折 299

(一○○)漕运 299

(一○一)漕规 299

(一○二)漕帮 299

(一○六)报灾 300

(一○八)赈济 300

(一○七)勘灾 300

(一○五)监兑 300

(一○四)漕项 300

(一○三)漕私 300

(一○九)常平仓 301

(一一○)社仓 301

(一一一)义仓 301

(一一二)会馆 301

(一一三)公所 302

(一一四)行会 302

(一一五)行帮 302

(一一六)行规 302

(一一七)行头 302

(一一八)行户 302

(一二四)丝行 303

(一二三)商禁 303

(一二二)商籍 303

(一二○)商业行会 303

(一一九)叫帮 303

(一二一)商总 303

(一二五)牙行 304

(一二六)十三行 304

(一二七)公行 304

(一二八)买办 304

(一二九)通事 305

(一三○)行商 305

(一三一)洋商 305

(一三二)散商 305

(一三三)洋行 305

(一三六)关税 306

(一三七)关余 306

(一三五)洋药捐 306

(一三四)夷馆 306

(一三八)关平 307

(一三九)库平 307

(一四○)大清宝钞 307

(一四一)户部官票 307

(一四二)银两 307

(一四三)纹银 308

(一四四)海关两 308

(一四五)制钱 308

(一四六)大钱 308

(一四七)银元 308

(一五二)钱庄 309

(一五一)票号 309

(一五○)官银钱号 309

(一四八)规元 309

(一四九)鹰洋 309

(一五三)银行 310

(一五四)闭关政策 310

(一五五)保商制度 310

(一五六)商埠 311

(一五七)商欠 311

(一五八)鸦片贸易 311

(一五九)趸船 312

(一六○)窑口 312

(一六一)五口通商 312

(一六二)协定关税 312

(一六三)子口税 312

(一六六)绿营兵 313

(一六七)水师 313

(一六五)八旗兵 313

(一六四)经制兵 313

(一六八)养育兵 314

(一六九)禁旅八旗 314

(一七○)亲军营 314

(一七一)护军营 314

(一七二)步军营 314

(一七三)前锋营 315

(一七四)健锐营 315

(一七五)火器营 315

(一七六)善扑营 315

(一七七)虎枪营 315

(一七八)骁骑营 315

(一八三)营 316

(一八二)协 316

(一八四)汛 316

(一八○)标 316

(一七九)驻防八旗 316

(一八一)镇 316

(一八五)中军 317

(一八六)团练 317

(一八七)勇营 317

(一八八)卡伦 317

(一八九)鄂博 317

(一九○)十恶 318

(一九一)八议 318

(一九二)六赃 318

(一九三)五刑 318

(一九七)流刑 319

(一九九)弃市 319

(一九八)死刑 319

(一九五)杖刑 319

(一九六)徒刑 319

(一九四)笞刑 319

(二○○)枭首 320

(二○一)凌迟 320

(二○二)立枷 320

(二○三)籍没 320

(二○四)族诛 320

(二○五)监候 320

(二○六)立决 320

(二一一)书院制 321

(二○九)热审 321

(二一○)官学 321

(二○七)秋审 321

(二○八)朝审 321

(二一二)山长 322

(二一三)私塾 322

(二一四)蒙学 322

(二一五)童试 322

(二一六)县试 322

(二一七)府试 322

(二一八)院试 323

(二一九)乡试 323

(二二○)会试 323

(二二一)殿试 323

(二二二)朝考 323

(二二六)进士 324

(二二八)状元 324

(二二七)及第 324

(二二四)秀才 324

(二二五)举人 324

(二二三)童生 324

(二二九)榜眼 325

(二三○)探花 325

(二三一)传胪 325

(二三二)连中三元 325

(二三三)入泮 325

(二三四)监生 325

(二三五)贡生 325

(二四二)荫贡 326

(二四一)例贡 326

(二三九)岁贡 326

(二四○)恩贡 326

(二三八)拔贡 326

(二三七)优贡 326

(二三六)廪生 326

(二四三)制科 327

(二四四)八股文 327

(二四五)试帖诗 327

(二四六)八旗制度 327

(二四七)满洲八旗 328

(二四八)上三旗 328

(二四九)下五旗 328

(二五○)包衣 328

(二五一)苏拉 328

(二五五)喇嘛教 329

(二五四)盟旗制 329

(二五三)八旗汉军 329

(二五二)八旗蒙古 329

(二五六)黄教 330

(二五七)金本巴瓶掣签 330

(二五八)改土归流 330

(二五九)年班 330

(二六○)围班 331

(二六一)贡萨制度 331

(二六二)会社制度 331

第四篇思想文化 333

一、思想文化 333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经学 333

(二)嘉道年间的士林风气和经世思潮的兴起 336

(三)鸦片战争时期的开眼看世界思潮 340

(四)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 346

(五)林则徐的民本思想 349

(六)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 353

(七)魏源的哲学思想 358

(八)魏源的军事思想 362

(九)林则徐的经济思想 365

(十)魏源的经济思想 371

(十一)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思想 376

(十二)危机意识与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北舆地学 380

(十三)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学与文学 385

二、典籍·文献 391

(一)《汉学师承记》 391

(二)《汉学商兑》 392

(三)《明良论》 392

(四)《乙丙之际箸议》 393

(五)《尊隐》 394

(七)《畿辅水利议》 395

(六)《农宗》 395

(八)《四洲志》 396

(九)《皇朝经世文编》 397

(十)《圣武记》 397

(十一)《道光洋艘征抚记》 398

(十二)《海国图志》 399

(十三)《默觚》 400

(十四)《海录》 401

(十五)《海国四说》 401

(十六)《夷氛闻记》 403

(十七)《中西纪事》 404

(十八)《瀛环志略》 404

(十九)《康輶纪行》 405

(二十)《朔方备乘》 406

(二十一)《蒙古游牧记》 407

(二十二)《植物名实图考》 408

(二十三)《筹办夷务始末》 409

(二十四)《中国丛报》 409

1581年 411

1601年 411

1600年 411

1598年 411

1596年 411

1595年 411

1589年 411

1583年 411

1576年 411

1580年 411

1575年 411

1574年 411

1573年 411

1557年 411

1553年 411

第五篇大事记 411

1635年 412

1637年 412

1626年 412

1624年 412

1640年 412

1642年 412

1643年 412

1644年 412

1629年 412

1619年 412

1614年 412

1613年 412

1612年 412

1610年 412

1607年 412

1604年 412

1622年 412

1662年 413

1685年 413

1683年 413

1676年 413

1675年 413

1674年 413

1670年 413

1663年 413

1661年 413

1660年 413

1658年 413

1652年 413

1650年 413

1649年 413

1647年 413

1645年 413

1731年 414

1729年 414

1728年 414

1727年 414

1723年 414

1720年 414

1719年 414

1717年 414

1715年 414

1704年 414

1700年 414

1698年 414

1694年 414

1690年 414

1688年 414

1686年 414

1709年 414

1776年 415

1759年 415

1770年 415

1773年 415

1757年 415

1777年 415

1779年 415

1780年 415

1782年 415

1750年 415

1755年 415

1751年 415

1749年 415

1744年 415

1743年 415

1741年 415

1740年 415

1736年 415

1805年 416

1806年 416

1807年 416

1808年 416

1804年 416

1809年 416

1810年 416

1811年 416

1793年 416

1800年 416

1798年 416

1796年 416

1792年 416

1785年 416

1784年 416

1802年 416

1823年 417

1829年 417

1827年 417

1826年 417

1825年 417

1824年 417

1819年 417

1822年 417

1820年 417

1816年 417

1815年 417

1814年 417

1813年 417

1830年 418

1831年 418

1832年 418

1834年 419

1833年 419

1835年 420

1836年 420

1837年 421

1838年 421

1839年 422

1840年 425

1841年 428

1842年 431

1843年 433

1844年 434

1845年 435

1846 年 436

1848年 437

1847年 437

1849 年 438

1850年 439

1851 年 440

1852年 440

1853 年 441

1854 年 442

1855年 445

1856 年 446

1857年 448

1858年 451

1859年 457

1860 年 462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论述 471

英中冲突 马克思 471

第六篇文献史料 471

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 马克思 474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马克思 477

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恩格斯 478

鸦片贸易史 马克思 480

英中条约 马克思 483

中国和英国的条约 马克思 486

新的对华战争 马克思 489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496

(一)综述 496

道光洋艘征抚记 魏源 496

鸦片事略(节选) 511

防海纪略 陈之春 532

英国国会有关对中国鸦片贸易的听证会记录(节选) 罗伯特·英格利斯 547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鸦片走私 547

美国对华的鸦片贸易(节选) 丹涅特 611

鸦片罪过论 地尔洼 616

鸦片贸易的早期历史及战前经营方式 620

(三)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624

御史冯赞勋奏严禁鸦片烟折 624

刑部折奏酌加买食鸦片烟罪名 625

李鸿宾朱桂桢奏遵旨查办酌议章程折 626

林则徐奏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627

钦差大臣林则徐奏报英国烟贩查顿情形及请早颁严惩吸食鸦片律例片 629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 630

钦差大臣林则徐奏为英贩烟趸船鸦片尽数呈缴折 631

钦差大臣林则徐奏复洋商已缴鸦片请暂缓断绝互市片 633

江苏巡抚陈銮奏为遵旨稽查吴淞海口鸦片章程折 635

钦差大臣林则徐奏为英国等船只所呈缴之鸦片已一律收清折 637

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奏为外人夹带鸦片罪名应议专条片 638

大学士敬敏等奏为遵旨会议具奏严禁鸦片章程折 639

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奏报销化烟土已将及半折 651

林则徐等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 652

林则徐等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 653

林则徐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 654

(四)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 656

曼切斯特商会上首相迈尔本与外交大臣巴麦尊备忘录 656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656

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 657

林则徐等关于林维喜被杀案的告示 658

澳门军民政府关于禁止供应英人粮食和下令所有被英国人雇佣者离开的 659

两个告示 659

有关鸦片赔偿和对华作战问题的论述 661

林则徐号召沿海人民武装抗英的告示 665

林则徐等昭告洋人 666

悬赏缉拿英夷和船只 669

英人所中国所提要求 670

怡良在广州悬赏缉拿英国船与英国侵略者的告示 672

英国对中国的战争行动 673

所谓穿鼻草约 683

战争的进展 685

探闻广州败战纳款真实情形折附片 691

英夷入粤纪略 693

京口债城录 706

一八四○年至一八四一年英军占领舟山岛的回忆 717

英军第二次远征的进展 731

中英《南京条约》 733

中美《望厦条约》 734

三元里打仗日记(节录) 林福祥 738

(五)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738

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 739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739

宁波众义民公启 741

民歌二首 佚名 741

炮子谣 陈沣 742

夷氛闻记(选录) 梁廷枬 742

广州人民反入城的斗争 748

有关反入城问题的文告、照会 753

广州入城问题及其评述 755

广州人民的反抗斗争 759

广州商人和手工业者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764

在华二年记(选录) 麦华生 766

英军在华作战记(选录) 宾汉 781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选录) 马 士 796

中国战争纪事(选录) 奥却他朗尼 798

(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手工业经济 800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800

外国商品与中国手工业的竞争 810

中国手工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对外国商品侵入的抵抗 813

(七)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文化 821

明良论二 龚自珍 821

筹海篇(海国图志卷一至卷二) 魏源 822

《海国图志》——图文并茂的五十卷大作 840

三元里诗 845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846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846

推广鸦片贸易和对华经济侵略 846

广州入城问题和“修约”要求 855

进入中国内地的权利 867

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函 867

曼切斯特商工协会理事会第二十八次年报:要求英国政府为英国商人取得 867

约翰·包令致克勒拉得恩伯爵函 869

(二)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大沽、天津等地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870

思补斋自订年谱(摘录) 徐广缙 870

触藩始末(节录) 华廷杰 875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七弦河上钓叟 885

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庸庵全集续编卷下) 薛福成 889

粤客谈咸丰七年国耻 筱 园 893

粤民御夷录(节录) 900

平夷策(节录) 赵沅英 904

佛山忠义乡志(摘录一九二三年刊本) 冼宝干 910

天津夷务实记 不著撰人 911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 薛福成 922

攻打广州州的决定 925

侵占广州 931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937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944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959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963

(三)北京的失陷与侵略者的暴行 968

侵略军筹划北上和决定北塘登陆 968

新河、塘沽和沿白河的战斗 972

八里桥之战 975

侵略军在各地的暴行 979

庚申?辅纪变略 陈代卿 985

庚申夷氛纪略 赘漫野叟 986

庚申北略 不著撰人 996

庚申都城戒严事记 不著撰人 999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不著撰人 1003

罔极编(摘录) 吴可读 1009

清咸丰十年洋兵入京之日记 刘毓楠 1011

英法侵略军抢劫焚烧圆明园 1018

中西纪事(选录) 夏 燮 1030

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1053

英夷和议纪略 不著撰人 1087

(四)《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1090

侵略者胁迫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 1090

上海税则谈判 1101

侵略者武力胁迫订立北京条约 1106

中英天津条约 1114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118

中英北京条约(续增条约) 1118

(五)沙皇俄国对中国大片领土的攫取 1120

涅维尔斯科伊窥伺黑龙江的活动 1120

中法北京条约(续增条约)第六款 1120

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 1126

迫订瑷珲条约 1133

瑷珲订约情形折 奕 山 1135

中俄瑷珲和约 1137

普提雅廷的侵略使命 1137

联军情报的主要提供者 1140

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 1148

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奏片附件:中俄天津条约 1151

被迫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 1152

吉林将军景淳等奏与俄分界珲春势难密防及该地边界原来情形折 1160

俄续约已换惟地图一份未经画押折 奕 等 1161

中俄北京条约(续增条约) 1162

俄使强词背理会议分界未能定局折 明 谊 1163

同治谕迅速妥办勘分西界事宜 1165

中俄伊犁条约(改订条约) 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