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概述 1
1.1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时代背景 2
1.1.1 教育公平成为全球议题 2
1.1.2 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双重挑战 3
1.1.3 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4
1.2 教育资源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5
1.2.1 教育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5
1.2.2 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义和特征 6
1.3 国内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历史脉络 7
1.3.1 国际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历史发展 7
1.3.2 国内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历史发展 8
1.4 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0
1.4.1 当前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0
1.4.2 问题解决的路径分析 11
1.4.3 本书内容与结构 13
第2章 教育资源共享支撑环境及公共服务体系 15
2.1 国内教育资源公共支撑环境现状 17
2.1.1 我国教育资源共享政策演变历程 17
2.1.2 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19
2.1.3 我国教育资源共享建设重大工程 20
2.2 国际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建设 23
2.2.1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建设现状 23
2.2.2 国外基于云计算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战略 26
2.2.3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29
2.2.4 国外云计算应用于教育的典型项目 30
2.3 我国教育云资源典型案例 32
2.3.1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32
2.3.2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云 34
2.3.3 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36
2.3.4 湖南省“职教云” 39
2.3.5 福建省教育云 40
2.3.6 武汉教育云 43
2.3.7 华中师范大学云平台 45
2.4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支撑环境总结与启示 47
2.4.1 教育云平台发展策略 47
2.4.2 教育云发展建议 49
第3章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 51
3.1 领导力相关研究回顾 52
3.2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结构 54
3.2.1 认知力 54
3.2.2 规划力 55
3.2.3 执行力 56
3.2.4 协同力 57
3.2.5 控制力 57
3.3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动力系统与相关约束条件 59
3.3.1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动力系统 59
3.3.2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关约束条件 62
3.4 有效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保障机制 68
3.4.1 初创规划阶段的保障机制 69
3.4.2 协同互动阶段的保障机制 72
3.4.3 主动创新阶段的保障机制 75
第4章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传输配送机制研究 77
4.1 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内容建设与传输配送 78
4.1.1 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内容建设与传输配送实施的基础 78
4.1.2 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内容建设与传输配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80
4.2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传输配送的核心要素 81
4.2.1 传输主体与传输客体 82
4.2.2 传输内容 83
4.2.3 传输媒介 84
4.2.4 传输效率 85
4.3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传输配送机制 86
4.3.1 市场机制 87
4.3.2 服务机制 89
4.3.3 创新推广机制 91
4.3.4 评估激励机制 93
4.3.5 政策保障机制 96
4.3.6 技术保障机制 98
4.4 以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配送设计 100
4.4.1 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资源共享云服务体系构建 100
4.4.2 资源共享云服务体系基础服务功能 103
4.4.3 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资源建设与使用模式 110
4.4.4 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113
4.4.5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与运营状况 114
第5章 优质STEM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 117
5.1 国外STEM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118
5.1.1 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的“变革方程” 119
5.1.2 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的“项目引路” 127
5.1.3 对我国开展STEM教育的启示 134
5.2 国内STEM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研究——以创客空间为例 139
5.2.1 问卷设计与调查概况 140
5.2.2 调查结果分析 142
5.2.3 建议与对策 150
5.3 优秀STEM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反思 152
5.3.1 “小鸡孵化装置”教学设计与反思 153
5.3.2 “简易校园气象仪”教学设计与反思 167
第6章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的评估模型 177
6.1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相关综述 179
6.1.1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相关政策 179
6.1.2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研究 180
6.2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构建的模型参照 189
6.2.1 知识共享质量模型 189
6.2.2 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190
6.2.3 教育资源库使用效益评估模型 192
6.3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197
6.3.1 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 197
6.3.2 评估模型的设计原则 200
6.3.3 评估模型的核心理念 201
6.3.4 评估体系的研究方法 202
6.4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的形成 207
6.4.1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的形成路径 207
6.4.2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1.0的确定 208
6.4.3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2.0的形成 212
6.4.4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最终版 217
6.5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权重的确定 222
6.5.1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的一级指标权重 223
6.5.2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的二级指标权重 225
6.5.3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的三级指标权重 227
6.5.4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权重层次图 233
6.6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模型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236
第7章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研发 237
7.1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概述 238
7.1.1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 238
7.1.2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要素 240
7.1.3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框架 242
7.1.4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7
7.2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48
7.2.1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分析 248
7.2.2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设计 261
7.3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的原型实现 265
7.3.1 系统管理 265
7.3.2 输入设计 267
7.3.3 数据管理 269
7.3.4 输出设计 271
第8章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应用示范研究 273
8.1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路径 274
8.1.1 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 274
8.1.2 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282
8.1.3 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实拷问 285
8.2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框架的建构 291
8.2.1 资源共享的文化 294
8.2.2 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 295
8.2.3 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 299
8.2.4 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 301
8.3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案例分析 303
8.3.1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个案分析——以学科网为例 303
8.3.2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个案分析——以Share My Lesson为例 308
8.3.3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个案分析——以上海教育资源库为例 312
第9章 高等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319
9.1 高等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综述 320
9.1.1 高等教育教师资源共享 320
9.1.2 高等教育物质资源共享 322
9.1.3 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 323
9.2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促进校内优质数字资源共享研究 324
9.2.1 研究背景 324
9.2.2 设计理念、思路与原则 325
9.2.3 架构设计 327
9.2.4 应用效果 329
9.3 利用开放资源联盟促进高校校际间优质数字资源共享研究 330
9.3.1 研究背景 330
9.3.2 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及之间的作用关系 331
9.3.3 组织机构及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案 334
9.3.4 应用数据分析 338
9.3.5 结论 344
第10章 职业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345
10.1 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346
10.1.1 职业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现状 346
10.1.2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349
10.1.3 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策略 350
10.2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351
10.2.1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 351
10.2.2 技能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352
10.3 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的研究 353
10.3.1 制约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 354
10.3.2 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策略 355
10.4 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在职业教育共享方式研究 357
10.4.1 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的影响 357
10.4.2 工学结合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的影响 358
10.5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职业院校教学环境的研究 359
10.5.1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 360
10.5.2 教学资源的共享应用缓解设施、资金、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361
10.6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绩效研究 362
10.6.1 制约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因素分析 362
10.6.2 优质教育资源的测评指标体系建立 364
10.7 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367
10.7.1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机制分析 368
10.7.2 共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指导性标准 369
10.8 职业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案例 371
10.8.1 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智慧职教 371
10.8.2 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 376
第11章 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81
11.1 学历继续教育概述 382
11.1.1 成人高等教育 382
11.1.2 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 383
11.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84
11.1.4 现代远程教育 384
11.2 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 385
11.2.1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进程 385
11.2.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385
11.2.3 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386
11.3 成人函授教育的信息化 389
11.3.1 成人函授教育的窘境 389
11.3.2 成人函授教育开展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390
11.3.3 成人函授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改造 393
11.4 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 395
11.4.1 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395
11.4.2 公共服务体系的新使命 398
11.5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401
11.5.1 学习动因 403
11.5.2 技术条件 403
11.5.3 用户体验 404
11.5.4 质量保证 405
11.5.5 成果效能 405
11.5.6 利益机制 406
11.5.7 财政支持 406
11.5.8 生态环境 407
11.6 继续教育领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案例 408
11.6.1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网络学分互认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408
11.6.2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的共建共享之路 414
11.6.3 理工大学实验教学共享和学分互认的探索与实践 417
第12章 信息化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总结与展望 425
12.1 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总结 426
12.1.1 依托教育云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426
12.1.2 应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 427
12.1.3 尽快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传输配送机制 429
12.1.4 加快优质STEM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431
12.1.5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432
12.1.6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质量评估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433
12.1.7 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应用示范研究 434
12.1.8 高等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435
12.1.9 职业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437
12.1.10 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38
12.2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特色 441
12.3 未来研究展望 442
附录 447
附录A 用户问卷 448
附录B 管理员问卷 452
附录C 客观指标列表 453
附录D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评估指标权重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