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辨证处方》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道宗等编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3708482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具体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各种辨证方法及其立法、组方、施术等。

上篇 针灸处方基础 1

第一章 辨证 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

一、阴阳 1

二、表里 2

三、謇热 3

四、虚实 3

第二节 经络辨证 4

一、十二经脉辨证 4

(一)经脉病候 4

(二)经脉辨证 6

二、奇经八脉辩证 7

三、络脉辨证 8

四、皮部辩证 9

五、经筋辨证 10

六、经别辨证 12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2

一、肺病辨证 12

(一)虚证 12

(二)实证 13

(一)寒证 14

(三)兼证 14

二、大肠病辨证 14

八、膀胱病辨证 22

(一)虚寒证 22

(二)实热证 22

九、肝病辨证 23

(一)虚证 23

(二)实证 23

(三)兼证 24

十一、心包病辨证 25

(一)虚证 25

十二、三焦病辨证 25

(一)虚证 25

(二)实证 25

十、胆病辨证 25

(二)实证 26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26

一、卫分证 26

二、气分证 27

三、营分证 28

四、血分证 28

一、上焦温病辨证 29

第五节 三焦辨证 29

二、中焦温病辨证 30

三、下焦温病辨证 30

第六节 六经辨证 31

一、太阳病辨证 31

二、阳明病辨证 31

三、少阳病辨证 32

四、太阴病辨证 32

五、少阴病辨证 32

一、气病辨证 33

第七节 气血津液辨证 33

六、厥阴病辩证 33

二、血病辨证 34

三、气血同病辨证 35

四、津液病辨证 35

第二章 立法 37

第一节 治疗原则 37

第二节 治疗大法 39

第三章 组方 42

第一节 组方原则 42

一、主穴 42

三、配穴 43

二、辅穴 43

第二节 组成形式 44

第三节 选经取穴规律 45

一、十四经主治概要 46

二、取穴规律 47

第四节 配穴方法 58

一、前后配穴法 58

二、上下配穴法 59

三、左右配穴法 60

四、表里配穴法 61

五、远近配穴法 61

六、其他配穴法 63

第四章 施术 65

第一节 工具 65

第二节 手法 69

第三节 时间 74

第四节 刺激量 76

第五节 处方变化 77

下篇 针灸辨证处方 79

第一章 解表方 79

第一节 解表散寒 79

一、解表祛寒方 79

二、风杼解表方 80

四、风寒项强方 81

三、解表化饮方 81

五、伤寒头痛方 82

六、风寒表虚方 83

七、解表和中方 83

八、温寒化湿解表方 84

第二节 疏风清热 85

一、解表清热方 85

二、温病表热方 85

三、清肺平喘方 86

第三节 扶正解表 87

四、解表清热通窍方 87

一、益气扶正解表方 88

二、助阳解表方 88

三、滋阴清热解表方 89

四、预防感冒方 90

第二章 清热方 91

第一节 清气分热 91

一、八关大刺方 91

二、曲池清热方 92

二、清热凉血方 93

一、清营方 93

第二节 清营凉血 93

第三节 清热解毒 94

一、肠痈方 94

二、乳痈方 94

三、痈疳灸方 96

四、委中清热解毒方 96

五、合谷解毒方 97

六、周氏灸疡方 97

七、痄腮方 98

第四节 清脏腑热 99

八、上星迎香方 99

一、清热利咽方 100

二、车谷止痛方 100

三、疏风清目方 101

四、泻心方 101

五、消渴方 102

六、清肺消痈方 103

七、清胃和中方 103

八、清热调经方 104

第五节 清热祛暑 105

一、泄暑开窍方 105

一、养阴清肺方 106

二、清暑和中方 106

第六节 清虚热 106

二、退热除蒸方 107

第三章 温寒方 108

第一节 温中散寒 108

一、温中散寒方 108

二、健中方 109

三、温寒止吐方 110

四、温中止痢方 110

五、罗氏铺灸方 111

一、回阳九针方 112

第二节 回阳救逆 112

二、回阳固脱方 113

三、回阳救逆方 113

四、回阳益气方 114

五、温阳定喘方 115

第三节 温经散寒 115

一、温通关节方 115

二、寒邪阻络方 116

三、关元温疝方 117

四、温宫方 118

五、温宫止带方 118

一、和解少阳方 120

第四章 和解方 120

第一节 和解少阳 120

二、少阳耳聋方 121

三、少阳、阳明双解方 122

第二节 调和肝脾 122

一、调肝和脾止痛方 122

二、疏肝逍遥方 123

三、疏肝调经方 124

四、枢冲止泻方 124

一、降逆止呕方 125

第三节 调和肠胃 125

二、和解止呃方 126

第四节 治疟 126

一、大椎截疟方 127

二、截疟清热方 127

三、补虚治疟方 128

第五章 祛湿方 129

第一节 清热祛湿 129

一、中极通淋方 129

二、通利止痛方 130

三、清热除黄方 130

四、清热化湿止痢方 131

五、湿疹清热方 132

六、带状疱疹方 132

七、清热利湿止带方 133

八、除湿止痒方 134

第二节 健脾化湿 134

一、健脾止泻方 134

二、利湿退黄方 135

三、补土制水方 136

第三节 温化水湿 136

一、温肾消肿方 136

二、水臌胀方 137

三、温寒除黄方 138

四、湿脚气灸方 138

第四节 祛风胜湿 139

一、祛风除湿方 139

第六章 治风方 141

第一节 疏散外风 141

一、疏风止痛方 141

二、祛风牵正方 142

三、祛风消疹方 143

四、祛风生发方 143

五、破伤风方 144

第二节 平熄内风 145

六、活络方 145

一、育阴降压方 146

二、急惊风方 146

三、平肝止痛方 147

四、平肝通络方 147

五、滋液熄风方 148

六、镇肝熄风方 149

第一节 健脾化痰 150

一、健脾化痰方 150

第七章 祛痰方 150

二、利胆和胃化痰方 151

三、和中化痰方 152

四、化痰止呕方 152

第二节 温寒化痰 153

一、温肺化饮方 153

二、严氏充哮方 154

三、散寒止喘方 155

第三节 清热化痰 155

一、泻肺止哮方 155

二、清全化痰方 156

一、熄风镇痫方 157

三、安癫治狂方 157

第四节 治风化痰 157

二、舒痫方 158

三、祛风止嗽方 159

第五节 软坚化痰 159

一、消瘰疬方 160

二、乳癖消散方 161

第八章 理气方 162

第一节 行气 162

二、期门疏肝方 163

一、解郁方 163

三、开胞通痹方 164

四、温中行气方 164

五、支阳方 166

六、气秘方 166

七、气膛方 167

八、大敦?疝方 167

九、少泽通乳方 168

十、梅核气方 169

第二节 降气 169

二、热嗽方 170

三、除积降逆方 171

四、定喘方 172

一、寒嗽方 172

五、哮喘敷贴方 173

六、二内止呕方 173

七、温胃降逆方 174

八、膈关通噎方 175

九、奔豚气方 175

第一节 活血祛瘀 177

一、胁痛方 177

第九章 理血方 177

二、血瘀心痛方 178

三、活血和胃方 179

四、肠痈天应方 179

五、除痹方 179

六、瘀血腰痛方 180

七、活血通经止痛方 181

八、活血生发方 181

第二节 止血 182

一、凉血止血方 182

二、凉血消痔方 183

三、益气摄血方 183

四、升阳统血方 184

第一节 补气 186

一、补气方 186

第十章 补益方 186

二、太白健中方 187

三、补益肺气方 188

四、补心平惊方 189

五、益气通淋方 190

六、补中益气方 190

七、阴挺方 191

九、百会提肛方 192

八、三角灸方 192

第二节 补血 193

一、膈俞补血方 193

二、养血生乳方 194

三、健脾养心生血方 195

四、太冲养肝方 196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96

一、补气益血方 196

二、十全大补方 197

一、滋阴润肺方 198

第四节 补阴 198

二、四花祛痨方 199

三、太溪滋肾方 200

四、滋肾荣耳方 200

五、补虚祛劳方 201

六、健步方 202

第五节 补阳 203

一、温补下元方 203

二、补肾壮腰方 203

一、益气固表方 205

第一节 敛汗固表 205

第十一章 固涩方 205

二、温阳止汗方 206

三、养阴敛汗方 206

四、补血敛汗方 207

第二节 涩精止遗 207

一、补肾摄精方 208

二、清火补水摄精方 208

三、温元止遗方 209

四、降火束泉方 209

第三节 涩肠固脱 210

一、元枢止泻方 210

第四节 固崩止带 211

二、气陷失关方 211

一、治带方 212

二、益气固冲方 212

第十二章 安神方 214

第一节 镇静安神 214

一、扁鹊十三鬼穴方 214

二、徐秋夫十三鬼穴方 215

三、伤寒发狂方 216

四、定痫方 217

五、清心安眠方 218

第二节 补益安神 218

二、交泰方 219

一、养血平肝安神方 219

三、养阴除烦安神方 220

四、隐白安眠方 221

五、三络治呆方 221

六、健忘方 222

第十三章 开窍方 223

一、清热开窍方 223

二、温通开窍方 224

三、二中方 224

四、会阴救溺方 225

六、四关苏厥方 226

五、暑厥方 226

七、中风窍闭方 227

八、五心开窍方 228

九、手十二井方 228

第十四章 消导泻下方 230

第一节 消食导滞 230

一、消食方 230

二、梁门导滞方 231

三、疳积方 232

第二节 消痞化积 232

一、消积散瘀方 232

二、消瘿方 233

三、和中消痞方 234

第三节 泻下通便 234

一、通下方 235

二、导下方 235

第四节 驱虫 236

一、驱蛔理胃方 236

二、安蛔止痛方 237

三、丝虫病Ⅰ方(初期方) 238

四、丝虫病Ⅱ方(晚期方) 238

临床选方索引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