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社会文化基础 1
第二节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基本走向 4
第三节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基本特色 8
第四节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现实价值 13
第五节 如何对待西方二十世纪文论 15
第一编 作者系统 20
第一章 表现主义 20
第一节 渊源流变与基本主张 20
第二节 直觉—表现的内在含义 23
第三节 艺术表现的心理机制 27
第四节 总体想象和语言 32
第五节 结束语 37
第二章 象征主义 40
第一节 发展及倾向 40
第二节 对“象征”的理解 44
第三节 诗与抽象思维 48
第四节 纯诗论与意辞观 52
第五节 结束语 56
第三章 文艺心理学派 59
第一节 发展与总体特色 59
第二节 精神分析与文艺研究 64
第三节 意识流及其创作论 71
第四节 格式塔的知觉与整体动化原则 75
第五节 苏联的形象思维论 81
第六节 结束语 86
第四章 原型批评 90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90
第二节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95
第三节 神话仪式与原型 103
第四节 结束语 111
第二编 作品系统 116
第五章 形式主义 116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116
第二节 文艺作为形式 119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学研究 123
第四节 情节分析 127
第五节 结束语 132
第六章 英美新批评派 136
第一节 发展与特色 136
第二节 文学研究的本体对象 141
第三节 作品的内在构成 148
第四节 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 154
第五节 结束语 159
第七章 结构主义 162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162
第二节 二项对立 167
第三节 程式论和模式论 169
第四节 结构主义叙事学 176
第五节 定量分析 191
第六节 结束语 194
第八章 文艺符号学 197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197
第二节 文艺是表现情感的符号形式 201
第三节 艺术符号的特征 205
第四节 艺术符号的认识作用 210
第五节 结束语 213
第三编 读者系统 218
第九章 阅读现象学 218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218
第二节 创作的目的 221
第三节 作品与读者 225
第四节 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 230
第五节 文学批评 235
第六节 结束语 239
第十章 文艺阐释学 242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242
第二节 阐释学的循环 246
第二节 社会与文艺的关系 247
第三节 前理解 251
第四节 理解 256
第五节 阐释与历史 261
第六节 结束语 265
第十一章 接受美学 268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268
第二节 以研究读者为核心的文学观 272
第三节 读者的接受条件与方式 279
第四节 接受目的与接受的文学史观 287
第五节 结束语 292
第四编 社会—文化系统 298
第十二章 文化分析 298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298
第二节 文化整体结构中的文艺 301
第三节 艺术文化的内在机制 306
第四节 文艺的文化功能 312
第五节 结束语 316
第十三章 新马克思主义 318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318
第二节 文艺与现实及其意识形态 322
第三节 现实主义问题 328
第四节 陌生化效果 335
第五节 结束语 340
第十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 343
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 343
第三节 文艺自律与审美形式 353
第四节 结束语 360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