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文学的摧残 3
一 从批判《海瑞罢官》到提出“文艺黑线专政”论 4
二 “革命样板戏”及唯心主义创作论 11
三 “四人帮”炮制“与走资派作斗争”作品的反动实质 16
第二章 十年浩劫中的文学创作 21
一 文化专制和思想禁锢下的文学创作 21
二 文艺领域的春雷——天安门诗歌运动 29
第四编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1976年10月—1986年10月) 35
一 文学界的拨乱反正和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 37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37
二 第四次文代会后的文学发展态势 46
三 文学创作的重大成就 54
四 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66
五 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论争 76
(一) 关于文艺同政治的关系问题 76
(二) 关于现实主义问题 79
(三) 关于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 84
(四) 关于现代派文艺问题 88
(五) 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 90
一 变革时代的小说业绩 96
第二章 小说(上) 96
二 开阔深邃的艺术视野 105
三 气度恢宏的艺术创新 114
第三章 小说(中) 123
一 王蒙、刘心武的小说 123
二 蒋子龙、张贤亮的小说 136
三 谌容、张洁的小说 145
四 陆文夫、高晓声、方之的小说 154
五 邓友梅、冯骥才的小说 164
六 李国文、从维熙、张弦的小说 172
七 李准、张一弓的小说 185
八 姚雪垠等的历史小说 194
九 徐怀中、李存葆、朱苏进的军事小说 205
第四章 小说(下) 215
一 韦君宜、茹志鹃、宗璞的小说 215
二 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陈建功的小说 225
三 周克芹、何士光的小说 239
四 古华、莫应丰、韩少功、叶蔚林的小说 246
五 贾乎凹、柯云路的小说 260
六 王安忆、张抗抗、铁凝等的小说 269
七 张承志、梁晓声、邓刚等的小说 279
八 阿城、郑万隆、李杭育的小说 294
九 莫言、张炜、矫健的小说 303
第五章 诗歌 315
一 概述 315
二 艾青的“归来的歌” 325
三 曾卓、绿原、牛汉的诗 335
四 张志民、公刘、邵燕祥、李瑛的诗 342
五 流沙河、蔡其矫、林希、胡昭的诗 350
六 舒婷、雷抒雁、张学梦、杨牧的诗 359
七 黄永王、刘征的诗 367
第六章 散文和报告文学 373
一 概述 373
二 巴金的《随想录》 386
三 丁玲的散文 394
四 孙犁的散文 400
五 徐迟的报告文学 404
六 黄宗英、柯岩、理由、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413
七 乔迈、钱钢、李延国、刘亚洲的报告文学 428
第七章 戏剧文学 438
一 概述 438
二 陈白尘、吴祖光的剧作 450
三 高行健、苏叔阳、李龙云的剧作 458
四 沙叶新、马中骏、贾鸿源的剧作 467
五 崔德志、李杰的剧作 475
六 丁一三、赵寰、白桦的剧作 482
七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川剧《巴山秀才》、莆仙戏《秋风辞》 490
第八章 电影文学 498
一 概述 498
二 《南昌起义》和《西安事变》 510
三 《巴山夜雨》和《天云山传奇》 516
四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和《野山》 523
五 《邻居》和《沙鸥》 531
六 《黄土地》和《黑炮事件》 536
一 概述 543
第九章 少数民族文学 543
二 诗歌创作 548
三 中、短篇小说创作 553
四 长篇小说创作 559
第十章 儿童文学 567
一 概述 567
二 小说创作 571
三 诗歌、散文创作 577
四 童话创作 582
五 戏剧和电影文学创作 588
结束语 596
后记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