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卫兴华 1
第一篇 绪论 7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 8
第一节 经济体制范畴 9
第二节 经济体制在理论经济学中的地位 10
第三节 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13
第二章 三者经济关系及其在理论经济学中的地位 19
第一节 三者经济关系的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19
第二节 三者经济关系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者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 23
第四节 三者经济关系表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 27
第五节 三者的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
第六节 三者的经济关系与理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主线 31
第二篇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机体的前提 35
第三章 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三个发展层次 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体产生的物质技术条件 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最后确立的物质基础 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技术基础 4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及其结合的特点 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 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特征 70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及其体制特征 77
第五章 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及其具体形式 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的“三个三重性” 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企业、个人的生产和劳动目的的一致性与差别性 88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0经理经济地位的“三重性” 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 9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及其具体形式 97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基本设想 9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具体形式 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分配与效率的统一 1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关系的实质 12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交换关系及市场体系的 建立和完善 122
第二节 在立市场体系与完善市场关系的基本途径 12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关系与消费模式 141
第一节 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相对独立的环节 141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消费关系与资本主义消费关系的本质区别 1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关系的特征 14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者关系的再生产 1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趋势 153
第一节 资金积累中的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再生产 154
第二节 两个层次的积累与消费关系中的三者关系再生产 155
第三节 现阶段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156
第四节 现阶段劳动力再生产的三者关系再生产 158
第五节 现阶段积累的趋势 15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模式 1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67
第三节 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与过渡模式 170
第四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17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形态及制约运行的因素 1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 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 1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向 1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结构 19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 19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律 2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互济的运行机制 2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体系 21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特有规律 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向与横向运行的特有规律 223
第二节 两个特有规律的作用的相互关系 22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 230
第一节 宏观管理的内涵与类型 2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的特征 231
第三节 建立、完善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管理制度 232
第五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239
第十五章 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 240
第一节 发展战略研究的由来与发展 240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 242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 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2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的经济基础 2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转变人们旧观念、培育新人才的基本动因 251
第四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 253
第十七章 集约经营为主的发展战略总方针 255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从粗放经营为主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客观必然性 256
第二节 效益与速度的关系 258
第三节 实现集约经营为主的发展战略方针的基本途径 263
第十八章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269
第一节 当今新技术革命的状况及其特点 269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277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影响 281
第四节 新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演变的影响 285
第五节 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革命的具体道路 297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00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思想 300
第二节 理论界的争鸣及本书作者的看法 303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