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法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9704339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人文主义法学是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人文主义法学泛指一切尊重人的本性、追求人的幸福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在法学史上,法学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而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的先例是很多的,例如,法学吸收社会学的成果形成了社会学法学,法学吸收制度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经济分析法学。法学吸收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将形成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文主义法学。人文主义法学是“以人为本”在法学研究中的体现。

上编 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人文主义法学释义 3

第一节 人文主义法学理论背景 3

一、人文主义类型 3

二、寻找法治哲学基础的过程 7

第二节 人文主义法学研究方法 10

一、还原论方法 10

二、分析与综合方法 14

三、案例研究方法 16

四、公理方法 18

第三节 人文主义法学范式 20

一、人文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 20

二、人文主义法学的性质 22

第二章 人文主义法学的范畴 26

第一节 幸福 26

一、幸福的理论渊源 26

二、幸福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0

三、法律对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态度 33

四、人造物的异化与克服 40

五、法律与幸福 44

六、追求幸福权 48

第二节 人性 53

一、人性研究是法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53

二、前人的人性假设 54

三、人性复合论 56

四、人的共性与个性 58

第三节 人权 61

一、人权概念的理论渊源 61

二、人权的运行过程 63

三、人权的概念 65

四、人权的属性 66

五、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 70

六、动物权利、自然物权利与人权 72

第四节 人情 73

一、人情的概念 73

二、人情是熟人社会的价值的人性基础 75

三、人情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76

四、法律对人情的态度 81

第三章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 85

第一节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的形成过程 85

一、人性分组 85

二、人文主义法学的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 87

第二节 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 87

一、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权利的产生和发展 88

二、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是法的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93

三、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竞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97

第三节 防范人的恶性原则 99

一、普通人的恶性及防范 99

二、权力的扩张性及防范 103

第四节 宽容人的弱点原则 107

一、法律宽容人的道德上的弱点 108

二、法律宽容人的理性上的弱点 112

三、法律宽容人的易犯错误的弱点 113

第五节 发挥人的优点原则 117

一、人的优点的内容 117

二、发挥人的优点原则要求将人作为主体 119

三、发挥人的优点原则要求法律应鼓励人的奉献行为 122

第六节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的完善 123

一、克制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 123

二、弥补人的弱点原则 128

下编 专题研究 137

第四章 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体系 137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37

一、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的几种观点述评 137

二、人文主义法学视野下的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体系的构建 140

第二节 权利位阶原则 143

一、权利位阶的理论渊源 143

二、权利位阶论蕴含的具体法律原则 152

三、权利位阶原则的适用范围 156

四、权利位阶体系存疑 157

第三节 权利平衡原则 160

一、同一类权利为不同主体所拥有而产生的权利冲突适用权利平衡原则 160

二、言论自由权与其他人格权之间的冲突可适用权利平衡原则 161

第四节 最大利益原则 163

一、成本低的方案优于成本高的方案 163

二、权利的双赢有利于实现最大利益 164

三、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的特殊情况下,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 165

四、紧迫的利益优先于非紧迫的利益 166

五、言论自由权优于公共人物的人格权 168

六、环境要求高的权利优于环境要求低的权利 169

第五节 保护弱者原则 170

一、弱者权利的立法保护 171

二、弱者权利的司法保护 172

第六节 权利克制原则 174

一、权利克制原则的理论渊源 174

二、权利克制原则在实践中的表现 184

第五章 民间法也是法 188

第一节 民间法释义 188

一、民间法的理论渊源 188

二、民间法的传统性 189

三、民间法的定义 190

四、民间法的研究方法 191

五、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 192

第二节 国家法对民间法的态度 194

一、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益成分的承认 194

二、国家法对民间法中不完善成分的容忍 200

三、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利于减轻惩罚的成分的吸收 209

四、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明显危害的成分的禁止 215

第六章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17

第一节 法律与道德的相对分离 217

一、法律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上的区分 218

二、以法律手段制裁“不道德行为”的消极作用 221

三、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不同传统比较 225

第二节 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 228

一、道德的层次体系 229

二、基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30

三、非基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35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影响 239

一、道德对法律的影响 239

二、法律对道德的影响 240

第七章 文化多样性与民生法治的完善 242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范式的提出 242

一、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242

二、文化多样性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243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对民生法治的意义 245

一、文化多样性是民生选择权实现的条件 245

二、文化多样性可以增加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 247

三、多元文化的合理配置是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249

第三节 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保护传统文化 253

一、尊重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理由 253

二、保护传统文化的途径 259

第四节 文化多样性下法律的文化目标体系的特点 264

一、文化目标的多样性 264

二、文化目标的开放性 266

三、文化目标的灵活性 267

第八章 克服法律异化的途径 268

第一节 判例的地位与作用 269

一、判例的地位 269

二、判例的作用 273

三、建立我国判例制度的构想 277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作用 283

一、引入法律的目的解释 283

二、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的关系 284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的作用与约束 285

一、自由裁量权释义 286

二、自由裁量权的作用 287

三、自由裁量权的约束因素 291

四、规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 293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