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开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5817817
  • 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引言 1

一、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1

第一章 《资本论》概述 1

二、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目的 7

第二节《资本论》研究的对象 10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规定和理解 10

二、 中作为研究对象规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义的具体理解 12

三、《资本论》研究对象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16

第三节 《资本论》的方法 19

一、《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 20

二、科学抽象法 21

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25

第四节 《资本论》的结构 29

一、《资本论》全书的结构 29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 30

四、《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2

三、《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 32

第五节 《资本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33

一、《资本论》是代表全世界无产者根本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33

二、《资本论》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6

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37

第六节 《资本论》市场思想探索 38

一 市场范畴 39

一、市场结构 42

一、市场功能 43

第二章 《资本论》立论的前提 50

第一节 引言 50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50

二、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54

第二节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论》立论的前提 57

一、马克思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 57

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论》立论的前提 63

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运用 65

四、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在《资本论》第二卷的运用 66

五、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在《资本论》第三卷的运用 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7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72

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74

四、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76

五、我国经济学界的所有制观点 77

六、公有制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论的依据 84

第三章 劳动价值理论——《资本论》立论的理论基础 86

第一节 引言 86

一、第一篇研究的对象 86

二、劳动价值理论以商品理论为基础 87

三、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关系的方法 88

一、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90

第二节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90

二、分析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93

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95

四、价值的社会性质 101

第三节 劳动价值理论的市场思想 103

一、商品价值量的形成和实现过程 104

二、劳动价值理论与价值规律 106

三、劳动价值论涵盖了西方经济学提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三大问题 108

第四节 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立论的理论基础 110

一、从《资本论》结构体系看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地位 110

二、从不同经济学流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态度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地位 113

三、对不同观点的综合评论 117

第五节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是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 13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兴起 13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的形成 135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2

第四章 货币理论 151

第一节 引言 151

一、货币理论与商品价值理论的关系 151

二、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创造 152

第二节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内容 155

一、交换过程,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56

二、货币或商品流通 159

三、比较分析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关于货币和货币职能的表述 175

第三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 178

一、《资本论》关于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 178

二、西方经济学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 181

三、《资本论》关于货币构成的分析 184

四、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184

第四节 货币政策理论 187

一、马克思的货币政策理论 187

二、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理论 189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 191

第五章 剩余价值生产与再生产理论 196

第一节 引言 196

一、剩余价值生产和再生产理论的地位 196

二、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197

三、如何学习这一部分 198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以市场为条件 199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市场条件 199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市场条件 200

三、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1

四、价值规律在大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02

第三节 剩余价值再生产以市场为条件 206

一、资本积累的市场条件 206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207

三、关于资本的潜能思想 20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和劳动力市场 2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社会属性 2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219

第六章 资本微观运行的市场条件 223

第一节 引言 223

一、本章研究的内容 223

二、资本流通的本质 224

三、资本理论研究的新阶段 224

第二节 资本循环 225

一、资本循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225

二、货币资本的循环 228

三、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的特点 232

四、资本循环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234

第三节 资本周转 236

一、资本周转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236

二、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38

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及其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239

四、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与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的关系 241

五、资本周转速度与价值增殖关系 244

第四节 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市场条件 248

一、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市场条件 248

二、从总循环看市场条件 251

三、加速资本周转的市场条件 253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 254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资本循环周转理论 254

二、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256

第七章 资本宏观运行的市场条件 261

第一节 引言 261

一、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261

二、考察社会资本循环运用的公式 263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264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原理 265

五、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266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68

一、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269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70

三、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272

四、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275

五、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276

第三节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77

一、实现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 277

二、实现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279

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81

四、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284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市场条件 286

一、市场是社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 286

二、从简单再生产公式看市场条件 287

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市场条件 289

第五节 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290

一、由纯粹自由市场经济向有控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291

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思想 292

三、资产阶级的宏观调控手段 294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296

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296

二、宏观调控模式 298

三、宏观调控手段 299

四、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300

第八章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基础 303

第一节 引言 303

一、第三卷研究的对象 303

二、第三卷的结构 305

三、第三卷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306

四、《资本论》中的转形理论 308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基础 310

一、市场价值范畴的质的规定 313

第二节 竞争、供求与市场价值 313

二、竞争、供求和市场价值形成的关系 314

第三节 竞争、供求与市场价格 320

一、供给与需求的进一步分析 320

二、需求与供给对价格形成的关系 323

三、竞争、供求与市场价格 324

第四节 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325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范畴的规定 325

二、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327

三、超额利润 329

第五节 两种供求理论比较 330

一、马克思的商品供求理论 330

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333

三、两种供求理论的比较 336

一、理论研究的新阶段 340

第一节 引言 340

第九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 340

二、研究的对象和结构 341

三、商品经营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34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基本内容 342

一、商品经营资本的性质和运动形式 342

二、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 346

三、商业利润 347

四、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商业价格 352

五、货币经营资本 3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市场建设 359

一、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 35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营业和商品市场 360

三、商品市场的作用 36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建设 365

一、研究的对象 368

第一节 引言 368

第十章 生息资本理论 368

二、第五篇的结构 369

三、生息资本理论的意义 371

第二节 生息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373

一、生息资本 373

二、资本主义信用 377

一、银行资本 383

四、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383

五、贵金属与汇兑率 384

六、现代银行制度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 386

第三节 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度 387

一、金融市场 387

二、 证券市场 390

三、股份制度 39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度 397

第四节 发展和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401

一、发展和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 402

二、防范金融风险 404

第十一章 地租理论 408

第一节 引言 408

一、研究的对象和结构 408

二、必须从纯粹形态上考察地租 409

三、避免对地租进行研究的三个主要错误 410

四、地租理论的意义 410

第二节 农业是基础的理论 413

一、农业是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 413

二、自然力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416

第三节 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419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本质 419

二、 级差地租 421

三、绝对地租 429

四、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431

五、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 432

六、土地价格 43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关系 435

一、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关系的基础 435

二、社会主义地租 43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土地价格 438

四、土地有偿使用 440

五、土地市场 441

第十二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总结 445

第一节 引言 445

一、研究的任务及其重要地位 445

二、“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标题的意义 447

三、第七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48

第二节 对“三位一体的公式”的批判 449

一、“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由来及其基本内容 449

二、“三位一体的公式”的主要错误 450

三、“三位一体的公式”使资本拜物教发展到着了魔的程度 452

第三节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和竞争的假象 453

一、社会总产品的总价值构成及其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困难 454

二、亚当·斯密教条的必然和最后的表现忧 455

三、竞争的假象 458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概括 460

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总结论 460

二、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 461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 463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发展 464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 465

第五节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及其现实意义 466

一、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区分的普遍意义,工资的一般基础 466

二、价值决定在共产主义生产中的支配作用 469

三、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470

后语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