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欲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志 1
凤凰不与凡鸟同群&〔明〕袁中道 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 3
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 4
陋室铭&〔唐〕 刘禹锡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范仲淹 5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唐〕白居易 7
百炼才能成钢&〔清〕 曾国藩 8
心欲小,志欲大&〔唐〕赵蕤 9
匹夫不可夺志&〔明〕郑成功 10
特立独行&〔战国〕屈原 11
忍受耻辱者保命,忍受羞辱者安全&〔元〕许名奎 12
立志之始&〔明末清初〕王夫之 14
富贵不骄横,贫贱不颓丧&〔元〕许名奎 15
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清〕曾国藩 16
谦虚减灾,骄纵增祸&〔北齐〕颜之推 17
心境决定境遇&〔清〕梅文鼎 19
道德文章经济福命四位一体&〔清〕张英 20
不为穷而苦,不为陋而忧&〔唐〕 刘禹锡 21
人要立志&〔三国·魏〕 嵇康 22
立志不移&〔战国〕 荀子 23
偶尔也要露才华&〔唐〕李白 24
志患不立,更患不坚&〔清〕左宗棠 25
学者贵在有志向&〔明〕吕坤 26
锲而不舍&〔战国〕 荀子 27
做人要先立定志向&〔明〕杨继盛 28
事情再小,不做不能成功&〔战国〕荀子 29
清高,但要干实事&〔西汉 〕张敞 30
死,要重于泰山&〔西汉〕司马迁 31
鹌鹑焉知凤凰之志&〔唐〕赵蕤 34
少年强则国强&〔清〕梁启超 35
舍生取义&〔战国〕 孟子 37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38
立志学习圣人&〔清〕刘沅 38
立志才能成大事&〔清〕邹歧山 39
缺陷者的鲜花& 秦牧 40
做一个战士&巴金 41
卷二读书以明智,博学以广识 43
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44
治学箴言&〔南宋〕李邦献 44
读书心法&〔清〕 石成金 46
择师定终身&〔清〕 张履祥 49
要始终保持“童心”&〔明〕李贽 50
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清〕康熙 51
自我满足是学习的大敌&〔明〕吕坤 52
拜良师,求益友,走捷径&〔战国 〕 荀子 53
读书是立身之本&〔清〕张英 55
学宜刻苦&〔清〕 彭玉 麟 56
做学问贵在有所选择&〔明〕吕坤 57
日积月累,定有所成&〔清〕 李鸿章 58
不学无法修正己身&〔西汉〕 桓宽 59
学习能使贱变贵、愚变智、贫变富&〔战国〕荀子 60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东汉〕 王符 62
用学习来辅助德行&〔西汉〕桑弘羊 64
学问的核心&〔明〕吕坤 65
不要盲从书本&〔南宋〕陆九渊 67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清〕郑燮 68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清〕顾炎武 69
为学者必须专心致志&〔战国〕荀 子 70
学习如登山&〔北宋〕 张戴 71
登泰山而小天下&〔战国〕 孟 子 72
学习的范围和目的在于“至足”&〔战国〕荀子 73
读书学习宜求专一&〔清〕彭玉麟 75
人之不同,在于努力学习的程度不同&〔清〕康有为 76
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深谋远虑&〔明〕吕坤 77
富贵荣华,不能强求&〔唐〕 李翱 7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战国〕荀子 79
富贵使人愚蠢,贫贱催人发奋&〔清〕 郑燮 80
求学要精益求精&〔明〕 吕坤 81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清〕 曾国藩 83
不做书本的奴隶&〔明〕洪应明 84
遇事要用心思考&〔清〕左宗棠 85
为学宜有愚公移山志&〔清〕 彭玉麟 86
“静”能根治学者的百病&〔明〕 吕坤 87
别人知道一件事,你要知道一百件&〔清〕曾国藩 88
有目标但不行动,仍将一事无成&〔清〕彭端淑 90
不登高山难知天的高远&〔战国〕 荀子 91
因学习而快乐&〔明〕 吕坤 92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西汉〕孔臧 93
为师之学&〔清〕 车万育 94
学以致用&〔明〕 王守仁 95
知识如金字塔&〔明〕 吕坤 96
世上只有获取知识方算真正事业&〔清〕严复 98
谈读书&老舍 99
铸材成器之方&胡适 100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101
卷三做事先做人,修行先修身 103
无为胜有为&〔战国〕孟子 104
以小为大,以少为多&〔春〕老子 104
随其自然,顺其自然&〔战国〕庄子 105
不争而善胜&〔春秋〕老子 106
恶盈好谦&《尚书》 107
诚信是天赋的品德&〔秋〕孔子 108
柔能克刚&〔春秋〕老子 110
少实胜多虚,千巧不如拙&〔清〕 石成金 111
贵贱无常,为人行善&〔三国·吴〕 姚信 113
非善不交,知贤必亲&〔北宋〕 邵雍 114
宁默毋言,宁拙毋巧&〔明〕洪应明 115
缓事急办,急事缓办&〔清〕王庭奎 116
平坦之处更易出错&〔西汉〕刘安 117
莫烂醉&〔清〕石成金 118
不要吹毛求疵&〔北宋〕 王溥 118
莫懈惰&〔清〕石成金 119
君子以真诚为贵&〔春秋〕孔子 120
失信于人者不配做人&〔清〕 蒲松龄 122
莫取不义之财&〔北宋〕 贾昌朝 123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清〕张之洞 12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北宋〕 司马光 124
以屈为伸,以让为得&〔晋〕陈寿 125
奸诈是诚实的磨石&〔南宋〕袁采 126
无功而取荣华富贵者是欺诈&〔战国〕 吕不韦 126
圣人的行为准则&〔春秋〕老子 129
不偏不倚者是真正的成功者&〔三国·魏〕 刘劭 130
德量从隐忍中增大&〔元〕 许名奎 132
君子借助道修养自身&〔西汉〕桓宽 134
修养身心是治世的前提&〔战国〕 吕不韦 135
君子总能保持着善心&〔战国〕孟子 136
多财而少德是祸患的根苗&〔东汉〕王符 137
修养的最高境界&〔战国〕庄子 139
人定胜天&〔明〕 吕坤 141
勤俭刚明孝信谦浑&〔清〕曾国藩 143
清心寡欲是修身养心的良药&〔明 〕吕坤 144
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清〕 曾国藩 146
保存自身的方法&〔战国〕庄子 147
无欲则心静,心静则长寿&〔清〕 张英 149
制怒、少欲、适逸、戒忧&〔南宋〕 崔敦礼 150
人生最忌浮躁狭隘&〔明〕吕坤 151
真正的遗忘&〔战国〕庄子 153
为人应谦虚&〔清〕纪昀 154
受屈以成功,谦卑以成名&〔三国·魏〕刘劭 155
不说大话,不求虚名&〔 清〕 曾国藩 156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唐〕赵蕤 15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枚乘 159
三穷三富活到老&〔南宋〕袁采 161
苦中寻乐,乐而不贪&〔清〕张英 162
终日而思不如片刻所学&〔战国〕荀子 163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 荀子 165
人的好坏取决于后天努力&〔战国〕荀子 166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清〕曾国藩 168
收敛自己放纵的心&〔明〕吕坤 169
知足少欲&〔清〕载淳 170
虚静者得道,急躁者失道&〔春秋〕 管仲 171
不掩饰自己的真面目&〔明〕吕坤 172
人求高明更要学精明&〔清〕 曾国藩 174
切勿贪得无厌&〔唐〕 柳宗元 175
小心蜘蛛网&〔唐〕陆龟蒙 176
论毅力&〔清〕梁启超 177
独白&老舍 178
谦让&梁实秋 179
卷四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 181
礼乐差之毫厘,德行失之千里&〔春秋〕孔子 182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战国〕荀子 183
世人为恶的病根&〔清〕 石成金 184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战国〕 荀子 186
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实际&〔明〕 卢象升 188
安分循理,惜福知足&〔清〕石成金 189
真君子的所作所为&〔战国〕 荀子 191
遵道而行&〔战国〕荀子 192
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明〕薛瑄 194
按照礼去行动&〔战国〕荀子 195
积善成德&〔战国〕荀子 197
贯通于道而万事可成&〔战国〕庄子 198
以道义为利&〔春秋〕孔子 201
道是修身养性之常法&〔战国〕 荀子 203
道无所不在&〔战国〕庄子 205
端正心术、品行和学问&〔清〕 石成金 208
要透彻地了解礼义&〔战国〕 荀子 210
遵循礼法则畅达&〔战国〕荀子 212
卷五治家应有方,家和万事兴 213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唐〕舒元舆 214
欲处世,先治家&〔清〕石成金 215
持家莫贪富,贫富无定数&〔明〕温以介 218
勿轻易举债&〔清〕 胡林翼 220
被豢养者蠢&〔明〕 吕坤 221
大量借出不如少量给予&〔南宋〕袁采 22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223
莫浪费&〔清〕石成金 225
留遗产不如留点金术&〔北宋〕司马光 226
勤俭节约&〔清〕彭玉麟 227
莫耍钱&〔清〕石成金 228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明〕洪应明 229
载福之道&〔清〕彭玉麟 230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北宋〕司马光 231
修善立名&〔北齐〕颜之推 232
门户高一尺,气焰低一丈&〔明〕吕坤 233
治家应以求和为要&〔清〕 胡林翼 234
切勿矜己傲物&〔清〕魏禧 235
持家之法&〔清〕蒲松龄 236
以孝悌做基础,以恭敬做根本&〔唐〕柳玭 238
国法家规,诚信为本&〔明〕 吕坤 240
父子兄弟之间也要讲究诚信&〔南宋〕袁采 242
立身以诚信为本&〔清〕 曾国藩 245
家和万事兴&〔明〕吕坤 246
兄弟相亲&〔清〕 车万育 248
和睦之道&〔明末清初〕王夫之 251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252
少说闲话&〔 清〕彭玉麟 253
不孝何以立世&〔战国〕吕不韦 254
不要以为危害很小就掉以轻心&〔清〕 严复 255
世故人情皆学问&〔清〕严复 256
唯善是取&〔南宋〕朱熹 257
教子是人生要事&〔北宋〕家颐 258
教子有方&〔北齐〕颜之推 259
望子成龙&〔清〕林则徐 261
莫让子孙走上邪路&〔南宋〕袁采 262
教子宜严&〔清〕纪昀 264
效法古人的高风亮节&〔晋〕 陶渊明 264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清〕曾国藩 273
我的母亲&胡适 266
孩 子&梁实秋 267
勇敢是一种风气&苏雪林 269
教子&苏青 271
卷六 知人难知心,识人以御人 275
莫要玉中求瑕&〔战国〕吕不韦 276
没有固定不变的品德&〔唐〕 赵蕤 278
观诚之法&〔晋〕傅玄 279
欲知其人,观其所行&〔北宋〕 司马光 282
观察人的技术&〔西汉〕陆贾 283
识人难&〔清〕 王庭奎 285
不苛责别人&〔清〕倭仁 286
路遥知马力&〔明〕 宋? 287
纠正错误要含蓄&〔明〕 洪应明 288
奉承未必是朋友&〔南宋〕袁采 289
好人是坏人的老师,坏人是好人的借鉴&〔春秋〕老子 290
公生明,偏生暗,诚信生神&〔战国〕荀子 291
箴言&〔南宋〕李邦献 292
人贵有自知之明&〔南宋〕袁采 293
苦学观人之术&〔三国·魏〕刘劭 294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那样的人&〔战国〕 荀子 295
人才分为庸士君贤圣五类&〔春秋〕孔子 297
不被君子所称道的人&〔战国〕荀子 298
人才难为,世道难治&〔东汉〕王符 299
看准人才,当倾力举荐&〔三国·魏〕刘劭 302
争执之途是险恶之途&〔三国·魏〕刘劭 304
聪明出众,胆力过人者才是英雄豪杰&〔唐〕 赵蕤 306
交谈是辨识人才的简捷途径&〔三国·魏〕刘劭 307
争执者败,谦让者胜&〔三国·魏〕 刘劭 310
过分贪名者虚伪&〔北齐〕颜之推 311
当面捧人者背后毁人&〔元〕许名奎 313
人生的真味&〔明〕吕坤 314
凡用人,用其朝气,用其所长&〔清〕左宗棠 316
脸谱&梁实秋 317
卷七一策转危局,一谋值万金 319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吕坤 320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战国 〕荀子 321
高明微妙的谋略&〔战国〕老子 323
因势利导能转败为胜&〔唐〕赵蕤 324
高明的策略&〔春秋〕孙子 325
借力者强&〔战国〕 吕不韦 326
兼人者有三术:德、力、富&〔战国〕荀子 328
开启与闭藏术&〔战国〕 鬼谷子· 329
将帅应足智多谋&〔春秋〕孙子 331
莫随心所欲,要入乡随俗&〔元〕许名奎 332
见机行事,当机立断者胜&〔三国· 蜀〕 诸葛亮 333
善行无辙迹&〔清〕王庭奎 334
不闻之谋,君子慎之&〔战国〕荀子 335
除恶务尽&〔战国〕韩非 336
以逸待劳,以实待虚&〔三国·蜀〕 诸葛亮 337
大事别繁杂,小事别懈怠&〔西汉〕桓宽 338
钩言术&〔战国〕鬼谷子 340
兵贵胜,不贵久&〔春秋〕孙子 342
为官者既知进也要知退&〔清〕载淳 343
不加功于无用&〔东汉〕班固 345
委任人时要慎重&〔南宋〕袁采 346
宰相肚里能撑船&〔清〕载淳 347
减有余而补不足&〔战国〕吕不韦 348
借他人托举成己所不能&〔战国〕吕不韦 350
善用人者身自安&〔清〕纪昀 351
做官应先躲灾后求禄&〔西汉〕桓宽 352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春秋〕孙子 353
纲举目张&〔战国〕韩非 354
探意术&〔战国〕鬼谷子 356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春秋〕孙子 357
莫揭龙逆鳞&〔战国〕韩菲 358
猜疑术&〔战国〕鬼谷子 361
小不忍则乱大谋&〔清〕王庭奎 362
高明者以气势胜人&〔清〕曾国藩 363
密藏不露&〔清〕王庭奎 365
莫因小失大&〔战国〕吕不韦 367
卷八从政为官晓权术,经世治国明韬略 369
精微能换来成功&〔战国〕吕不韦 370
不可轻信传言&〔唐〕赵蕤 37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魏徵 373
眼见为实&〔明〕洪应明 374
事分轻重缓急&〔战国〕荀子 374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北宋〕欧阳修 376
智者之道&〔战国〕墨子 377
正确的治国原则&〔战国〕荀子 378
尊老、敬贤、爱幼&〔春秋〕曾子 380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战国〕 荀子 381
民富是根本,教育为基础&〔东汉〕王符 382
立国的原则&〔春秋〕管仲 384
担重任者必须自身修养好&〔战国〕 吕不韦 385
选用贤才&〔东汉〕王充 386
依靠众多贤人,天下才得安宁&〔战国〕 荀子 390
国有贤人而兴,有谄贼而亡&〔东汉〕 王符 392
受宠者常胜,疏远者常败&〔战国〕韩菲 394
主欲知过,必靠谏臣&〔唐〕 李世民 397
怠慢贤士会导致国家灭亡&〔战国〕 墨子 398
用对一人,富国一方&〔西汉〕 桑弘羊 400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战国〕荀子 401
用对人才,国家才会昌盛&〔东汉〕王符 403
莫因微瑕弃宝玉&〔西汉〕桓宽 405
空谈者误国&〔西汉〕桑弘 406
量才使用&〔三国·魏〕刘劭 408
考察政务&〔东汉〕王符 410
朝廷无忠臣则政治黑暗&〔西汉〕 桓宽 412
君主不公正,臣子焉能忠心&〔战国〕 荀 子 413
根据天下的修治来观察天下&〔春秋〕老子 415
发挥各自的特长&〔唐〕 赵蕤 416
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战国〕 鬼谷子 417
圣明的君臣是各守其职&〔战国〕 吕不韦 419
无伯乐千里马落选,无造父骏马难奔腾&〔西汉〕桓宽 421
警惕当道重臣&〔战国〕 韩非 422
辨识忠奸之道&〔清〕 载淳 424
欲立功名必求贤人&〔战国〕 吕不韦 426
君主要善于使用臣民&〔春秋〕 管仲 428
伤国有三,小人掌权灾最大&〔战国〕 荀 子 429
辨正名分&〔战国〕吕不韦 431
群臣嫉妒常使贤才难得&〔东汉〕王符 433
君主之过应由大臣来纠正&〔西汉〕 桓宽 435
渊深鱼鳖游,林茂禽兽栖&〔战国〕荀子 436
国家安危之法&〔战国〕 韩非 437
君主求英明,臣子求忠诚&〔东汉〕王符 439
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战国〕 荀子 441
取利于民,不如先施利予民&〔战国〕 荀 子 444
富国强民&〔战国〕商鞅 445
才智相同者争,差距超倍者从&〔春秋〕 管仲 447
国君应慎重&〔唐〕皮日休 448
厚德载物&〔唐〕魏徵 449
推荐人才只看才能&〔三国〕曹操 450
廉&梁实秋 451
卷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53
以德报怨&〔春秋〕孔子 454
内方外圆&《六韬》 455
求大同存小异&〔春秋〕文子 456
宽大为怀&〔唐〕魏徵 457
以义为绳&〔战国〕吕不韦 458
君子有自己处世的尺度和准则&〔明〕 吕坤 459
闻毁不怒,以德化怨&〔清〕朱柏庐 460
推贤让能,受宠有加&〔战国〕 荀子 461
抛弃慢伪妒疑之心&〔北宋〕谢良佐 462
谦和真诚以迎谢,婉转迂回以避开&〔清〕张英 46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战国〕韩非 464
人非木石,岂能无好恶&〔南宋〕陆九渊 465
最高明的处世方法就是恰到好处&〔西汉 〕东方朔 466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清〕王庭奎 467
奉承未必是朋友&〔南宋〕袁采 469
与人不可交浅言深&〔明〕庞尚鹏 470
提防嘴快耳软之人&〔南宋〕叶梦得 471
祸从口出,多言必失&〔晋〕 傅玄 472
别说过头的话&〔清〕王庭奎 473
处世箴言&〔南宋〕李邦献 474
近朱者赤&〔晋〕傅玄 477
养施养报,友谊长存&〔明〕吕坤 478
知音难觅&〔清〕车万育 479
性格相符才能相互促进&〔明〕吕坤 481
宽容和你意见相反的事&〔唐〕赵蕤 482
增补少的,减去多的&〔清〕王庭奎 483
真情最可贵&〔明〕 吕坤 484
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唐〕赵蕤 48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清〕王庭奎 486
多说不如少说&〔明〕高攀龙 487
尊重别人的隐私&〔南宋〕吕祖谦 488
朋友之间,真诚是黏合剂&〔清〕王庭奎 489
贫富常交替,诚信久安宁&〔东汉〕王符 490
真诚易被人接受&〔清〕 王庭奎 492
见好就收&〔清〕 曾国藩 493
随机应变&〔战国〕 庄子 494
诚信能服人&〔战国〕吕不韦 495
言论诚信,行动笃敬&〔南宋〕袁采 497
与人相处之道&〔明〕庞尚鹏 499
以诚实朴素应对机谋诈术&〔清〕曾国藩 500
善与人同&〔清〕彭玉麟 501
骄傲与多言,害己又败家&〔清〕曾国藩 502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清〕李鸿章 503
交友应心平气和&〔清〕彭玉麟 503
学问与做人,做人更重要&〔明〕彭士望 50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汉〕刘向 505
酌情办事&〔明〕姚舜政 506
处世为人要有益于人&〔北齐〕颜之推 508
泛交不如善交&〔南宋〕朱熹 509
卑己敬人,吉祥登门&〔东汉〕王符 511
善听老人的劝诫&〔南宋〕袁采 512
仁者必敬人,敬人必有道&〔战国〕荀子 513
圣人为人处世&〔战国〕吕不韦 514
作恶者废&〔清〕石成金 516
浑水好摸鱼&〔东汉〕班固 518
说人莫揭短&〔南宋〕袁采 519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南宋〕周密 520
和小人交游,如履薄冰&〔春秋〕曾子 521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北宋〕欧阳修 522
精通进退之道&〔春秋〕范蠡 523
过犹不及&〔清〕王庭奎 524
谈友谊&梁实秋 525
论别人&朱自清 527
卷十悟透生死关,惜时更惜身 529
顺势而为&〔战国〕庄子 530
朴实自然&〔战国〕庄子 531
心神安定&〔清〕管国藩 532
让万物顺乎自然&〔春秋〕老子 534
内心修治是养德修道的基础&〔春秋〕管仲 535
静修意念,端正形貌&〔春秋〕管仲 538
养生全性之道&〔战国〕 吕不韦 539
养性讲究适中&〔战国〕吕不韦 540
渐& 丰子恺 541
时间即生命&梁实秋 543
时间&沈从文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