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 1
我看懂了一点道理 1
地方戏的新生 3
新与旧 4
推陈出新 6
抚今追昔 7
说“活” 9
“观众批准”与“加工” 10
戏曲漫谈 13
《穆桂英挂帅》 13
四看《游园惊梦》 15
《墙头马上》 17
评剧《无双传》 18
《杨门女将》 20
徽腔 25
《二度梅》 34
湘戏《拜月亭》 36
川剧《白蛇传》 38
四川剧 40
帮腔 42
越剧《红楼梦》 43
柳子戏《孙安动本》 45
梆子腔 47
郿鄠戏--北曲 52
秦腔《游西湖》 54
陇东剧《枫洛池》 56
桂戏 57
粤剧《关汉卿》 60
“二人转” 62
花鼓戏 67
《风雪摆渡》 72
《赤壁之战》 74
《孙刘联盟》 75
《藐江南》《借东风》 77
行家的说法 79
“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 81
记梅兰芳 84
三百年来两艺人 84
护国寺一号 86
中国戏曲的传统 87
恰借梅郎好颜色 88
《嫦娥奔月》--《黛玉葬花》 90
与萧伯纳谈锣鼓 92
馀翁《一缕麻》 93
吴昌硕画梅 95
一只鞋的故事 97
南通张季直 98
杜丽娘、穆桂英 101
丹桂茶园的沧桑 102
新年书红 103
十全十美 104
梅兰芳的晚年 107
纪念欧阳予倩 110
中国的易卜生 110
文明戏 112
前驱者的甘苦 114
从《宝蟾送酒》到《潘金莲》 117
广西的生活 119
学无常师 121
淑世的精神 124
在南通 126
在广州 129
谈奥剧 132
正名 135
越剧小问答 135
民间小戏与大型戏剧 137
五十年的经历 139
推陈出新 气象万千 141
谈《红楼梦》、《则天皇帝》及其它 143
从绍剧看到新越剧 145
昆曲漫谈 148
答客问 148
太湖--昆曲的摇篮 149
南曲的发展 152
昆丑 154
苏白 156
折子戏(小戏) 158
杂技 161
“红氍毹上” 163
流派 165
科班以外 168
北派与南派 170
从“传家班”看到“上海京昆剧团” 172
唱经、诸宫调 172
从唱经说起 172
赵德麟的《蝶恋花鼓子词》 179
从董解元《西厢记》到王实甫《西厢记》 181
雅与俗 183
谈曲艺、杂技 185
上海舞台的春秋 188
祖父一代的戏院 188
沪伶参加辛亥革命 189
新舞台与夏氏兄弟 191
“毛儿戏”与女戏院 194
话分两头,先谈话剧 196
春柳社--新剧同志会 197
王钟声与任天知 198
文明戏的角色 200
朱双云 汪优游 徐半梅 202
郑正秋与新民社 203
汪笑侬槃槃大才 203
民鸣社及其它 205
文明戏--笑舞台 207
孙菊仙 谭鑫培 210
谭、马、杨、奚四须生 212
生行三大派:汪、谭、孙 214
补记谭鑫培 218
麒派:周信芳 220
老生流派补遗:刘、余、言 224
再记谭富英与马连良 226
旦角流派 227
梅兰芳到上海 232
盖叫天武艺盖世 235
俞派武生杨小楼 236
云里飞初演《三上吊》 238
话剧漫谈 240
二看《蔡文姬》 240
《胡笳十八拍》 242
朱琳与刁光覃 244
“江山代有才人出” 245
关于老舍的《茶馆》 247
《茶馆》 250
《雷雨》 251
《日出》的结尾 253
舒绣文演虎妞 254
再看《娜拉》 256
《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成》总序 258
后记 曹雷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