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论 1
1.1 证券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 2
1.2 证券交易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8
1.3 证券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13
1.4 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20
1.5 修订刑法施行前所发生的与证券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及若干理论争议 26
第二章 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 42
2.1 危害严重的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 43
2.2 禁止内幕交易的法理、原则和法律 49
2.3 美国内幕交易犯罪的构成要件 65
2.4 我国刑法中内幕交易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67
2.5 主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和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70
2.6 内幕信息 79
2.7 私用内幕信息 88
2.8 内幕交易与合法交易 100
2.9 美国法例中的泄密—提供消息者与接受消息者的责任 114
2.10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泄露内幕信息”的规定 129
2.11 买入或卖出证券时,拥有公司合并的消息 132
2.12 民事处罚的首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137
第三章 操纵行情(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146
3.1 操纵行情的危害 147
3.2 操纵行情的行为 151
3.3 操纵行情的动机 154
3.4 美国的操纵证券价格 155
3.5 日本的操纵行情 167
3.6 我国的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185
第四章 违反公开情报(信息)的义务 200
4.1 违反公开情报的义务的危害 201
4.2 遗漏或隐瞒公司的重要情况 204
4.3 误报或谎报公司的重大情况 209
4.4 我国刑法中有关违反公开情况义务的犯罪 213
4.5 我国公司法和行政性法规中有关违反公开情报义务的行为 219
4.6 实际案例及若干需注意的问题 223
第五章 证券欺诈(欺骗投资者) 233
5.1 证券欺诈的危害 234
5.2 欺骗顾客行为的类型 236
5.3 我国刑法中有关欺骗投资者的犯罪 244
第六章 未经批准或滥用职权等方面的行为 249
6.1 未经批准或注册而经营证券业务 250
6.2 我国刑法中的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253
6.3 未经批准或注册而发行证券及我国刑法中的擅自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罪 255
6.4 未经批准而设立证券交易场所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259
6.5 未经批准进行证券期货期权交易 261
6.6 未经批准进行融资融券 265
6.7 未经批准公开收购股票 270
6.8 未经批准回购本公司股票 279
6.9 索取或者强行买卖股票 281
6.10 伪造、篡改或销毁有关文件 283
6.11 我国刑法中的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 284
第七章 其他证券违规行为 286
7.2 泄露申请文件内容 291
7.3 在公开或公布招募说明书之前出售证券 293
7.4 未在规定日期公开或公布报告书和招股说明书 294
7.5 未按主管机关的要求修订招股说明书和报告书 296
7.6 未遵守有关公开收购事项 299
7.7 公司未统计内部人员持有本公司证券情况,或内部人员未向公司报告持有该公司证券的情况。公司内部人员买卖股票未向主管机关报告 301
7.8 股东未向主管机关报告按规定应当报告的有关事项 303
7.9 未经批准进行场所外交易 304
7.10 证券业从业人员或证券业监管人员参加交易 306
7.11 有关专业人员参加交易 308
7.12 股东以公开收购以外的方式收购股票 309
7.13 进行卖空 310
7.14 证券经营机构高级职员兼职或投资于其他证券经营机构 311
7.15 证券经营机构未经批准而实施有关事项 312
7.16 证券经营机构违反或未遵守有关规定或未履行有关义务 313
7.17 非证券经营机构使用证券经营机构的名称,或证券经营机构出借名称等行为 315
7.18 不按规定分开人员、资金、帐目 316
7.19 证券经营机构不保持其资产合理的流动性等行为 318
7.20 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未经批准而发生有关事项或未报告有关事项 319
7.21 证券交易所从事某些被禁止的活动 321
第八章 证券违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322
8.1 证券违规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责任 324
8.2 证券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338
8.3 证券违规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责任 342
第九章 证券违规违法犯罪的防治 351
9.1 概述 352
9.2 建立和完善管理监督制度 359
9.3 建立和完善证券监管法律体系 388
9.4 加强经济伦理和行业道德建设 396
9.5 加强社会监督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