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世纪初—1860) 1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1
一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1
二 转化时期经济思想概述 4
第二节 龚自珍的经济思想 6
一 开风气之先的龚自珍 6
二 平均论 10
三 农宗论 12
四 商业和货币思想 15
第三节 王瑬的货币理论 17
一 主张行钞的王瑬 17
二 名目主义货币论 20
第四节 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24
一 好言利的包世臣 24
二 本末皆富论 28
三 货币论 32
第五节 魏源的经济思想 35
一 主张学习西方的魏源 35
二 奢俭论 38
三 金属主义货币论 41
四 通商制器论 44
第六节 许楣、王茂荫的经济思想 47
一 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 47
二 王茂荫的货币论 53
第七节 徐鼒、孙鼎臣、汪士铎的经济思想 58
一 徐鼒的务本论 58
二 孙鼎臣的反用银论 62
三 汪士铎的人口论 66
一 洪秀全的经济思想 71
第八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经济思想 71
二 洪仁玕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 74
第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860——1894) 78
第一节 洋务运动和学习西方思想的发展 78
一 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机器工业的产生 78
二 学习西方和西方经济学的开始传入 81
第二节 冯桂芬、李鸿章、郭嵩焘的经济思想 84
一 冯桂芬的经济思想 84
二 李鸿章的经济思想 90
三 郭嵩焘的经济思想 94
第三节 陶煦、王韬的经济思想 98
一 陶煦的重租论 98
二 王韬的商本论 102
一 研究中西文化差异的钟天纬 108
第四节 钟天纬的经济思想 108
二 减私租论 110
三 创设铁路论 111
四 挽回工商生计利权论 116
第五节 马建忠的经济思想 121
一 精通外语的马建忠 121
二 借债以开铁道说 123
三 富民说 125
第六节 薛福成的经济思想 127
一 出使四国大臣薛福成 127
二 创开铁路论 130
三 工基商纲论 132
四 机器养民论 136
一 与外人商战的郑观应 138
第七节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138
二 商战论 141
三 货币银行论 144
第三章 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经济思想(1895——1919) 14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148
一 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8
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西方经济学的迅速传播 151
第二节 陈炽的经济思想 153
一 《续富国策》作者陈炽 153
二 商务论 157
三 机器养民论 160
四 货币银讨论 162
第三节 谭嗣同的经济思想 165
一 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 165
二 对外通商论 167
三 奢俭论和兴机器论 169
四 惜时论和人口论 172
第四节 张之洞、张謇的经济思想 174
一 张之洞的经济思想 174
二 张謇的棉铁主义 182
第五节 何启、胡礼垣的经济思想 187
一 香港学者何启和胡礼垣 187
二 通商论和兴铁路论 190
三 理财论 193
第六节 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195
一 维新派首领康有为 195
二 变法的经济纲领 198
三 “大同”空想社会的公有制 200
四 “救国”三论 204
第七节 严复的经济思想 210
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210
二 自由贸易论 213
三 价值论和货币论 215
四 资本和三种收入论 218
五 消费论和赋税论 220
六 其他经济观点 223
第八节 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225
一 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梁启超 225
二 宣传变法时期的经济思想 227
三 生利分利论 230
四 振兴实业论 233
五 货币论 236
六 利用外资论 239
七 反社会革命论 241
第九节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246
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46
二 民生主义总论 250
三 平均地权论 257
四 振兴实业和节制资本论 260
五 钱币革命论 264
第十节 章炳麟、刘师培的经济思想 270
一 章炳麟的田制论和货币论 270
二 刘师培的田制论和均力主义 275
第十一节 朱执信、廖仲恺的经济思想 279
一 朱执信的社会革命论和货币论 279
二 廖仲恺的平均地权论和货物本位论 286
结束语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