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上编 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及其变革 9
第一章 抒情的“狭深性”造就了词的“总体风格” 9
第二章 晚唐五代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形成阶段 31
一、唐代民间词--词的真正“本色” 31
二、盛、中唐文人词--真正的“诗余” 33
三、晚唐五代文人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定型阶段 35
第三章 “世运升降”--“总体风格”形成的“时代”原因 42
第四章 “南国情味”--“总体风格”形成的“地域”原因 49
第五章 “曲子词”--“总体风格”形成的“文体”原因 56
第六章 “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对晚唐五代词体现的“总体风格”的历史评价 62
第七章 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 69
一、北宋小令派--“主体风格”的延伸和发展 70
二、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 73
三、柳永慢词--开出了“宋词”的新格局 82
第八章 周邦彦词--“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 87
一、取短补长--秦观词的“情韵兼胜” 87
二、“缜密典丽”--周邦彦词对“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 90
第九章 南宋“雅词”--“主体风格”的第三次变态 93
一、“复雅”--对于“主体风格”的某种修正 99
二、姜夔词--“雅词”的一个标本 104
三、吴文英词--“雅词”的又一“标本” 110
四、“曲终奏雅”--唐宋词“主体风格”的尾声阶段 116
第十章 “以诗为词”--对“主体风格”的变革 125
一、李煜词--“以词言志”的开始 126
二、“以诗为词”--苏轼对于“主体风格”的变革 131
三、苏轼词--开辟了宋词的新天地 149
第十一章 “以文为词”--对“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 152
一、“以文为词”--词体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152
二、“以文为词”--苏轼词风的光大与发扬 157
三、“以文为词”--对于“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 161
四、宋亡前后的“政治批判词”--“以文为词”新发展 173
第十二章 不同风格之间的并存和交融 178
一、“才人会俩,真不可测” 179
二、“摧刚为柔”和“刚柔交融” 181
下编 杂论 189
第十三章 雅与俗 189
一、宋人的“雅”、“俗”之辨 189
二、戏谑词--“俗词”的一种代表作品 195
三、隐逸词--“雅词”的另一类代表作品 201
第十四章 刚与柔 210
一、“诗刚词柔” 210
二、“以诗(文)为调”--词中的“刚性美” 214
三、以“硬笔”写“柔情”的姜夔词 218
第十五章 疏与密 229
一、温、韦词的疏、密比较 229
二、姜夔--吴文英--张炎:疏--密--疏 234
第十六章 自然与雕琢 244
一、李煜、李清照--“自然而工”的圣手 245
二、周邦彦--“雕琢而工”的能人 255
余论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