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水稻 6
第一节 概述 6
一、我国的水稻生产和稻作科学的发展概况 6
二、我国的水稻分区 8
三、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9
第二节 稻的起源和类型 10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10
二、我国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 12
三、栽培品种的演进与利用 15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6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6
二、水稻的器官建成 18
三、水稻器官的相关生长 35
四、水稻的产量形成 40
五、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7
第四节 水稻栽培技术 57
一、稻田耕整 57
二、育秧 59
三、种植密度与移栽 68
四、施肥 72
五、稻田水分管理 77
六、田间管理的调节决策 82
七、再生稻栽培要点 92
第五节 稻谷贮藏和稻米品质评定 93
一、稻谷贮藏 93
二、稻米品质及其评定 95
一、小麦的重要性 98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98
第一节 概述 98
第二章 小麦 98
三、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 99
四、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99
五、我国小麦的分区 100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 100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 100
二、小麦的器官建成与调控 102
第三节 小麦栽培技术 116
一、小麦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116
二、小麦需水特性及灌溉排水 118
三、麦田整地技术 120
四、播种技术 121
五、小麦的田间管理 123
六、收获与贮藏 125
第三章 大麦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一、大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7
二、大麦生产概况 127
三、我国大麦的区划 128
第二节 大麦的起源、演变与分类 128
一、栽培大麦的起源与演变 128
二、大麦的分类 129
第三节 大麦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 130
一、阶段发育 130
二、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130
三、根、茎、叶的生产 131
四、分蘖 133
五、穗的分化和形成 134
六、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 135
第四节 大麦栽培技术 137
一、播种 137
二、施肥 138
三、田间管理 140
四、收获与贮藏 141
第四章 玉米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一、玉米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42
二、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142
三、玉米的起源和传播 143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44
一、玉米的分类 144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145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146
四、玉米器官间的相关生长 148
五、玉米对光、温的要求 152
六、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53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155
一、玉米良种选用 155
二、土壤耕作 155
三、施肥 156
四、播种和种植密度 157
五、玉米田间管理 158
六、收获与贮藏 159
二、大豆的起源与分布 161
一、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 161
第五章 大豆(附蚕、豌豆)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三、生产概况 162
第二节 栽培生物学基础 162
一、大豆的分类 162
二、生长发育过程 163
三、器官建成 164
一、大豆的轮作、间作 170
二、选用良种 170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70
四、产量形成 170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71
四、大豆施肥 171
五、灌溉排水 172
六、田间管理的其他措施 173
七、大豆留种、收获与贮藏 174
第四节 蚕豆 175
一、概述 175
二、栽培生物学基础 176
三、栽培技术 179
二、栽培生物学基础 180
第五节 豌豆 180
一、概述 180
三、栽培技术 182
第六章 甘薯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一、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85
二、甘薯生产与发展 186
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87
一、甘薯的形态与结构 187
二、生长过程 189
三、块根的形成与膨大 190
四、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形成 192
五、甘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95
第三节 甘薯繁殖特性与育苗 196
一、甘薯繁殖特性 196
二、薯块育苗 196
三、藤蔓育苗 199
第四节 甘薯大田栽培 199
一、耕地与作垄 199
二、施肥 200
三、栽插 201
四、田间管理 202
五、地膜覆盖栽培 203
第五节 甘薯收获与贮藏 204
一、收获 204
二、贮藏 204
第七章 马铃薯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08
二、马铃薯的分布和栽培区划 208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209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09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 210
三、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12
第三节 马铃薯栽培技术 214
一、整地及施基肥 214
二、播种 214
三、田间管理 216
四、收获贮藏 217
第四节 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途径 217
一、马铃薯的退化现象及影响因素 217
二、马铃薯退化的防止 218
第八章 棉花 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 219
二、世界棉花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219
三、我国棉花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220
四、我国的棉区 220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21
一、棉花器官的建成及其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221
二、棉花蕾铃脱落及其控制 236
三、棉花的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 239
第三节 棉花的栽培技术 241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整地 241
二、棉花的营养特性与施基肥 242
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 245
四、棉花群体的光能利用与合理密植 248
五、播种和育苗移栽 251
六、直播棉苗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256
七、蕾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258
八、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260
九、吐絮期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263
十、地膜棉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264
十一、短季棉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266
第九章 苎麻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发展苎麻生产的意义 269
二、苎麻的起源、产区分布和生产概况 269
第二节 苎麻优良品种和品种区域化 270
一、苎麻优良品种 270
二、苎麻品种区域化 272
第三节 苎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72
一、苎麻的形态特征 272
二、苎麻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 274
第四节 苎麻的繁殖技术 277
一、分蔸繁殖与细切种根繁殖 277
二、脚麻繁殖 278
三、带叶嫩梢繁殖 278
四、试管苗繁殖 279
五、种子繁殖 279
第五节 麻园管理与收获 280
一、建设高产稳产麻园 280
二、新麻园管理 280
三、壮龄麻园管理 280
五、苎麻收获和剥制技术 281
四、老龄麻园更新、复壮 281
第一节 概述 283
一、发展黄、红麻生产的意义 283
二、世界黄、红麻生产概况 283
第十章 黄麻和红麻 283
三、黄、红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284
第二节 黄、红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86
一、植物学性状 286
二、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89
三、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 293
二、麻田整地 295
第三节 黄、红麻的栽培技术 295
一、麻田的轮作和套作 295
三、播种 296
四、施肥 297
五、田间管理 299
六、笨麻的形成及其防除 300
第四节 黄、红麻的收剥与沤洗 300
一、收剥期 300
二、收剥与沤洗技术 301
一、留种 302
第五节 留种与南种北栽 302
二、南种北栽 303
第十一章 油菜(附芝麻) 304
第一节 概述 304
一、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意义 304
二、油菜栽培历史和生产概况 304
三、中国油菜的分区 306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07
一、油菜的分类 307
二、油菜的生育过程 310
三、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311
四、油菜器官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313
五、油菜产量的构成 323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 325
一、育苗移栽与直播 325
二、合理密植 327
三、油菜的营养特性与科学施肥 328
四、田间管理 330
五、收获 331
一、概述 332
二、芝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32
第四节 芝麻 332
三、芝麻的栽培技术 337
第十二章 花生 342
第一节 概述 342
一、花生的国民经济意义 342
二、花生的生产概况 342
三、花生的起源和类型 343
第二节 花生的生长发育特性 344
一、花生种子的萌发、出苗 344
二、花生根系的生长 345
四、花生花芽的分化、开花受精与下针 346
三、花生茎枝叶的生长 346
五、花生荚果的发育 350
六、花生产量的形成 351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352
一、花生的整地 352
二、花生的播种 353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355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357
二、甘蔗的分布和生产概况 359
一、甘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59
第一节 概述 359
第十三章 甘蔗 359
第二节 甘蔗起源、分类及主要栽培品种 360
一、甘蔗起源及甘蔗糖业的发展和传播 360
二、甘蔗的分类 360
三、甘蔗主要栽培品种 361
第三节 甘蔗的生物学特性 361
一、甘蔗的形态解剖 361
二、甘蔗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63
三、甘蔗的产量形成 366
一、蔗田准备 367
第四节 栽培技术 367
二、种植 368
三、营养特点与施肥 369
四、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 371
五、田间管理 372
六、收获 372
第五节 宿根甘蔗 373
一、宿根甘蔗的概念和意义 373
二、宿根甘蔗的生育特点 373
三、宿根甘蔗的栽培技术 374
二、秋植甘蔗 376
第六节 甘蔗植期类型 376
一、春植甘蔗 376
三、冬植甘蔗 377
四、夏植甘蔗 377
第七节 甘蔗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 378
一、育苗移栽 378
二、地膜覆盖 378
第八节 蔗地综合利用 379
一、蔗地综合利用的意义 379
二、蔗地综合利用的形式和技术 379
二、果蔗的栽培要点 380
第九节 果蔗栽培 380
一、对果蔗的质量要求 380
第十四章 烟草 382
第一节 概述 382
一、烟草生产的意义 382
二、烟草的起源和分布 382
三、烟草生产的发展 382
第二节 烟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83
一、烟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383
二、烟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85
三、烟草的生育特性 387
四、烟草的质量与产量 389
第三节 烟草的栽培技术 391
一、种植制度 391
二、培育壮苗 391
三、营养特性与施肥 393
四、密度与移栽 395
五、田间管理 396
一、烟叶的采收 397
第四节 烤烟的采收与烘烤 397
二、烘烤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399
三、烤房 401
第五节 南方主要晾晒烟栽培调制特点 402
一、晒烟 402
二、晾烟 403
三、白肋烟 404
四、香料烟 404
五、马里兰烟 405
六、黄花烟 405
第一节 其它粮食作物 406
第十五章 其它作物 406
一、高粱 407
二、粟 408
三、黍(稷) 409
四、薏苡 411
五、荞麦 412
六、木薯 413
七、菊芋 414
八、蕉藕 415
九、山药 416
十、魔芋 418
十一、绿豆、小豆、饭豆 419
第二节 其它经济作物 423
一、向日葵 424
二、蓖麻 425
三、油莎草 427
四、红花 428
五、甜菊(甜叶菊) 429
六、薄荷 431
七、啤酒花 432
八、席草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