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缘起 1
第二节 主要内容 3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竞争中立”起源考:知识的考古 8
第一节 “竞争中立”的界定 8
一、国别定义 9
二、国际组织的定义 11
三、学者的定义 12
四、“竞争中立”与竞争法/反垄断法 14
五、小结 16
第二节 从“中立”到“竞争中立”的演变 17
一、“中立”的制度根源 17
二、从“中立”到“税收中立” 21
三、从“税收中立”到“竞争中立” 24
四、“竞争中立”在法律中的确立 28
五、小结 33
第三节 “竞争中立”的社会基础 34
一、经济根源 34
二、思想文化根源 35
三、哲学根源 36
四、小结 3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7
第二章 “竞争中立”的制度变迁:从国内法到国际规则 38
第一节 作为国内法的“竞争中立” 39
一、狭义的“竞争中立”:澳大利亚模式 39
二、广义的“竞争中立”:欧盟模式 40
三、小结 42
第二节 作为双边规则的“竞争中立” 42
一、澳大利亚模式 43
二、美国模式 47
三、混合模式:澳大利亚模式和美国模式的结合 55
四、小结 56
第三节 作为国际“软法”的“竞争中立” 58
一、“软法”的界定 58
二、作为OECD“软法”的“竞争中立” 59
三、《欧盟和美国关于国际投资共同原则的声明》 62
四、其他国际平台上的“竞争中立” 63
五、小结 66
第四节 走向多边规则的“竞争中立”:基于TPP的分析 66
一、关于“竞争中立”的宏观规定 68
二、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义 68
三、国有企业的运营规范:商业考虑、非歧视待遇和非商业援助 69
四、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 71
五、小结 7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74
第三章 “竞争中立”的国内法实践:澳大利亚的经验 76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二节 “竞争中立”制度的基本架构 78
一、制度内容 78
二、执行机构 81
三、适用的范围 82
四、投诉机制 85
第三节 “竞争中立”的实践:基于案例的分析 88
一、基本事实 88
二、双方的主要主张 88
三、主要分析过程 90
四、主要结论 98
第四节 澳大利亚实践的经验 9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01
第四章 “竞争中立”的国际法实践: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102
第一节 反补贴措施中的“竞争中立”逻辑 103
一、针对政府“直接补贴”的逻辑 103
二、针对政府“间接补贴”的逻辑 103
第二节 美国适用“竞争中立”的实践模式 105
一、DS379裁定之前的实践模式 106
二、DS379的主要争议及其裁定 107
三、DS379裁定之后的实践模式 108
四、小结 113
第三节 美国“竞争中立”实践的背景与趋势 114
一、内因: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114
二、外因: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 117
三、趋势:TTIP框架下的欧美合作 122
第四节 美国推广“竞争中立”的制度根源:“国家主导型经济”的挑战 124
一、国家主导型经济和自由经济模式 125
二、国家主导型经济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29
三、国家主导型经济和美国企业的利益 132
四、小结 13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34
第五章 “竞争中立”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135
第一节 引论 135
一、国有企业的界定 135
二、OECD的国有企业改革建议 138
第二节 组织形式变迁: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 141
一、国营企业体系形成阶段:1949~1977年 141
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阶段:1978~1992年 143
三、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1993年宪法修正案 146
四、小结 146
第三节 暗合“竞争中立”精神的国有企业改革 147
一、公司制改革:1993年《公司法》 147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994~2003年 148
三、促进国有企业和私企的公平竞争 150
四、小结 152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与分类经营改革 152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竞争中立” 153
二、分类经营改革和“竞争中立” 154
三、小结 155
第五节 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155
一、政府应对措施 156
二、企业应对措施 160
三、小结 163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63
第六章 结论 164
附录 澳大利亚联邦“竞争中立”政策声明 167
参考文献 187
一、中文文献 187
二、英文文献 193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