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2
第一章 X线诊断 2
第一节 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 2
第二节 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和密度 4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 7
第四节 造影剂 10
第五节 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 16
第六节 X线检查中的防护 17
第二章 CT 18
第一节 CT发展概况 18
第二节 CT基本结构与成像原理 19
第三节 CT装置 23
第四节 CT图像与CT值 25
第五节 CT检查方法 29
第六节 CT图像分析 31
第七节 CT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33
第三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4
第一节 DF及其物理学基础 35
第二节 DSA影像的获取和处理 41
第三节 DSA的 临床应用 49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 55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发展概况 55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55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 64
第四节 MRI图像的特点 72
第五节 磁共振成像的设备 78
第六节 MRI的临床应用 81
第七节 MRI的新进展与发展前景 87
第五章 介入放射学 88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 88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 118
第六章 医学影像学新进展——电算X线摄影术和图像储存及传输系统 133
第一节 电算X线摄影术 133
第二节 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 144
第二篇 呼吸系统 151
第一章 检查方法 151
第一节 常规X线检查 151
第二节 特殊X线检查 152
第三节 造影检查 153
第四节 CT检查 154
第五节 超声检查 154
第六节 磁共振检查 154
第七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155
第八节 核医学检查 155
第二章 应用解剖学 155
第三章 胸部正常影像解剖 164
第一节 胸廓 164
第二节 气管和支气管 166
第三节 肺 168
第四节 胸膜 172
第五节 纵隔 172
第六节 膈 173
第四章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74
第一节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174
第二节 肺部病变 175
第三节 肺门的改变 178
第四节 胸膜病变 178
第五节 纵隔的改变 180
第六节 膈的改变 181
第五章 气管支气管疾病 182
第一节 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182
第二节 巨气管支气管症 183
第三节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184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 185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 186
第六节 气管、支气管异物 188
第七节 支气管结石 189
第六章 肺部疾病 189
第一节 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190
第二节 肺部炎症 193
第三节 肺结核 201
第四节 肺肿瘤 209
第五节 肺霉菌病 218
第六节 寄生虫病 222
第七节 尘肺 225
第八节 胸部外伤 231
第九节 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表现 233
第十节 肺出血性疾病 240
第十一节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241
第十二节 原因不明的肺疾病 249
第十三节 造血系统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肺部改变 255
第十四节 变态反应引起的肺部疾病 259
第七章 胸膜病变 264
第一节 胸膜炎 264
第二节 化脓性胸膜炎又名脓胸 265
第三节 胸膜肿瘤 265
第八章 纵隔疾病 266
第一节 纵隔炎症 266
第二节 纵隔气肿 268
第三节 纵隔血肿 269
第四节 纵隔肿瘤与囊肿及肿瘤样病变 269
第九章 膈的疾病 285
第一节 膈疝 285
第二节 膈膨升 286
第三节 膈下脓肿 286
第四节 膈肌肿瘤 287
第十章 胸部手术后的改变及并发症 287
第一节 胸部手术后改变 287
第二节 胸部手术后的并发症 288
第十一章 胸部CT 288
第一节 胸部CT检查的适应证 289
第二节 胸部CT检查技术和方法 289
第三节 正常胸部CT影像解剖 290
第四节 胸部常见疾病的CT表现 294
第十二章 胸部磁共振成像 302
第一节 引言 302
第二节 胸部磁共振扫描的适应证 303
第三节 胸部磁共振扫描的技术和方法 305
第四节 纵隔的MRI诊断 305
第五节 肺部疾病的MRI表现 307
第六节 胸壁及胸膜病变的MRI表现 309
第十三章 介入放射学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309
第一节 引言 309
第二节 肺及纵隔的活检技术 310
第三节 肺动脉栓塞术 312
第四节 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及药物灌注治疗 313
第三篇 循环系统 316
第一章 心脏大血管放射学检查方法 316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 316
第二节 心血管造影和DSA 318
第二章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放射学表现 323
第一节 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的放射学表现 323
第二节 肺门和肺血管纹理分析 329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搏动 330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X线测量 331
第三章 心脏大血管异常的基本放射学征象 336
第一节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征象 336
第二节 胸部主要血管异常的X线征象 339
第三节 肺循环异常的X线分析 340
第四节 心脏移位和位置异常 343
第五节 心血管造影异常的分析 349
第四章 超声心动图检查 351
第一节 检查方法 351
第二节 适应证及诊断 354
第三节 评价 355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 355
第一节 检查方法 355
第二节 适应证及诊断 358
第三节 评价 360
第六章 CT和MRI 361
第一节 CT检查方法 361
第二节 CT检查的适应证和诊断 362
第三节 CT检查的评价 362
第四节 MRI检查方法 362
第五节 MRI检查的适应证和诊断 363
第六节 MRI检查的评价 363
第七章 后得性心脏病 364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 364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372
第三节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377
第四节 肺原性心脏病 379
第五节 心肌病 383
第八章 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390
第九章 主动脉疾病 394
第一节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 394
第二节 大动脉炎 400
第十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 406
第一节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406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 409
第三节 动脉导管未闭 415
第四节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419
第五节 法乐四联症 422
第六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426
第七节 先天性主动脉弓及头臂动脉畸形 430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435
第一节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435
第二节 冠状动脉内溶栓术 437
第十二章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性治疗 439
第一节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439
第二节 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442
第三节 主动脉瓣成形术 445
第十三章 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溶栓术 447
第一节 外周动脉腔内成形术 447
第二节 外周动脉溶栓术 449
第三节 肾动脉腔内成形术 451
第四节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 452
第十四章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成形术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