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罗大华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刑事被害人 1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学概述 5
第三节 国内外刑事被害人学研究简介 16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的基本特征 30
第一节 刑事被害的构成 30
第二节 刑事被害的基本特征 40
第三节 刑事被害的一般形式 43
第四节 被害后果的复杂特性 49
第五节 刑事被害人的基本特征 57
第三章 刑事被害的社会因素 62
第一节 社会与被害 62
第二节 人口、文化与被害 70
第三节 社会行为规范与被害 78
第四节 婚姻家庭与被害 85
第四章 自然环境与刑事被害 93
第一节 地域空间与被害 93
第二节 气候季节与被害 98
第三节 时间与被害 105
第一节 性别与被害 109
第五章 生理因素与刑事被害 109
第二节 年龄与被害 113
第三节 少年儿童被害问题 115
第四节 疾病与被害 117
第五节 变态与被害 120
第六章 刑事被害人心理 129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心理概述 129
第二节 被害前的心理危机 131
第三节 被害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39
第四节 被害后的心理特征 151
第一节 被害人的无意过错与有意过错 165
第七章 被害人过错与被害 165
第二节 被害人过错的主要表现形式 171
第三节 被害人过错的原因 176
第八章 易被害人群 181
第一节 值得重视的被害易感性 181
第二节 易被害人类型 185
第三节 易被害人的主观责任 195
第九章 被害人类型要析 201
第一节 凶杀案件的被害人 201
第二节 抢劫案件的被害人 207
第三节 强奸案件的被害人 213
第四节 盗窃案件的被害人 221
第五节 诈骗案件的被害人 229
第六节 闹丧案件的被害人 236
第七节 侮辱、诽谤案件的被害人 243
第八节 敲诈勒索案件的被害人 248
第十章 形形色色的假被害人 254
第一节 假被害人的主要类型 254
第二节 制造假案的常见动机 260
第三节 假被害案件的一般特征 265
第四节 识别假被害人的基本方法 268
第十一章 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化 271
第一节 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类型 271
第二节 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形式 275
第三节 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原因 279
第十二章 女青少年被害后的恶逆变 288
第一节 恶逆变与被害的关系 288
第二节 恶逆变发生的原因 296
第三节 恶逆变的社会危害 305
第四节 恶逆变的主要防治措施 308
第一节 必须强化反抗意识 319
第十三章 女性被害人的反抗 319
第二节 对反抗类型的分析 326
第三节 反抗的时机 331
第四节 反抗性侵害的主要方法 334
第五节 反抗性侵害中的特殊情形 338
第十四章 刑事被害的防范策略 345
第一节 社会防范 345
第二节 法律防范 350
第三节 个体防范 353
第一节 报案 361
第十五章 侦查破案与被害人 361
第二节 陈述 366
第三节 辨认 373
第十六章 立法与政策 383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383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保护 387
第三节 刑事损害赔偿 391
第四节 刑事侵害补偿 400
主要参考书目 406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