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历史的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确认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理论与模式的形成 3
马克思的原则设想:商品经济与私有制共存亡 3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通向市场经济的初次尝试 9
斯大林时代: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 18
第二章 先驱者的改革探索与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终结 27
“兰格革命”与“东欧经济学” 27
原苏联、东欧的改革实践 37
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终结 43
第三章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与体制调整 47
“看不见的手”与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 47
“凯恩斯革命”与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新趋势:西方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58
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中得出的两点启示 62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探索 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 7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任务 79
第二篇 比较与借鉴:备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 89
第五章 成熟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91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91
美国模式:高度经济自由的市场体制 96
日本模式:协调型市场经济 105
法国模式:注重计划的市场经济 113
瑞典模式:强调社会福利的市场经济 122
韩国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132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与市场化道路 132
巴西模式: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增长 142
印度模式:取向市场却积重难返 150
俄罗斯模式:激进式变迁的尝试 159
第七章 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 169
现代市场体制的基本特征 169
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171
市场的弊病与政府干预 174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内在逻辑 179
第三篇 现状与探索:建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183
第八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成就与问题 185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市场取向改革 185
市场化:从农村包围城市 188
中国市场经济的雏形 192
通向目标模式的障碍 195
尽快走出双重体制 197
第九章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03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兴起 203
非国有经济也是中国经济 207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国有经济改革的意义 211
怎样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216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 219
第十章 将国有企业塑造成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224
我国企业改革的历程回顾 224
国有企业的现状与症结 229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233
必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23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41
第十一章 市场体系的构造与培育 250
我国市场体系培育的阶段性成果 250
现存的问题及今后发育市场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253
地方保护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256
对外开放与进入世界市场 260
价格改革与价格形成机制 265
农业怎样进入市场体系 269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管理 274
第十二章 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274
通过改革建立新型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279
通过机构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294
第十三章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配套问题 302
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平问题 30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06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312
解放思想,加快市场经济建设 316
结束语 建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抉择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