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积极性的概念 2
一 积极性是心理学范畴 2
二 积极性的范畴系列 3
第二节 人在历史活动中的积极性 4
一 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4
二 人的积极性的表现 5
第三节 积极性的功能和作用 7
一 积极性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 7
二 积极性对人能力发挥的功能 9
三 调动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紧迫的课题 10
第四节 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及研究方法 12
一 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12
二 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 15
三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17
四 系统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 18
第二章 积极性的内容、结构及运动规律 21
第一节 积极性的基本内容 21
一 兴趣的专注 21
二 情欲的兴奋 22
三 干劲的发挥 23
四 意志的努力 24
一 需要与积极性 25
第二节 积极性的心理结构 25
二 认识与积极性 27
三 注意与积极性 27
四 情感与积极性 28
五 兴趣与积极性 29
六 意志与积极性 30
七 动机与积极性 30
第三节 积极性的运动规律 31
一 自身需要的动力作用 31
二 主观认识的调节作用 32
三 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 34
四 积极性的一般规律 36
一 需要理论 37
第三章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和原则 37
第一节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 37
二 激励理论 42
三 期望理论 45
四 公平理论 48
第二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原则 51
一 目标认同原则 51
二 主动参与原则 52
三 公平原则 53
四 激励与维持工作动机的原则 53
五 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54
第三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 54
二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源泉 55
一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概念 55
三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主要表现 58
第四章 发挥积极性的动力系统 6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60
一 社会需要的作用 61
二 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3
三 完善生产关系的作用 64
四 完善上层建筑的作用 65
五 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作用 66
六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68
七 社会革命或改革的作用 70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动力 71
一 物质动力 72
二 精神动力 73
三 信息动力 74
第三节 个体内在的动力 76
一 个体内在的动力因素 76
二 提高目标引力 78
三 增强外界压力 79
四 加大内部动力 79
第五章 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积极性 81
第一节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82
一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2
二 妨碍积极性发展的管理体制 83
三 调动积极性是改革的根本任务 85
第二节 企业积极性与企业家的动力 86
一 企业家内在动力所包含的内容 87
二 企业家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89
三 建立“三加强”的领导体制 91
四 建立企业家动力机制 93
第三节 企业积极性与扩大自主权 94
一 建立企业间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关系 95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99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应有的自主权 102
四 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104
第四节 企业积极性与强化企业内部动力机制 105
一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利益 105
二 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是企业动力的物质载体 107
三 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地结合起来 108
四 企业破除“一大三铁”的改革目标 110
第五节 企业积极性与引入竞争机制 113
一 竞争对增强企业积极性的重大作用 114
二 为企业竞争创造相对平等的环境 116
三 利用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119
四 注意纠正竞争中的错误倾向 121
第一节 必须发挥劳动者的政治积极性 124
第六章 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125
一 政治积极性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1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转化为民主权力 126
三 调动政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128
一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翁 129
第二节 提高劳动者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129
二 职工主人翁精神的时代特点 132
三 形成主人翁责任感的基本因素 134
四 培养主人翁意识的感受环境 137
第三节 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同体 142
一 参政议政的主人地位 142
二 民主管理的主人权力 144
三 关心主人的生活利益 148
四 企业意识的主人思想 151
第七章 合理分配社会主义物质利益 154
一 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155
第一节 认真解决分配领域中的问题 155
二 正确认识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 158
三 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60
第二节 工资合理分配的根本性问题 162
一 做好“劳”的量化工作 162
二 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体系 165
三 理顺收入分配结构 167
第二节 脑体“倒挂”及其解决的出路 169
一、脑体收入“倒挂”是极不合理现象 169
二 提高对脑体收入“倒挂”的认识 171
三 解决脑体收入“倒挂”的出路 173
一 全面关心职工生活 176
第四节 积极兴办集体福利事业 176
二 大力发展集体福利事业 177
三 把农工商统一管理起来 182
第八章 培养共产主义人生观 183
第一节 人生观及其心理分析 184
一 世界观的基本含义及其结构 184
二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86
三 人生观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187
第二节 坚定马列主义的信仰 189
一 马列主义永远不“过时” 189
二 马列主义是革命和建设的保证 191
三 讲理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195
第三节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198
一 要认识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199
二 客观公正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状况 200
三 新型社会制度建立是长期而曲折的 201
第四节 坚定对共产党的信赖 204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 204
二 共产党员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207
三 把住人生观这个“总开关” 209
二 共同理想是动员人民的旗帜 211
四 对广大群众进行热爱党的教育 212
第五节 坚定共同理想的信心 216
一 共同理想是巨大的精神支柱 217
二 坚定相信和依靠群众 220
三 把共同理想与具体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220
第九章 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关系 223
第一节 要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 224
一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24
三 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28
四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229
第二节 勤政、廉政、简政、亲政 230
一 抓勤政,稳民心 231
二 抓廉政,赢民心 233
三 抓简政,顺民心 235
四 抓亲政,得民心 236
一 领导者影响力的形成 239
第三节 发挥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大 239
二 领导行为示范是最佳影响力 241
三 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 243
四 提高领导人格影响力的基本因素 246
第十章 塑造积极性的综合启动机制 250
第一节 “能源”启动机制 251
一 要尊重职工的自尊心 251
二 培养革命需要的兴趣和志向 254
三 发现和发挥人们的优点和长处 255
第二节 用人启动机制 256
一 发掘、培养和造就人才 258
二 合理使用企业人才 261
三 与下属相处的方法和艺术 263
四 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267
一 目标激励 269
第三节 激励启动机制 269
二 强化激励 271
三 竞赛激励 272
四 样板激励 274
五 环境激励 274
六 公平激励 276
第四节 友爱启动机制 277
一 施放友爱的“暖流” 277
二 防止情感的“断流” 279
三 千群情感的“合流” 280
四 自我认识的“交流” 282
第十一章 调动积极性的效果评估 285
第一节 从综合因素认识积极性 285
一 从性质上看积极性 286
二 从时间上看积极性 287
三 从表现过程看积极性 288
四 从认识上看积极性 289
五 从激发因素看积极协 291
六 从主体上看积极性 292
第二节 用社会实践评价积极性 293
一 从劳动行为评价积极性 293
二 从定量分析考核积极性 295
第三节 实现积极性良性循环的程序 297
一 科学的考察分析 298
二 抓好教育培训 298
三 实行目标管理 299
四 合理组织和引导 300
五 定期考评,严格奖惩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