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明灼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1086·36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1

第一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

一、对新专制主义的猛烈抨击 3

(一)对假共和真专制的深刻揭露 3

(二)对资产阶级妥协派的批评 9

(三)对“民权旁落”原因的分析 11

二、反日倒袁的救国救民思想 14

(一)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15

(二)彻底打倒封建专制主义的主张 21

(三)“唯民主义”思想 25

一、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宇宙观 29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世界观 29

(一)活跃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 31

(二)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提出的意义与原因 40

(三)占支配地位的仍是进化论思想 43

二、进步发展与唯民主义的历史观 48

(一)冲决过去历史的网罗 48

(二)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批判 53

(三)反对英雄史观,主张唯民史观 57

(四)唯心史观的羁绊 62

三、追求真理、奋发有为的“青春”人生观 64

(一)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使命 65

(二)人生最高的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69

(三)勇于自我牺牲,为后人谋福利 73

(四)珍惜今天,创造未来 76

四、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接触 80

(一)对社会主义思想早期接触的发展阶段 80

(二)对一些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初步认识 84

(三)对几个有关问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93

五、革命政治立场与“调和论”思想之间的矛盾 95

(一)“调和论”思想的二重性 97

(二)反对“暴力论”的思想的二重性 106

(三)“调和论”思想产生的根源 109

下篇 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117

一、向马克思主义者伟大转变的标志 119

第三章 “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坚持与运用 119

(一)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 121

(二)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126

(三)对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 131

二、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与运用 136

(一)必须以唯物史观代替唯心史观 141

(二)从经济现象上解释社会政治、思想现象 145

(三)肯定阶级斗争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49

(四)用唯物史观作指导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52

(五)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的“求真”原则 155

三、在“新旧思潮之激战”中 162

(一)在“新旧思潮之激战”中的地位 163

(二)对东西方文化的见解 165

(三)对所谓“过激主义”的辩护 170

(四)对言论自由问题的主张 172

四、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178

(一)反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 179

(二)反对伪社会主义的斗争 187

(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193

(四)对“新村主义”的批判 196

五、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1

(一)把社会主义从单纯的学说变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 201

(二)社会主义原则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4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207

六、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212

(一)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扩张”战争的根源 214

(二)帝国主义“作鬼”的“和平”欺骗政策 216

(三)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互相“勾结” 219

(四)帝国主义已是“基础”被“掘空”的腐朽势力 222

(五)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应推进反对帝国主义的“大联合运动” 225

七、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 230

(一)孔门伦理道德是中国“大家族制度”的产物 231

(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孔门伦理道德必将“崩颓”,无产阶级新道德必将产生 234

(三)要彻底“打破孔子主义”,必须对旧经济制度来个“根本解决” 239

八、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 243

(一)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的提出是中国革命的要求 244

(二)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提出的社会阶级状况依据 252

(三)对所受的某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分析 255

(四)与工农相结合思想的深远意义 258

九、从“互助论”到阶级论的发展 261

(一)占主导地位的是阶级论思想 261

(二)“互助论”思想及其消极影响 267

(三)“互助”思想的积极意义 275

(四)“互助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277

(五)进化与革命的辩证统一思想 280

第四章 初步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284

一、对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认识的发展 284

(一)与“好政府主义”的决裂 284

(二)无产阶级“平民主义”思想 288

(三)“平民主义”思想中的某些错误影响 294

(四)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彻底铲除 299

二、对社会主义大目标的宣传与坚持 303

(一)对资本主义罪恶制度的揭露 305

(二)对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与赞扬 308

(三)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316

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318

(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认识 321

(二)对农民同盟军问题的认识 325

(三)对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认识 331

(四)坚持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335

(五)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意义 339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