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 当代西方微宏经济理论 1
第一篇 微观经济理论 6
第一章 价格理论 6
一、均衡价格理论 7
二、庞巴维克的边际对俺价格理论 9
三、杰文斯的剩余效用价格理论 10
四、评价均衡价格 11
五、马克思的均衡价值理论 12
第二章 生产理论 13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3
二、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18
三、不同类型的市场 21
四、对生产理论的总评价 27
二、边际生产力的分配理论 31
第三章 分配理论 31
一、分配的意义、含义 31
三、均衡价格的分配理论 35
四、对西方分配理论的总评价 42
第四章 消费理论 43
一、消费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43
二、需求、效用、消费的相互关系 44
三、需求弹性 48
四、消费心理 50
五、如何评价西方经济学家的资产阶级消费理论 52
六、简介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过程 55
第五章 企业竞争理论 57
一、竞争是一般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推动力 57
三、竞争的领域或范围 58
二、不同生产关系下的商品生产有不同性质的竞争 58
四、竞争的类型或方式 59
五、标志企业竞争能力的要素 59
六、怎样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61
七、企业素质与竞争能力 62
第六章 资源配置理论 64
一、资源配置之用于生产领域的图示 64
二、资源配置之用于消费领域的图示 65
三、资源配置之用于交换领域的图示 66
四、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与交换和生产与消费的最优条件 67
第二篇 宏观经济理论 69
第一章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69
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时代背境 69
二、凯恩斯对危机病情的理论诊断 71
三、凯恩斯针对上述理论诊断所提出的经济政策 73
四、对上述理论和政策的评价 77
五、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说来作个对比 81
六、凯恩斯主义救不了经济危机终将要拖垮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86
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对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补充、修改、发展 87
一、后凯恩斯主义者之一的汉森提出了加速理论,以扩大倍数或乘数理论的效应 87
二、萨缪尔逊对凯恩斯学说的继承和补充、修改 88
三、另一些凯恩斯主义追随者,如哈罗德和多马则提出了实际增长率理论以补充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90
四、杜生贝对消费理论的补充发展 91
五、关于通货膨胀同失业关系的补充 92
六、马柯洛普的开放型经济理论,即关于对外经济方面 93
第三章 反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94
一、弗里德曼的新货币主义 94
二、另一反对凯恩斯理论的是库兹涅茨村经济增长理论 98
三、刘易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也是朝向反对凯恩斯的 100
四、另一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供应主义 109
第四章 对微宏经济企图进行结合的理论 113
一、新古典综合主义的萨缪尔逊 113
二、以罗滨逊夫人为首的新剑桥学派,则企图从另一方面进行结合 116
三、希克斯的结合 119
四、帕道金的货币余额和个总均衡理论 120
第五章 其它一般宏观经济理论 121
一、国民收入理论 121
二、周期、就业和工资理论 126
三、物价与工资关系的理论 132
四、物价与货币关系的理论 135
第六章 国际宏观经济理论 142
一、外贸理论 142
二、外贸政策 157
三、国际金融 162
第三篇 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前瞻 165
第一章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图 165
第二章 现代微宏经济理论简略溯源 167
一、微宏经济理论混合时期 167
二、微宏经济理论分离时期 167
第三章 重新认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变化与我们应采取的对待态度 168
一、关于变化的问题 168
二、重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意义及对待的态度 181
第二部 中国社会主义微宏经济理论探索 187
第一篇 微观经济理论 187
第一章 所有制是搞活微观经济的关键 187
一、问题的提出 187
二、产权对搞活企业的重大意义 188
三、必须确保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190
四、两权分离是现代商品经济企业的必然出路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比的区别 195
五、我国现行的两权分离尚存在着不少问题 196
六、关于国有国营形式的改革问题 197
七、改进国家所有制的途径,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非在于私有化 198
第二章 论公有制企业经营模式 203
一、我国国有企业模式的演变 203
二、承包经营制与租赁经营制的区别 205
三、承包制与股份制的区别和利弊 207
四、承包制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09
五、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产权比较适当的形式 218
六、从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的问题 220
七、深入改革,进一步完善承包制 223
八、承包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25
九、承包制发展的五种态势 229
十、股份制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30
十一、在治理整顿中稳妥地试行股份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236
十二、论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 245
第三章 私人企业 251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私有制的论述 251
二、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之异同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54
三、我国需要发展私人企业 257
四、当前私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258
五、个体经济 261
六、我国当前个体户及私营企业基本情况的面面观 263
七、偷税、漏税、抗税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建议 270
八、城镇集体企业 276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279
一、正确认识和制定我们的产业政策 279
二、约束行政权力,转变政府职能 281
三、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的合理化行为问题 282
四、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83
五、国外成功产业政策的启示 285
六、企业要增强内部消化能力 288
七、提高企业生产力必须破除平均主义 290
八、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量 292
九、取消畸型企业的生存权 294
第五章 生产与成本 296
一、生产 296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各种成本 304
三、对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总观察和总分析 309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312
一、中国需要一个统一的现代化市场 312
二、产供销一体化不适宜于现代化市场 313
三、中国迫切需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并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316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概论和分论 320
第七章 价格、竞争、利润 339
一、价格 339
二、竞争 344
三、利润 353
第二篇 宏观经济理论 357
第一章 论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 357
一、不同经济管理体制模式的分析比较 357
二、什么是最理想的模式 358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必然与特征 360
四、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决定因素 363
五、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365
六、经济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69
一、企业是宏观调控的基础 372
第二章 企业、市场、国家三个层次关系的分析 372
二、市场是间接宏观调控的中介 374
三、国家调控市场 376
四、国家、市场、企业三者关系的说明 378
第三章 对当前我国物价形势的分析及控制建设 380
一、对物价上涨的社会心理反应分析 380
二、农副产品价格上升过快的原因 381
三、若干影响物价上涨的新因素 383
四、物价对策 384
五、对战后初期日本价格转轨所给予的启示 385
六、北京市对控制物价上涨所采取的措施 387
第四章 我国金融政策和反通货膨胀的措施 388
一、金融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88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与急剧发展的主要原因 393
三、认清通货膨胀的危害 395
四、西方的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398
五、对制止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建议 399
六、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非经济因素 400
第五章 社会再生产 402
一、意义 402
二、类型 402
三、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03
四、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问题 404
五、实现的条件 404
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优先增长生产的学说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40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 416
一、内容 416
二、作用 416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417
五、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比例关系 417
三、决定因素 417
第七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418
一、内容和平衡的公式及其矛盾运动 418
二、我国体改中出现的失衡问题 419
三、如何看待与克服我国当前的失衡? 420
四、对目前市场疲软原因的探索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430
五、搞好宏观调控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436
第八章 产业、技术,规模结构 438
一、产业结构 438
二、技术结构 441
三、企业规模结构 442
第九章 按劳分配、就业、工资、非法的收入 443
一、按劳分配 443
二、人口和就业关系的问题 452
三、工资 458
四、当前的个人收入和地下渠道 466
第十章 社会主义消费 473
一、社会主义消费模式的发展原则和要求 473
二、建立途径 473
三、消费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74
四、社会主义合理消费水平的主要特征 475
五、城市居民超前消费的原因 475
六、我国是否存在消费膨胀及如何正确引导消费 476
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消费对比 478
第十一章 论生产力标准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运用及生产力的配置 479
一、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运用 479
二、关于生产力配置的问题 493
第十二章 地区经济 495
一、解放后我国对地区的划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495
五、关于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理论问题 495
二、区域划分对生产力合理布局配置有重大含义 496
三、地区经济建设布局的合理化原则 497
四、我国地区应如何布局? 498
六、对贫困山区的开发需要特别慎重 503
第十三章 对外经济 50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504
二、国际货币和国际汇兑 505
三、利用国际资金的历史条件和有利机会 506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507
五、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好机遇 511
六、我国对外开放应着眼于配套结合 517
七、利用国际价值规律以发展对外贸易 518
八、外贸在再生产中的作用及我国外贸应采取的战略 519
九、西部对外开放大有可为 519
十、我国最近采取的关于外贸新措施 520
十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521
第十四章 对我国当前农业问题和出路分析 524
一、对农村社会现状的分析 524
二、对农业地位重要性的分析 525
三、对农业问题严重性的分析 528
四、对农业产品出路的分析 530
五、正确对待农业投入的一些关键性的关系 536
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和途径 542
七、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忧患 545
第十五章 中国 548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 548
二、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思潮 552
三、应怎样看待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微宏调节关系? 556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来我国在微宏经济结合方面所采取的前进步伐和所取得的成就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