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知识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行健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7072·1323
  • 页数:106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3

第一编 语言基础知识 3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它的方言 7

一、语音的性质 11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1

第二章 语音 11

壹.现代汉语 11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3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16

第二节 声母 21

第三节 韵母 29

第四节 声调 35

第五节 音节 38

第六节 音变 41

第三章 文字 49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特点 49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方法 51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 54

第四节 汉字的改革 64

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68

第四章 词汇 72

第一节 词 72

附:简称和数词缩语 77

第二节 词义 79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和发展 92

第四节 熟语 102

第五节 词语的解释 111

第一节 词秦(也叫语素) 121

第五章 语法 121

第二节 词 124

第三节 词组 151

第四节 句子(单句) 157

第五节 复句 206

第六节 标点符号的用法 222

附:四种教材语法体系比较表 231

第六章 修辞 243

第一节 修辞总说 24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247

一、利用特殊语序 259

第三节 句子的调整和修饰 259

二、美化结构形式 263

三、变换语气口气 274

四、运用形象描写方法 279

五、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289

贰.古代汉语 292

第七章 音韵知识 292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音韵知识 292

第二节 上古语音 301

第三节 中古语音 307

第四节 近古语音 317

第八章 词汇 322

第一节 单音词和复音词 322

第二节 词的古义和今义 334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341

第四节 同义词和反义词 347

第九章 语法 357

第一节 实词 357

第二节 虚词 407

第三节 句式 480

第二编 文学基础知识 509

壹.文学原理基础知识 509

第一章 文学的基本特点 509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 509

第二节 文学的真实性 512

第三节 文学的倾向性 516

第二章 文学的社会作用 519

第一节 文学的认识作用 519

第二节 文学的教育作用 521

第三节 文学的美感作用 522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525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25

第二节 题材和主题 527

第三节 情节和结构 530

第四节 文学语言 536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541

第一节 诗歌 541

第二节 小说 543

第三节 戏剧文学 545

第四节 散文 552

第一节 文学批评 554

第五章 文学的批评和鉴赏 554

第二节 文学鉴赏 558

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562

第六章 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562

第一节 概说 562

第二节 古代神话 563

第三节 《诗经》 564

第四节 先秦散文 566

第五节 《楚辞》 574

第一节 概说 577

第七章 秦汉文学 577

第二节 汉赋 578

第三节 司马迁和《史记》 580

第四节 汉乐府 582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584

第一节 概说 584

第二节 建安文学 585

第三节 正始文学 588

第四节 陶渊明 589

第五节 南北朝文学 591

第六节 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 593

第七节 《文心雕龙》 594

第九章 隋唐五代文学 597

第一节 概说 597

第二节 李白 599

第三节 杜甫 600

第四节 白居易 602

第五节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 603

第六节 中唐其他诗人 607

第七节 晚唐文学 608

第八节 唐代传奇 611

第九节 唐五代词 612

第十章 宋代文学 614

第一节 概说 614

第二节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欧阳修、王安石 615

第三节 宋词 618

第四节 陆游 621

第五节 宋代话本 623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625

第一节 概说 625

第二节 元杂剧 625

第三节 关汉卿和王实甫 627

第四节 元散曲 629

第五节 南戏 630

第六节 元代诗文 631

第十二章 明代文学 632

第一节 概说 632

第二节 明代小说 633

第三节 明代戏曲 638

第四节 明代散文 639

第一节 概说 642

第十三章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642

第二节 清初至清中叶戏剧 643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小说 644

第四节 清初至清中叶诗文 648

第十四章 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 651

第一节 概说 651

第二节 近代小说 652

第三节 近代诗文 654

第十五章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况 658

第一节 概说 658

叁.中国现代文学 658

第二节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659

第三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663

第四节 抗日战争前期的文学 665

第五节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 667

时期的文学 667

第十六章 文艺运动与思想斗争 671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 671

第二节 文学革命 673

第四节 对“学衡派”的斗争 676

第三节 对林纾等复古派的斗争 676

第五节 对“甲寅派”的斗争 677

第六节 对胡适提倡“整理国故”运动的斗争 677

第七节 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678

第八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679

第九节 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680

第十节 “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提出和论争 680

第十一节 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682

第十二节 对“新月派”的斗争 683

第十三节 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斗争 684

第十五节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685

第十四节 对“论语派”的斗争 685

第十六节 对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的斗争 687

第十七节 对“反对作家从政”论、“文学贫困”论、“冷静超脱”论的批评斗争 687

第十八节 对“战国策”派的斗争 688

第十九节 文艺整风运动 689

第十七章 文学社团和流派 691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691

第二节 创造社 692

第五节 未名社 693

第四节 莽原社 693

第三节 语丝社 693

第六节 沉钟社 694

第七节 上海戏剧协社 694

第八节 南国社 695

第九节 鸳鸯蝴蝶派 695

第十节 太阳社 696

第十一节 “左联” 696

第十二节 中国诗歌会 697

第十三节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697

第一节 鲁迅及其作品 699

第十八章 作家作品 699

第二节 郭沫若及其作品 704

第三节 茅盾及其作品 708

第四节 叶圣陶及其作品 711

第五节 郁达夫及其作品 713

第六节 冰心及其作品 715

第七节 朱自清及其作品 717

第八节 闻一多及其作品 718

第九节 巴金及其作品 720

第十节 老舍及其作品 721

第十一节 曹禺及其作品 723

第十二节 田汉及其作品 725

第十三节 夏衍及其作品 727

第十四节 左联五烈士及其作品 728

第十五节 艾青及其作品 731

第十六节 张天翼及其作品 732

第十七节 沙汀及其作品 733

第十八节 艾芜及其作品 734

第十九节 臧克家及其作品 735

第二十节 田间及其作品 736

第二十一节 赵树理及其作品 738

第二十二节 丁玲及其作品 739

第二十三节 周立波及其作品 741

第二十四节 孙犁及其作品 743

第二十五节 李季及其作品 744

第二十六节 柳青及其作品 745

第二十七节 刘白羽及其作品 747

肆.外国文学 749

第十九章 外国著名作家作品简介 749

第一节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749

第二节 《伊索寓言》 750

第三节 《一千零一夜》 751

第四节 莎士比亚 751

第五节 拜伦 753

第六节 雪莱 754

第七节 狄更斯 755

第八节 莫里哀 756

第九节 巴尔扎克 758

第十节 雨果 759

第十一节 都德 760

第十二节 左拉 761

第十三节 莫泊桑 762

第十四节 鲍狄埃 763

第十五节 歌德 764

第十六节 席勒 765

第十七节 海涅 766

第十八节 塞万提斯 768

第十九节 安徒生 769

第二十节 普希金 770

第二十一节 果戈理 771

第二十二节 屠格涅夫 773

第二十三节 别林斯基 774

第二十四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 775

第二十五节 杜勃罗留波夫 776

第二十六节 托尔斯泰 777

第二十七节 契诃夫 779

第二十八节 高尔基 780

第二十九节 马雅可夫斯基 782

第三十节 法捷耶夫 783

第三十一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 785

第三十二节 裴多菲 786

第三十三节 惠特曼 787

第三十四节 马克·吐温 788

第三十五节 小林多喜二 789

第三十六节 泰戈尔 790

第三编 逻辑、写作知识 795

壹.逻辑知识 795

前言 795

第一章 概念要明确 797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797

第二节 明确概念的要求 798

第三节 明确概念的方法 801

第二章 判断要恰当 807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807

第二节 简单判断 808

第三节 复合判断 814

第三章 推理要合乎逻辑 823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823

第二节 演绎推理 824

第三节 归纳推理 834

第四章 思维要遵守逻辑规律 839

第一节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839

第二节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840

第五章 论证要有说服力 844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844

第二节 证明的种类 845

第三节 证明的规则 847

第四节 反驳的种类 849

贰.写作知识 851

第六章 主题、材料、标题 851

第一节 主题 851

第二节 材料 853

第三节 标题 857

第七章 结构 859

第一节 结构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859

第二节 常见的结构方式 860

第三节 层次和段落 862

第四节 过渡和照应 863

第五节 开头和结尾 865

第八章 表达方式 869

第一节 叙述、描写、抒情 869

第二节 议论、说明 879

第一节 记叙文 882

第九章 常用文体 882

第二节 论说文 890

第三节 应用文 900

第十章 文章的修改 912

第一节 修改的意义 912

第二节 修改的步骤和要求 913

第三节 修改的内容和方法 913

第四编 中学语文教学法 919

第一章 总论 919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 919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原则 921

第三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925

第四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928

第五节 语文的考试考查 935

第六节 备课 936

第七节 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 939

第八节 教学研究活动 942

第二章 阅读教学(上) 944

第一节 记叙文教学 944

第二节 说明文教学 950

第三节 议论文教学 953

第四节 语文知识短文教学 960

第三章 阅读教学(下) 963

第一节 诗歌教学 963

第二节 散文教学 968

第三节 小说教学 974

第四节 剧本教学 978

第五节 文言文教学 981

第四章 作文教学 987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计划 987

第二节 作文练习的方式方法 989

第三节 作文指导 993

第五编 附录 1003

第一章 诗词格律常识 1003

第一节 诗律 1003

第二节 词律 1011

第二章 语文教学常用工具书简介 1018

第一节 常用工具书简介 1018

第二节 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1025

第三章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