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冠心病诊断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庆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206750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 论 1

第壹节 心脏应用解剖 1

壹、 心脏位置及外形 1

贰、 心脏房室形态 2

(一)右心房 2

(二)右心室 2

(三)左心房 3

(四)左心室 3

叁、 心脏纤维支架 3

肆、 心室肌 3

伍、 心脏传导系统 3

陆、 心脏动脉血管 4

(一)左冠状动脉 4

(三)传导系统的供血 5

(二)右冠状动脉 5

第贰节 冠心病病理改变与辅助检查 6

壹、 冠状动脉 6

贰、 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 6

叁、 心脏电活动 7

肆、 心肌运动 8

伍、 心脏泵功能 9

陆、 人体内环境 9

(一)血脂 9

(二)血清酶 9

(三)血清肌红蛋白 9

(四)前列环素、血栓素 9

第肆节 冠心病分类标准 10

叁、 冠心病分类、命名及诊断标准 10

第二章 冠心病负荷试验 11

肆、 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冠心病诊断标准 12

壹、 心电图运动试验 14

(一)检查方法 14

第壹节 运动试验 14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9

(三)运动试验并发症 19

(四)运动负荷试验中各指标及参数的临床意义 19

(五)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意义 22

(六)运动试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22

贰、 核素运动试验 23

(一)核素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23

(二)核素分级运动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23

(九)性别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23

(八)运动试验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3

(七)有无胸痛症状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23

(三)核素踏车分级运动试验心室功能测定 24

叁、 超声心动图踏车运动试验 24

肆、 等张握力运动试验 25

第贰节 药物试验 25

壹、 潘生丁试验 25

(一)心电图潘生丁试验 25

(二)核素潘生丁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26

(三)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试验 27

(四)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运动负荷试验 27

贰、 腺苷试验 27

叁、 多巴酚丁胺试验 27

(一)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试验 28

伍、 心电图心得安试验 30

肆、 心电图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30

(二)核素多巴酚丁胺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30

陆、 硝酸甘油试验 32

柒、 心电图钾负荷试验 32

捌、 冠状动脉造影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32

第叁节 其他方法 33

壹、 心房调搏试验 33

(一)心电图心房调搏试验 33

(二)超声心动图心房调搏试验 34

贰、 心电图过度换气试验 34

叁、 冷加压试验 34

(一)心电图冷加压试验 35

(二)超声心动图冷加压试验 35

肆、 心电图脂肪餐试验 35

伍、 心电图葡萄糖负荷试验 35

陆、 心电图缺氧试验 36

第三章 冠心病临床表现 37

一、心绞痛 37

(一)病史 37

(二)症状 37

(三)体征 39

(四)鉴别诊断 39

二、急性心肌梗塞 40

(一)症状 40

(二)体征 42

(三)并发症 42

(四)鉴别诊断 42

三、隐性冠心病 43

四、冠心病原发性心脏骤停 43

六、冠心病心律失常型 44

五、冠心病心力衰竭型 44

第一节 核医学基础 45

壹、 核医学基本原理 45

贰、 功能解剖图 45

叁、 核素基本检查手段 45

第四章 核素诊断 45

肆、 γ射线与χ射线的区别 46

第二节 核素诊断设备 46

壹、 γ相机 46

贰、 SPECT 46

叁、 γ心功能仪 47

第三节 核素诊断手段及临床意义 47

壹、 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47

(三)适应证 48

(四)检查方法 48

(二)检查原理 48

(一)示踪剂 48

(五)检查注意事项 49

(六)图像分析方法及正常表现 49

(七)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50

贰、 平衡法心血管造影 53

(一)示踪剂 53

(二)检查原理 53

(三)适应证 53

(四)检查方法 54

(五)检查注意事项 54

(六)图像分析方法及正常表现 54

(七)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57

叁、 首次通过法心血管造影 58

第肆节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仪 59

肆、 急性心肌梗塞灶显像 59

一、PET局部心肌血流量显像 60

二、心肌能量代谢显像 60

(一)PET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60

(二)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60

第伍节 磁共振 61

第五章 体表心电图 62

第壹节 体表心电图简介 62

壹、 心电图产生原理 62

贰、 心电图导联 62

(一)标准导联 62

(二)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63

(三)单极胸导联 63

(一)心率的测量 64

肆、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64

叁、 心电图波形 64

(二)心电图各波的高度及深度的测定 65

第二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5

贰、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5

(一)心电图复极变化 65

(二)心电图除极变化 67

(三)除极对复极的向量关系 67

肆、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8

伍、 变异型心绞痛 69

陆、 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71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71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71

捌、 T波低平、倒置的鉴别诊断 71

(一)发生机制 71

(三)鉴别诊断 72

(二)诊断标准 72

(四)T波的正常变异 73

六、S-T段降低的鉴别诊断 74

(一)S-T段降低的机制 74

(二)S-T段降低的形态及测量方法 75

(三)诊断标准 75

(四)S-T段降低的鉴别诊断 75

第三节 心肌梗塞 76

壹、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77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77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77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78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产生机制 78

(一)缺血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78

(二)损伤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79

(三)坏死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80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向量改变 81

(一)初始0.03~0.04sQRS向量的改变 81

(二)S-T向量的改变 82

(三)T向量的改变 82

(四)QRS终末向量的改变 82

四、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点 83

(一)缺血型心电图的特点 83

(二)损伤型心电图的特点 83

(三)坏死型心电图的特点 84

五、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衍变 85

(一)缺血型T波衍变 85

(二)损伤型S-T段衍变 85

(三)坏死型Q波衍变 85

(一)超急性期 86

六、急性心肌梗塞的分期 86

(三)亚急性期 87

(四)陈旧性期 87

(二)急性期 87

七、心肌梗塞的定位 88

八、前壁心肌梗塞 89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 89

(二)局限性前壁心肌梗塞 90

(三)前侧壁心肌梗塞 90

(四)高侧壁心肌梗塞 90

(五)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90

九、下壁心肌梗塞 90

(一)心电图表现 90

(三)梗塞范围的判断 91

十、后壁心肌梗塞 91

(二)梗塞的扩展 91

(一)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92

(二)鉴别诊断 92

(三)并发其它部位梗塞 92

十一、Q波的鉴别诊断 93

(一)位置性Q波 93

(二)正常变异 94

(三)室间隔肥厚引起的Q波 94

(四)电静止引起的Q波 96

(五)心电位或室内传导异常引起的Q波 96

十二、无Q波心肌梗塞 98

(一)发生机制 98

(二)心电图表现 98

(三)鉴别诊断 100

(一)定性诊断 101

十三、心房梗塞 101

(二)定位诊断 102

十四、右室梗塞 102

(一)冠状动脉解剖与右室梗塞 103

(二)诊断标准 103

十五、可逆性心肌梗塞 104

十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104

(一)无Q波性心肌梗塞 104

(二)Q波性心肌梗塞 104

十七、再发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 105

十八、急性心肌梗塞时对应导联S-T段降低的意义 106

(一)产生机制 106

(二)临床意义 106

(一)测量方法 107

二十、急性心肌梗塞时Q-T离散度增加的临床意义 107

十九、心肌梗塞时U波倒置的意义 107

(二)正常值 108

(三)临床意义 108

二十一、室性异位搏动对心肌梗塞诊断的意义 108

(一)由室性早搏形态诊断心肌梗塞的机理 108

(二)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塞的条件 109

二十二、梗塞周围阻滞对心肌梗塞图形的影响 109

(一)分支梗塞周围阻滞 109

(二)局灶性梗塞周围阻滞 110

二十三、心肌梗塞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10

二十四、心肌梗塞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111

(一)心肌梗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111

(二)心肌梗塞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表现 112

(三)下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3

(二)高侧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3

二十五、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3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3

二十六、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4

(一)下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4

(二)高侧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4

(三)前间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4

二十七、心肌梗塞并预激综合征 114

(一)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115

(二)预激综合征类似假梗塞图形 115

(三)心肌梗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 115

二十八、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价值 115

第六章 心向量图 117

一、心向量图基础 117

二、心向量图机及导联体系 117

(二)正常心向量图表现 118

三、正常心向量图 118

(一)心向量图的分析内容 118

(三)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119

四、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图改变 119

(一)不同部位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图特征 119

(二)心肌梗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122

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向量图表现 123

(一)S-T向量的改变 123

(二)T向量环的改变 124

第七章 动态心电图 125

一、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25

二、影响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的因素 125

(二)心肌缺血 126

(一)检查有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病例 126

三、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126

(三)冠心病心率变异 127

(四)确定心肌梗塞猝死的危险性 129

(五)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129

(六)评价冠心病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疗效 129

(七)胸痛的鉴别诊断 130

第八章 心室晚电位 131

一、病理生理和解剖基础 131

二、记录方法 131

三、诊断标准 132

四、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132

(一)心肌梗塞 132

(二)冠心病高危组 133

三、正常频谱心电图 134

(一)功率谱图 134

第九章 频谱心电图 134

二、频谱心电图的测定方法 134

一、频谱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134

(二)相关函数图 135

(三)传递函数图 136

(四)脉冲相应图 136

(五)相干函数图 136

(六)幅度直方图 136

四、频谱心电图的结果判定和记分-分级系统 137

五、异常频谱心电图 137

(一)异常功率谱 137

(二)异常传递函数 137

(四)异常脉冲相应 138

(五)异常相干函数 138

(三)异常相关函数 138

(六)异常幅度直方图 139

六、冠心病的频谱心电图特征 139

七、频谱心电图对冠心图的诊断价值 139

第十章 心机械图 140

第一节 心尖搏动图 140

一、构成原理 140

二、检查方法 140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141

四、冠心病人的ACG表现 141

第二节 颈动脉搏动图 142

一、构成原理 142

二、检查方法 142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142

一、构成原理 143

二、检查方法 143

四、冠心病人的CAP表现 143

第三节 心动图 143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144

四、冠心病人的CKG表现 144

第四节 心阻抗图 144

一、构成原理 144

二、检查方法 144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145

(一)心阻抗图(△Z) 145

(二)心阻抗图微分波(dz/dt) 145

四、冠心病人的ICG表现 145

第五节 心机械图对心功能的测定 146

(二)摄片 148

(一)透视 148

(三)记波摄影 148

第十一章 X线诊断 148

一、检查手段 148

第一节 普通X线诊断 148

(四)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149

二、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表现 149

(一)后前位 149

(二)右前斜位 149

(三)左前斜位 149

(四)左侧位 150

三、心脏的正常运动 150

(一)透视 150

(二)连续式记波摄影 150

(二)心肌梗塞 151

(一)心绞痛 151

四、冠心病的普通X线表现 151

(三)室壁瘤 152

(四)室间隔穿孔 153

(五)乳头肌功能失调及乳头肌断裂 153

(六)冠状动脉钙化 153

第二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153

一、造影设备及器械 154

二、造影剂 154

三、适应证 154

四、禁忌证 154

五、造影方法 154

(一)造影响准备 154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55

六、结果分析 155

(三)左心室造影 155

(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55

(二)左心室造影 157

七、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及局限性 158

(一)危险性 158

(二)局限性 159

八、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心病 159

九、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 160

(一)心肌梗塞时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161

(二)心绞痛时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162

(三)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心电图 162

十、左心室造影与心电图 162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63

第十二章 超声检查 164

第一节 超声波的基本原理 164

一、超声波的定义 164

二、超声的发射与接收 164

第二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基本原理 165

一、M型超声心动图 165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165

第三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法及常用曲线或图像显示 165

一、M型超声心动图 165

(一)心底波群 166

(二)二尖瓣波群 166

(二)心底短轴切面 167

(一)左心室长轴切面 167

(三)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 167

(三)心室波群 167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167

(四)心尖位四腔图 168

(五)剑下四腔图 168

第四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 169

一、冠心病心肌缺血 169

(一)主动脉根部曲线改变 169

(二)左室、左室后壁及室间隔曲线活动改变 169

(三)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169

(四)左室顺应性低下 169

(五)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 169

(一)心室壁节段收缩运动异常 170

(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监测方法 170

(六)左室泵血功能减低 170

二、心肌梗塞 170

(三)功能性梗阻范围(FIS)的计算方法 171

(四)室壁运动异常与存活的关系 171

三、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171

(一)左室室壁瘤 171

(二)左室瘢痕 172

(三)室间隔穿孔 172

(六)乳头肌功能不全 173

(四)左心室内血栓形成 173

(五)乳头肌断裂 173

(七)心肌梗塞区伸展 174

第五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图像 174

一、冠状动脉超声应用解剖 174

二、检查方法 174

三、临床应用价值 174

一、负荷超声心动图 175

二、二维超声彩色编码显像 175

第六节 二维超声显像对冠心病的评价和研究进展 175

三、血管内超声显像 176

四、心脏超声灌注显像 176

第十三章 实验室检查 177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学检查 177

一、心肌酶的种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规律 177

二、谷草转氨酶 178

(一)敏感性 178

(二)特异性 178

(三)临床意义 178

(四)影响GOT活性的因素 179

三、乳酸脱氢酶 179

(一)CK及CK-MB的临床应用 180

四、肌酸激酶 180

(二)引起CK活性升高的因素 181

(三)引起CK-MB活性升高的因素 181

(四)CK-MB亚型的临床应用 181

(五)CK-MM亚型的临床应用 181

五、α羟丁酸脱氢酶 182

六、肽酶 182

七、丙酮酸激酶 182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183

一、肌红蛋白 183

二、肌凝蛋白轻链 183

(二)胆固醇 184

(一)甘油三脂 184

(三)磷酯 184

第三节 血脂 184

三、肌钙蛋白 184

一、脂质 184

一、白细胞计数 185

二、血小板 185

三、红细胞沉降率 185

第四节 其他 185

二、脂蛋白 185

(四)脂肪酸 185

四、血糖 186

五、儿茶酚胺 186

六、心钠素 186

七、前列腺素 186

八、血镁 186

九、性激素 186

十、5羟色胺 186

十二、微量元素 187

十一、血清C反应蛋白及粘蛋白 187

第十四章 冠心病辅助诊断手段的选择 188

一、心绞痛 188

(一)定性诊断 188

(二)病变冠状动脉的判断 188

(三)心肌缺血部位的判断 189

(四)心肌缺血程度的判定 189

(五)心肌缺血范围的判定 189

(六)心肌缺血性质的判定 189

(七)预后判定 189

二、心肌梗塞 190

(一)定性诊断 190

(二)定位诊断 190

(三)梗死心肌范围的判定 191

(四)并发症 191

(五)预后判定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