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发生学批评 1
第一节 生活原型与艺术形象的比较 2
第二节 构思过程的分析 11
第二章 赵树理小说的本色美--审美批评之一 19
第一节 纪实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24
第二节 平易与蕴藉的统一 29
第三节 无技巧的境界 33
第三章 赵树理小说欣赏和移象作用--审美批评之二 38
第一节 形象化的语言 42
第二节 写实与写意相融合 49
第四章 赵树理创作中的农村社会问题--社会学批评之一 56
第一节 农村婚姻问题的描写 58
第二节 农村家庭问题的描写 63
第三节 农村社会结构的描写 70
第五章 赵树理创作和晋东南地理--社会学批评之二 75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地区性色彩 79
第二节 特定地区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形态 83
第三节 风格、情调、色彩的地方特点 86
第六章 赵树理作品形象、母题和情节的构成--整体性的批评 90
第一节 形象系列 93
第二节 创作母题 104
第三节 情节构成 107
第七章 既是继承者,又是革新家--比较批评之一 113
第一节 精神上与民族传统相通 118
第二节 结构方法的革新 120
第三节 动态与静态描写相间 126
第八章 从《三里湾》到《创业史》--比较批评之二 136
第一节 创作意图和构思的比较 137
第二节 人物配置的比较 145
第三节 艺术方法的比较 149
第九章 他仍然活跃在今日文坛上--比较批评之三 158
第一节 一个“活着的赵树理” 159
第二节 菱花是艾艾吗 164
第三节 这两家多么相像 171
第十章 赵树理创作中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传记批评之一 180
第一节 对人民的深广博大之爱 181
第二节 革命人道主义的表现 188
第十一章 农民出身的无产阶级作家--传记批评之二 199
第一节 文艺观和创作中的矛盾 199
第二节 追寻矛盾的根源 208
后记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