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二节 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 7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 15
第一节 抽象法 20
第二节 因素分析和系统分析 24
第三节 静态考察和动态考察 27
第四节 质态分析和数量分析 32
第三章 劳动者 38
第一节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38
第二篇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38
第二节 劳动者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42
第三节 劳动力的再生产与智力投资 46
第四章 劳动对象 49
第一节 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49
第二章 生产力经济学的方法论 50
第三节 材料革命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58
第五章 劳动资料 63
第一节 劳动资料的涵义和作用 63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64
第二节 工具的作用及其变化趋势 68
第三节 劳动资料的维修和更新 73
第一节 基础结构 77
第六章 生产力的基础结构——能源系统、运输系统和信息系统 77
第二节 运输系统 82
第三节 能源系统 87
第四节 信息系统 93
第七章 生产力系统中的“软件” 97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中的“硬件”与“软件” 97
第二节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100
第三节 生产力系统中软件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102
第八章 生产因素到生产力的转化 108
第一节 生产因素转化为生产力的三个序列 108
第三篇 生产力系统 108
第二节 生产因素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 111
第三节 采用经济系统工程方法,合理组织生产力 117
第九章 生产力系统的特点 118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的整体论 118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的综合性 126
第三节 生产力系统的均衡性、比例性 131
第四节 生产力系统的有序性 135
第五节 生产力系统的多层次性 139
第四篇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条件 144
第十章 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144
第一节 生产力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 144
第二节 生产力运动规律是一种经济规律 148
第三节 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特点 153
第四节 生产力发展的总体规律与局部规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156
第五节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探寻生产力发展规律 160
第十一章 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164
第一节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164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对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69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 176
第十二章 生产力系统与社会系统 178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179
第二节 上层建筑与生产力 190
第三节 人口与生产力 198
第十三章 生产力系统与自然系统 208
第一节 资源、环境是社会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08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 213
第三节 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220
第四节 提高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225
第五篇 生产力的组织 230
第十四章 再生产模式 230
第一节 “速度型”再生产模式和“结构型”再生产模式 230
第二节 两种再生产模式的比较 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245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涵义 253
第十五章 产业结构 253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合理和最优状态 260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 268
第十六章 劳动方式 275
第一节 劳动方式的涵义和类别 275
第二节 分工和协作 279
第三节 企业劳动组织规模 286
第十七章 规模经济 296
第一节 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的涵义 296
第二节 选择最优企业规模的原则 300
第三节 企业规模的优化方法 306
第一节 生产力存在的空间形式 311
第十八章 生产力布局 311
第二节 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 317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的三个层次 323
第四节 生产力布局优化方法 330
第十九章 生产力系统的宏观控制 336
第一节 宏观生产力系统的若干规定性 338
第二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有待进一步发展 340
第三节 投入——产出分析与宏观控制 350
第二十章 生产力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359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生产力理论的研究 3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光辉篇章 365
第三节 中国近三十年来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曲折道路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