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1
第一节 现代化:中国别无选择——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关系 1
第二节 现代化及其前提条件 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薄弱的经济基础 12
第四节 商品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战略选择 30
第五节 产权、分工、信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深层构造 34
第二章 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组织 37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主宰现代商品经济 37
第二节 机会的丧失:技术进步的迟滞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49
第三节 制定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产业政策 60
第三章 宏观调节机制的融轨及其选择运用 66
第一节 宏观调节机制的结合及其功能 67
第二节 计划机制调节与市场竞争主体转换 74
第三节 市场机制作用范围内的计划机制的双重渗透 84
第四节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选择运用 87
第四章 公有制与现代商品经济合流 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具有不完全性 95
第二节 公有制与现代商品经济合流(一)公有制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所有制改革 101
第三节 公有制与现代商品经济合流(二)多种经济成份的宏观并存与微观混合 103
第五章 国有企业商品经济细胞化 111
第一节 公有企业制度与经济体制转换 111
第二节 公有制企业改革形式的比较(一)承包制、租赁制、拍卖制 120
第三节 公有制企业改革形式的比较(二)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 127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商品经济细胞化 137
第六章 企业家与市场规则 142
第一节 企业家;当代中国第一稀缺资源 142
第二节 企业家与市场竞争 147
第三节 培育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 156
第四节 市场法则:企业家行为的外部规范 167
第七章 国有资产的信用管理 171
第一节 产权关系模糊与国有资产运行的低效率 172
第二节 产权明确化的理论依据 177
第三节 国有资产的信用管理与信用经营 186
第八章 通向现代化之路(一) 199
第一节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2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炼 2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实践中 212
第九章 通向现代化之路(二) 224
第一节 改革周期与改革规律 224
第二节 分工组织化 232
第三节 产权明确化 237
第四节 经济信用化 240
第五节 政府经济职能产业化 243
第六节 行为法规化 245
第七节 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9
附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若干问题 251